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回望、沉思和生活審美的超越
來源: | 作者:劉亞明  時間: 2019-12-03
1
  記不得哪一年的盤錦《香稻詩報》筆會,時任空軍大校、特級飛行員的寧明撥冗前來助陣,去鄉(xiāng)下的路上和他肩并肩坐在一起,算是近距離地認識了他。事實上,一直關(guān)注著寧明的詩歌,不是因為有這一面之交,而是更早。被稱為“飛得最高的詩人”寧明,和我都在遼寧這片熱土,近年來他詩歌創(chuàng)作成績頗豐,以高產(chǎn)、高質(zhì)的詩歌作品在詩壇贏得了廣泛關(guān)注與贊譽。我們有目共睹:首屆中國十佳軍旅詩人、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空軍藍天文藝創(chuàng)作獎、大連市優(yōu)秀文藝創(chuàng)作獎,等等。這些都讓寧明詩歌的翅膀飛得越來越高。
  如果說過去對寧明了解得還不夠深入的話,那么讀完他的《態(tài)度》(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詩集后,我忽然感到他就是我面前可以把酒臨風、酣暢如故的老朋友。其實,寧明就是這樣地道的北方漢子,豪氣仗義、善于溝通。盤錦的兩位朋友告訴我,他們?nèi)ツ戏絽⒓釉姇貋砺方?jīng)大連順便拜會寧明等詩友,你猜怎么著?那時剛剛轉(zhuǎn)入地方工作的寧明立即聚集了大連一群詩友,搞了一次大型聚會表示歡迎,充分展示地主之誼。盛宴上,因為人多,另幾桌的詩友排著隊前來敬酒“輪番轟炸”,讓盤錦的兩位朋友深切體驗了南飛歸來后到家的感覺。不用說,見面酒桌上彼此醉得一塌糊涂,一位同行的盤錦朋友不勝酒力不得不偷偷順道溜回了寧明他們精心安排好的賓館。想來,寧明對詩友和詩歌就是這樣總是關(guān)愛有加。還有,通過方方面面的介紹和經(jīng)常光顧他的新浪博客,讓我覺得離寧明越來越近,沒了陌生感。詩歌是可以聚攏相同愛好的人們的,閱讀詩歌也能夠體驗詩作者的心緒,并與之產(chǎn)生思想共鳴。此時此刻,我正品讀寧明這部詩集的第一首詩歌:
  和自己下棋,我依然保持著
  一副黑白分明的姿態(tài)
  這時的黑與白,已被我的一些
  變幻莫測的想法,顛來倒去
   
  我常被自己設(shè)下的圈套算計
  也曾欲擒故縱地伏擊過另一個自己
  無論黑白雙方如何斗智斗勇
  最終都跳不出,這張棋盤布下的
  一個又一個陷阱
   
  我曾試著以局外人的眼光,仔細觀察
  自己與自己進行的這一場殘酷對弈
  驚詫不已——這才是真正的棋逢對手
  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也沒人能夠?qū)⒆约浩垓_得更深
   
  一次次地較量之后
  我既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
  真的感覺太累了,雙手握著兩枚棋子
  讓自己去猜:哪一只手是黑,哪一只是白
  而面對突圍與包圍對峙的殘局
  我終于有些,舉棋不定
  ——《和自己下棋》
  好一個寧明,剛才在我眼里還是那么的酒膽過人、豪情奔放,在這里竟轉(zhuǎn)眼帶我陷入了沉思,讓我感到寧明在詩里詩外“動”與“靜”的截然反差。此時回到這靜謐的閱讀時刻,我覺得這首《和自己下棋》,絕不是單純的一次自我游戲。至少,他在向我們傳遞自己的矛盾心理,或者揭示人生棋子的布局?,F(xiàn)實生活中,曾看到過一位老者獨自下著圍棋,他沉湎于深度思考的境界,一手執(zhí)黑,一手執(zhí)白,在黑白相間的棋子上與自己博弈。我想,這不是百無聊賴,而是一個情趣的問題,更是一種沉思和玩味。面對大千世界,無論我們步入滾滾紅塵,還是獨處寡居,足不出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這些所思所想絕不是空穴來風,既有對生命的理解,也有生活的態(tài)度。所以,我相信這次詩意的挖掘,闡述著一種人生態(tài)度,時空的穿透和生活審美穿越隱含其中。反復(fù)讀幾次寧明的這首詩歌,或許你會感到他眼界的寬泛和獨思之妙!
  
