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五女山
在五女山,登山的石階路宛如一個插銷,在昨夜的好雨隨風潛入夜之后,它把花的門打開了,把鳥鳴聲打開了,也把五女山打開了。路兩邊的風景,仿佛披著一層唐詩,披著一層宋詞,披著一層元曲埋伏在這里,它們從巨石砌成的城墻的垛口張望,從巖石壘成的烽火臺上遠眺,注視春天走來的方向,仿佛在等待著誰的一聲唿哨,然后揭竿而起,把從這里走過的燦爛的留下來。
而這些,我們不知道。當我們一不小心在山路上被什么撞倒了之后,爬起來一看,才知道是春天來了,撞倒了我們的春風,一轉(zhuǎn)身又跑到別處去了。
春天就這脾氣。年年回到五女山,就當做了一件平常的事情,事先也不會通知誰,說來就來,有時你甚至只能從樹上的芽和石縫里的小草上,看到它留下的腳印。
其實,文化也是這樣。文化的來去,也是無聲無息,不把你撞到了,你和文化天天在它一起,有時卻不認識它。就像這五女山,在這片土地上許多年了,在我們的腳下許多年了,我們竟然不知道它的歷史,不認識它的輝煌。不認識它,我們竟然四處去看泰山、看衡山,看人家的山水,想想就叫人不能原諒了。
我們想什么是我們的事,與山無關(guān),五女山依舊坦坦蕩蕩,依舊過自己的日子,從不活在別人的掌聲里,也從不活在別人的微笑里。樹在樹的位置,石在石的位置,誰該干什么 ,依舊干什么,霧輕輕一飄,山就生百媚了,雪輕輕一飄,山就添柔情了。那也無所謂,五女山無論借雪什么光,借霧什么光,得到什么,都會拿出來。于是,我們知道五女山的美好,并不在于誰高大,誰不朽,五女山的美好在于每一個生命都按自己的規(guī)律生活。
花當開就開,葉當爛就爛,蜜蜂想飛就飛。山上,不知道名的小花,前幾天還開得艷艷的,一轉(zhuǎn)眼,花就不見了?;ú灰娏?,哪枝干也隱身在一叢叢淡綠、深綠之中,你想找都找不到。
花如是,人生也如是。對于一個人來說,欲望也不是一個詞,欲望是告訴你,一個人只要你放下了欲,放下了情欲、物欲,你就寧靜得像一滴水消失在大海里,別人望不到你,也找不到你。
你都沒有欲了,他們還望什么?
五女山的名字是五位聰明而美麗的姑娘給的,為抗擊丑惡,她們零落成泥,化云化蝶而去,故事凄慘動人,叫人不得不流淚。世間的故事太多,五女山上的故事也不少,這些優(yōu)美的故事寄托著人們的夢想、愿望,野草一樣于歷史和歲月的石縫中生生滅滅,燒不盡,風吹就生,雨淋就生。留下生命蹤跡的何止五女,1千多年前,這里就是高句麗的第一個王都,扶余王子朱蒙,在這里把自己的人生寫得酣暢淋漓,盡管歲月已去,沿石階攀緣而上時,還是能從斷墻殘壁中摸出昨天的輝煌。
其實,一座山只有留一點什么才是一座名山。人何嘗不是,人的一生,也總該給社會,給這世界留下點什么,才不遺憾。山腳下與五女山展覽館相對的有一個李秋實紀念館,一個普通的女人,一個普通的醫(yī)生,卻也把生命演繹得豐富多彩。這么多人共同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人生有時并不在于舞臺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演好了自己的角色。歲月不去管我們的感受,它只是忙著把一個個名字堆積在一起。在這一層層堆積的泥土中,有死去的莊稼,死去的野草,也有我們死去的親人。但是,在這些黑色的泥土中,我們已經(jīng)找不到他們各自的模樣了,他們?nèi)趨R在一起,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了。我們無法聽到他們的聲音,我們甚至感受不到了他們的氣息,只有這些從泥土深處,從歲月深處挖出來的一些碎片,真實的告訴我們,他們曾經(jīng)來過,在這里生活過,他們曾經(jīng)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是蓬勃的生命。
從五女山遺址里挖掘出的一個個文物,告訴我們,歷史老了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嗎,從五女山遺址里挖掘出的一個個文物,也在告訴我們,蕓蕓眾生中,只有文化不老,只有文化不死。
這就是為什么,五女山只有820米的高度,可站在本溪能夠看見,站在遼寧能夠看見,站在中國可以看見,站在世界都能夠看得見的原因。
這樣的高度,不只是山自己的。
我們知道,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一只高跟鞋,穿在五女山的左腳上。我們也知道,樸實的桓仁精神是一只高跟鞋,穿在五女山的右腳上。
登上點將臺之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不只是那些歷史文化的厚重,桓龍湖的美麗也在這里打了一個埋伏。此時, 孫子兵法我們用不上,此時 三十六計走也不是上策,我們只能在桓龍湖的水聲里舉起手,心甘情愿地做一次五女山的俘虜,做一次桓龍湖的俘虜,做一次美麗的俘虜.
