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愿守土復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英雄扼腕,策馬西風,豪氣沖天。時常讓人潸然。
從小對英雄持有一種特殊的情愫,懷有一顆崇敬、崇拜、神往之心,每每一提到英雄,那驍勇、善戰(zhàn)、堅毅、果敢、不畏艱險、沖破樊籬、舍生忘死、威震八方的高大形象就會浮上眼簾,常常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筆者有幸獲得一次探訪英雄足跡的契機,在英雄的故里來一回真真切切地對視、凝望,那還是單位組織的一次掃墓活動。
趙尚志將軍烈士陵園位于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xiāng)尚志村。距市區(qū)100多華里,車程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
初春四月,杏染春芳,綠抹枝頭,遠山泛黃,山村靜謐,生機勃勃。隨著車子緩緩駛入,山村的質(zhì)樸、善良、純真似一縷春風撲面而來,又恰如一位老嫗,熱情地接納,款款地向我們訴說著英雄的美麗故事。下車,繞行,穿過村中的尚志柳到達將軍陵園,在門口的石柱上懸掛著紅色條幅赫然入目,上寫:“秉承傳統(tǒng),建設省級國防教育基地;緬懷先烈,發(fā)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憶崢嶸歲月,壯志豪情揚尚志精神;惜錦繡今朝,軍民團結建美好家園”。拾級而上,陵園的莊嚴、宏大、雄渾的氣勢令我心生敬意,崇拜之心油然而起。
趙尚志烈士陵園位于尚志村將軍山上,依山而建,氣勢雄偉,莊嚴肅穆。以趙尚志烈士陵園作為主體建筑和趙尚志將軍故居、趙振鐸墓、尚志柳廣場等附屬設施組成,基本形成了以趙尚志烈士陵園為核心的紀念園區(qū)。2008年10月趙尚志將軍誕辰100周年之際竣工落成,并舉行隆重的趙尚志將軍顱骨安葬儀式。
站在紀念碑前,映入眼簾的是“趙尚志烈士永垂不朽”,幾個蒼勁醒目的大字,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高大的紀念碑聳入云天劍指蒼穹。兩側蒼松直立,翠柏流碧。憑欄遠眺,安靜的尚志村盡收眼底,鵝黃掩映,新綠躍上枝頭,紅墻、灰瓦、炊煙,在將軍的懷抱里,沒有了硝煙的攪撓,沒有了戰(zhàn)馬的嘶鳴,這片熱土上的兒女們安靜、祥和一片欣欣向榮地繁衍生息。
陵園的設計匠心獨具,入口處共62步臺階由青白條石徹成一字排開層層高升步步置頂,紀念廣場長、寬均為62米,寓意趙尚志將軍顱骨62年被發(fā)現(xiàn);紀念碑高14米迎風凜立氣沖宵漢,寓意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14年取得勝利;墓室邊嫩草萋萋長風浩蕩,寓意趙尚志將軍34歲壯烈殉國。紀念堂則由黑白兩色大理石罩面挺拔自然豪放,寓意趙尚志將軍馳騁于白山黑水之間;紀念堂正廳擺放著趙尚志將軍半身塑像,面容和善正氣凜然目光如炬。兩側花籃林立彩帶低垂,在后面墻壁上是趙尚志將軍的詞作《滿江紅·黑水白山》
黑水白山被兇殘日寇強占。我中華無辜男兒,倍受摧殘。血染山河尸遍野,貧困流離怨載天。想故國莊園無復見,淚潸然。爭自由,誓抗戰(zhàn),效馬援,裹尸還??雌炊方畧觯娡诊@。冰天雪地矢壯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復東北凱旋日,慰軒轅。
洋洋灑灑氣勢磅礴彰顯一代軍中儒將的風采。
向?qū)④娋瞎?、獻花過后。 來到趙尚志將軍故居,是典型的遼西地區(qū)小凌河流域百年老宅的建筑風格,二重四合院,內(nèi)設一門忠烈館、趙尚志將軍半身塑像、國民私塾學校、民族英雄趙尚志之碑等設施。山石砌的院墻下部用石灰勾成不規(guī)則的圖形,上部粉刷成白色,如此灰白相間,相映成趣,和諧親切。中層門樓古樸典雅青瓦掩映一字排開,推開朱漆大門,干凈的院落,院墻兩側壯樹抽芽嫩上稍頭,整潔的方磚鋪就的甬路直達堂屋門口,路邊綠草幽幽,南北兩側各栽有一株樹,不知何名,迎風怒放,春香醉人,樹旁一副石磨靜臥,遠望小院錯落有致一股和諧、純樸的農(nóng)家生活氣息迎面而來。故居正房5間,門房7間,兩側廂房各3間,樸素中不失高貴,落落大方中彰顯古樸,身至院中靜下心來冥想,一副熱鬧、和美、甜蜜的農(nóng)家生活場景掠過腦海。故居的主廳內(nèi)集聚了趙尚志家曾經(jīng)用過的鐵鍋、膽瓶、書柜、鏡子、墻畫和趙振鐸教導趙尚志讀過的《古文觀止》、《香草筆記》等珍貴文物。聆聽著講解員銀鈴般的述說,將軍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傳奇深深地刻在每一位來訪者的心間。每一個不平凡的歷程都會令人發(fā)省,給人啟迪,引領生者深思,使每位在場者的內(nèi)心都得到凈化洗禮。