2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詩歌的品質(zhì)和內(nèi)涵。
  和寧明是同齡人,不覺之中,已年過半百。談到人生,這個年齡段人的心情,應(yīng)該是百味雜陳,面對時光流逝,面對世態(tài)炎涼,面對是非曲直,總會有自己鮮明的觀點或態(tài)度。我暗自猜想,也許這就是寧明這本詩集取名《態(tài)度》的緣由吧。寧明回首往事縱有萬般的感慨,有時甚至想到了人們忌諱談到的問題:
  當我永遠躺下的時候
  這塊一直躺著的石頭,才能站立起來
  墓碑是我身后最堅定的影子
  不論頭頂上有沒有陽光
  從此,它都不會離我而去
   
  我決不相信刻在墓碑上的頌辭
  永垂不朽多么自欺欺人!
  真正的碑文寫在背面
  雖無一字,真心懷念我的人
  都能讀懂
   
  人已死,愛與恨皆被放下
  如果,有“情敵”尋來
  將墓碑憤恨地推倒,或攔腰砍斷
  我一定裝作視而不見
  決不會從墓碑后站出來,把這塊
  受委屈的石頭,重新扶起
                   ——《墓碑》(選自寧明詩集《態(tài)度》)
  多年的生活歷練,讓寧明思想變得深邃,把目光看得更遠。一首《墓碑》運用比喻性語言進行契合、暗示和表述,敞開了寧明的心扉,揭示他內(nèi)心的真實世界。“當我永遠躺下的時候/這塊一直躺著的石頭,才能站立起來/墓碑是我身后最堅定的影子”,“人已死,愛與恨皆被放下”, 這種陳述方式折射出來的心境是復(fù)雜的。可以斷言,多年的空軍飛行生涯,讓寧明對于生死的理解更加地透徹,更加地刻骨銘心。毋庸諱言,人出生以后也意味著死亡隨時可能的出現(xiàn),而飛行員的特殊職業(y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件發(fā)生的幾率??催^寧明懷念因戰(zhàn)機失事而早逝的戰(zhàn)友的散文隨筆,也看過他這方面的詩歌,對于這種生與死的思考,我認為是他描述當下生活最好的一個切入口。況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這種感悟會變得越來越深刻。人一生最寶貴的是生命,對生命的叩問、反思,能讓我們從最本質(zhì)的地方去認識我們的現(xiàn)實處境和生命意義。所以,這里我把這首《墓碑》推薦給閱讀過我這篇文章的讀者,就是希望我們不妨時刻檢點自己生命,把過往的生命當成我們審視現(xiàn)實的標本,同時,也當成審視自我生命的一面鏡子。這是每個人提純思想的一個好辦法。
  
3
  詩歌寫作是什么?
  有人說,詩歌寫作,讓我們雨天傍晚不覺憂傷,在深夜的燈光下不覺寂寞。是啊,寧明對詩歌的熱愛,也是一些同齡人望塵莫及的。他駕機在祖國藍天飛翔,思緒隨之飛得很高,也讓他的詩歌陷入了對靈魂的探索。
  我一直暗自佩服寧明寫作的勤奮和對詩歌的癡情。我不以為他十分的聰慧,但從“著有19部詩集、2部散文集”和“首屆中國十佳軍旅詩人”等大獎,以及“作品入選各種重要選本90余次”的不菲成績中,我們能夠感悟到寧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樂此不疲態(tài)度。他的詩歌不居高臨下,不虛無縹緲,而是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這些人生道理是可以受益終身的,是能夠超乎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看到生命的本質(zhì)。正如寧明在這部詩集的一首《好刀》詩歌中所描述那樣:
  真正的好刀,將鋒利藏在刀鞘里
  它外露的刀柄
  只是為了證明,刀鋒的
  一種隱忍態(tài)度
   
  好刀不光是鋒芒逼人
  還用鋒芒殺人
  能看見流血的刀不是好刀
  好刀從不讓人感到疼,也不讓人
  來得及思忖為何而死
   
  好刀的思想永不生銹
  即使鈍化的時候
  刀口上的主張依然鮮明
  一生一世,決不與滾刀肉妥協(xié)
   
  一把好刀,如果有一天
  砍傷了自己的把柄
  它就會把隱在心里的苦衷統(tǒng)統(tǒng)說出來
  讓一塊立志做刀的好鋼
  懂得折腰的含義
  談及到這里,我們誰又能夠說這好刀不具有生命,不具有好的品質(zhì),不具有純美的藝術(shù)魅力呢?沉思出好詩。詩歌的精短本身就是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想象之中咀嚼人生哲理,提升或改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屬詩歌帶來的功效。
  
4
  就詩歌與哲學本質(zhì)而言是一體的。
  寧明的詩集《態(tài)度》在以一種高度提煉的詩歌藝術(shù)語言,詮釋著世界與人的存在意義。他把對社會、自然、人生和精神的一些看法,通過詩歌的形式一一流露,高度綜合。那些詩歌追問精神的存在,探究靈魂的居處,審視社會的良知,有些直抒胸臆,有些做以超驗性的理解和敘述。“一張白紙,身上落了幾滴墨/失去清白的白紙,往往/不惜讓更多的墨將自己涂黑//如果一張被涂黑了的白紙/想恢復(fù)到從前的白/就要用更多的白,將身上的黑/遮蔽起來//當某一種紙,紅得發(fā)紫的時候/是因為它的紅里,摻進了黑/黑,也能使紅,顯得更紅//鄰居家的一條白狗和一條黑狗/每天都在窗外叫幾聲/只有狗的主人才能辨別出/哪一種叫聲是白的,哪一種叫聲/是黑的”。寧明的這首《底色》(選自寧明詩集《態(tài)度》)在從哲學的高度,傳遞一種理念或解釋。這樣司空見慣的情境,我們都不陌生,一張白紙落上了幾滴墨和一張被涂黑了的白紙,如果人們試圖改變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一種紙紅得發(fā)紫究竟是什么原因?鄰居家的一條白狗和一條黑狗叫聲如何地分辨?這些庸常的日常生活在這里變得有了詩意,也預(yù)示著某些哲學的觀點,甚至包含了一些美感。我們看到,寧明的詩歌不僅闡釋了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態(tài)度”,也包含了他在這些方面的哲學再認識。
  玉米和玉米站在一起
  更像一些普通百姓站在一起
  玉米在一些大樹的眼里
  形象,總是不夠高大
  
  那些長在梯田上的玉米
  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地位高低
  她們擁有同樣的身材
  只是命運,把她們安置在
  高處或低處
  
  玉米把懷中的孩子抱得很緊
  這是她們生命中唯一的希望
  當一場雨水降臨之際
  所有的玉米,都懷有相同的心情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
  地位高一些的玉米
  常把滋潤生命的一些水分,悄悄
  贈送給,生活在底層的玉米
  而且,從不露聲色
  ——《梯田上的玉米》(選自寧明詩集《態(tài)度》)
  