故居門房西面四間為“一門忠烈”館。館內(nèi)陳列著趙尚志將軍塑像、原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將等30多位共和國老將軍的題詞。并采用圖版的形式展示了趙尚志、趙振鐸、趙尚樸、趙尚英、趙尚武和趙尚文等的傳奇事跡。故居門房東面兩間為國民私塾學校書香濃烈,文化氛圍十足,屋內(nèi)擺放書桌、黑板、戒尺等物品,撫摸著塵封已久的物件,仿佛見到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在昏黃的油燈下伏案疾書,眉宇間還透著一絲憂國憂民的憂思。
故居大門外敬立“民族英雄趙尚志之碑”。碑高3.4米,碑文近600字,高度概括了趙尚志將軍英勇善戰(zhàn)、矢志不渝的一生。此碑選用太行山地區(qū)名貴的天然“太行石”雕刻而成。碑文由著名的刻印家“鐵筆楚掌印”刻制。
作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并立有文物保護性標志。 趙尚志的父親趙振鐸墓位于趙尚志將軍烈士陵園一側,依照民間樸素的方式修建,由石階、甬路、墓志銘、墓園等部分組成。墓園里埋有趙振鐸和夫人張效乾的骨灰。碑記的正面記錄著趙振鐸生平,背面刻有“一門忠義,氣節(jié)可風”字樣。
彤云遠去將何在,義薄云天續(xù)詩章。如今的尚志鄉(xiāng)物阜民豐,人杰地靈。早已成紅色教育的精神家園。
在英雄趙尚志故鄉(xiāng)的南面有座山,當?shù)厝私性泼缮?。云蒙山茂林異草,景幽境妙;藏奇納勝,天造風景如畫。奇峰險崖、幽谷深澗呈現(xiàn)出崢嶸俊俏之姿;云霧繚繞、層巒疊嶂顯出變幻莫測之態(tài),只身山中如墜仙境,戀而叫人不知回返。在山的西面天然形成的碎石瀑布圖形,從遠處眺望恰似一副中國雄雞版圖,讓人不由自主地得想起唐朝李賀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的詩句,寓意深刻。這雄雞圖在當?shù)剡€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相傳遠古時期,一位女神在云蒙山修行時發(fā)現(xiàn)山中住有一位蝎子精,經(jīng)常下山禍害村里的牲畜,有時還會傷害山下村民的性命,女神得知后一發(fā)怒,舉起神鞭一揮,在云蒙山的西坡繪就了這幅《雄雞石圖》,蝎子精看后膽顫心驚,倉惶而逃。于是山下的村民又過上了平安、幸福、富足的生活。雖然這只是個神話傳說卻深刻地表明當?shù)卮迕駥γ篮玫氖挛锏南蛲蛯蜕?、團結、友愛、奮進的美好風尚的高度追求。后來,經(jīng)地質(zhì)專家考察測定,云蒙山的碎石為1.3億年前的玄武巖,在上古時代云蒙山地區(qū)曾出現(xiàn)過頻繁的火山噴發(fā),是火山噴發(fā)巖漿流淌的通道,后來的地殼運動抬升形成了云蒙山山體,因西坡地勢坡度較大,形成了天然的碎石雄雞圖,同時也為近代火山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史學資料。在西坡半山腰的《云蒙風洞》,表面上看碧草圍攏山花點綴,碎石堆砌,僅有四五十公分見方,洞口卻是冬季暖風徐徐溫和愜意,夏季涼風陣陣清爽無比,曾引來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節(jié)目組前來拍攝,央視記者曾用礦泉水對風洞進行了實地測試,結果令她驚訝不已,并由衷地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莫幻。
英雄的故里山清水秀民風淳厚,展現(xiàn)著勤勞勇敢的人民對鄉(xiāng)土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云蒙山還流傳著《千年槭樹》、《老虎泉》、《望海臺》、《出云洞》、《歸云洞》、《梧桐廟》、《望山石》、《官材石》、《看花石》、《撥炮峰》、《石門》、《天書》、《海眼》、《玉斧》 、《神箭》、《啄木鳥》、《山麗花》、《延齡茶》、《鯉魚跳龍門》 等許多優(yōu)美而富于情趣的地方風物傳說和神奇故事。
或許,有人會問,在紅色的教育基地與神奇的云蒙山之間誰會更勝一籌,而我說他們是兩種美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正是這風景和他的故事才會一直在感染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