  收廢鐵的人,雙肩上就長著兩塊鐵
  這樣健壯的臂膀,會讓人聯(lián)想到一群雕像
  那些聳立在紀念碑上的胳膊
  托舉著某種信仰,給人們的未來增添信心
   
  這個生鐵一樣的人
  艱難地支撐著一家四口的生活
  他搬起廢鐵時的姿勢
  很像一個戰(zhàn)場上裝彈的炮手
   
  這一車廢鐵,外加一身汗水
  并未換回一家人的幸福
  把廢鐵煉成一只摔不碎的飯碗
  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收廢鐵的人坐在馬路牙子上喘息
  手里翻著一本掉了封皮的舊書
  也許,這是他撿到的另一種食物
  可以彌補一日三餐的不足
  ——《廢鐵》(選自寧明詩集《態(tài)度》)
  為什么有的詩歌能夠百讀不厭,能夠被人們所接受和流傳下來?我想,除了入情入理的描述和記錄,更在于詩作者用哲學的眼光面對周遭世界,讓變化了的世界在詩歌中呈現(xiàn)一種生命力,實現(xiàn)了詩歌在審美方面的超越。實際上,無論是對玉米的謳歌、還是對收廢鐵人的關(guān)注,不免都反映出寧明對自然的認知和對生命的回望。在寧明的這部詩集中,他的詩作或多或少都沾染著哲學的意味和對人靈魂的探尋,從而使他的詩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立體感,都留有凝重的期許。
5
  與其他寫作一樣,生活的積淀和素材的積累必不可少。
  人類的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為詩歌創(chuàng)作打開了寬敞的大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不可避免地要審視自己的生命軌跡,將一些所思所悟闡發(fā)出來。寧明善于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捕捉詩意,并進行深度的思想開掘,從而擦拭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詩歌光芒。他在《在風中》(選自寧明詩集《態(tài)度》)入木三分地聯(lián)想到社會和人——
  風吹草動,其實,風吹時樹也在動
  草匍匐下身子,對風頂禮膜拜
  而樹葉,只是逢場作戲地鼓了鼓掌
  
  風走過的地方,做不到銷聲匿跡
  那些前呼后擁的花草,正是風
  最早的告密者
  風能隱藏起來的,只是內(nèi)心的感受
  
  風也有停下腳步的時候
  樹與草,也靜下來與風一起思考
  雖然思考的方式相同,內(nèi)容
  卻歸攏不到同一話題
  
  我在風中站立的時候
  曾與風做過一次傾心的交談
  想做一個不跟風的人
  比一棵樹或一棵草,顯得更難
  在風的面前,有些草已非草,樹葉也非樹葉,它們都變得鮮活,具有了人的品行。“草匍匐下身子,對風頂禮膜拜/而樹葉,只是逢場作戲地鼓了鼓掌”。讀后,讓我們想到了那些對權(quán)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之人,也想到了某些違心的鼓掌場合,折射出生活及社會現(xiàn)實的悲哀。這些取材于自然情境與人生現(xiàn)實的詩意,和我們多么的貼近。這首詩毫無疑問是利用一種擬人寫意方式,將“草、樹和人混淆起來”,利用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闡述人生經(jīng)驗。那么,“想做一個不跟風的人/比一棵樹或一棵草,顯得更難”就不難理解了。寧明的詩歌《想象寒冷》與《在風中》一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路上我都在為窗外的綠樹擔心
  它們一生都沒學會逃跑
  身子在陽光下瑟瑟發(fā)抖
  葉子已被我的想象,涂抹成一片枯黃
   
  火車穿過大楊樹小站,寒區(qū)已經(jīng)逼近
  沙爽與張魯鐳、蘇蘭朵正熱火朝天地談?wù)撐膶W
  我站在車窗前,將身影探出窗外
  獨自體會,車廂內(nèi)外的人間冷暖
   
  天空漸漸被凍得冷淡起來
  我把最后一縷陽光,悄悄夾進
  隨身攜帶的詩集里
  讓夜色在詩行的田壟間
  也能產(chǎn)生光合作用
   
  只有想象中的寒冷,才是
  真正的寒冷
  一塊冰,總是在想象中,把自己
  凍得更加堅硬
  ——(《想象寒冷》選自寧明詩集《態(tài)度》)
  一首詩就是一個喻體,也是詩人情感的流露或內(nèi)心世界的詩意表達。最喜歡《想象寒冷》最后一節(jié):
  只有想象中的寒冷,才是
  真正的寒冷
  一塊冰,總是在想象中,把自己
  凍得更加堅硬
  多年的軍旅生活,讓寧明的詩歌具有了洗練、俯視生活的特點。“把自己凍得更加堅硬”,精練、精美地提煉了生活。讓我們感到所描述的寒冷本身具有了美感,回味的余地超過了文字的本身。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寫作狀態(tài),以及詩歌藝術(shù)的聯(lián)想和審美的超越。
  詩歌本身具有張力。寧明的詩歌用簡潔有力而富有韌性的語言袒露著他的人生哲學,如果說詩歌是他生活的詩意延伸的話,那么反復(fù)讀這部詩集《態(tài)度》更加堅定了我對詩歌藝術(shù)超越性的理解:詩歌作為個人思想情感和生命場景的一種簡約記述和表達,常常給我們的思緒插上想象的翅膀,留下綿長恒久的思索,體現(xiàn)著奇異的生活審美超越。
  這是寧明的態(tài)度,也一定是我們一起眺望的方向。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