于是,五女山用風的小手,一次次地捶打我們,一次次說怨你,怨你,我們也不叫痛,也不躲避。被歲月傷害是一種悲傷,而被五女山的美麗打倒在地上,卻是一種甜蜜。
可山坡上的小花,卻不懂我們的心思。那些花從小就和五女山定了娃娃親,才每一朵都漂亮成這樣 ,才冰雪聰明 ,才冰清玉潔。 淺淺的淡淡的小花在五女山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在斑駁的巖石的裂縫中開放,以自己的語言表達著感情,
黃色是一種語言 是說前生就愛五女山了。
紅色是一種語言 是說今天愛定五女山了。
白色是一種語言 是說來生還要愛五女山。
三種語言 就把對五女山的愛寫盡了。
花不像人,沒有那么多的欲望,對于一朵花來說,有一個五女山愛著就夠了,那么多沒有愛的小草,盡管百般模仿,盡管也在春天站了一生,可依舊沒有長成花的模樣??梢?,有一些東西 不是學就能學會的。
我知道,無論怎么做,也學不到五女山的厚重和淡泊,于是,我就心甘情愿做一個五女山的讀者,讓自己成為五女山這本文集的最后一頁。
于是,我就學那些花朵,用一生的文字守護著五女山。
花朵永遠值白班。
我永遠值夜班。
老邊溝 詩意的行走
對于本溪縣的老邊溝,你絕對不能用美麗這兩個字去形容,美麗給人的常常是表面的印象,而老邊溝不是,老邊溝給你的是一種震撼,一種骨子里的驚喜,是一種打動。打動你,是老邊溝的大美所在,是情感的大境界。感動不是,感動無論怎么看都有一種祈求的成分,有一點情感交換的意思。你用自己的故事、情感,讓對方流淚。打動不是,打動是一種氣勢,一種力量。
在老邊溝,首先是山“打”你。山用石頭打你,那些堅硬的石,被歲月、被風聲、被水聲雕刻得或渾厚或圓潤,沿山谷一字排開,仿佛是一個石的作品展。就讓人忍不住想給老邊溝起一個巨石川的小名叫一叫,仿佛只有起這么一個名字,并且對著山谷大叫幾聲,才能對得起這山、這石。
在老邊溝,其次是水“動”你。老邊溝的水,只能用一個字形容,柔。靜靜的柔柔的水,穿行在巨石間的水,仿佛是鄰居家的孩子,在一座座鄉(xiāng)間的老房子間跑來跑去,從不迷路。它們或石上輕跳,或崖上輕彈,一曲一折,一浪一花都是讓人不忍離去的風景。
更重要的是,這么美的山和水并不是主角,它們仿佛是兩位主持人,只是為了把楓葉介紹給你看,你就小心的看著。
看河從楓林中走過,走得小心翼翼,走得斑斑駁駁,風一吹,葉就往路上掉,把河染得五彩繽紛??瓷缴?、崖上、溪畔,處處見楓樹的風采,高高低低于濃于淡黃的林中,遠遠地看去,似油畫、國畫。那凝煉,那深邃,就讓人覺得停車坐愛也罷,霜重色愈濃也罷,那所有描寫楓的詩句都顯得單薄。這如火的楓,這老邊溝的浪漫楓情,豈是幾個漢字就能描繪得出。
只有溪邊那只翩翩飛舞的彩蝶,被楓打濕,被快樂打濕,靜靜地在河邊,不知是在歌唱,還是在舞蹈。 只有路上的一只小螞蟻,依舊淡定,不去理會人們對楓葉的這些感受,依舊在山路上,邁著夏天的步子。
你卻沒有辦法淡定,也沒有辦法逃避,只好眼看著楓葉用鮮艷和瑰麗一次次把你擊中。只有被楓葉擊中之后,你才知道,幾乎沒有什么重量的楓葉卻比石更有力量。力量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力是大小,量是方向,楓的方向就是你心的方向。而楓是在你不知不覺之間來的,秋也是,秋天也是靜悄悄的不請自來,從天上,從樹枝上,從門縫里。
你別無選擇。面對自然界的規(guī)律,人類又有多少可以選擇的?你只能去享受這一段時光,或者被這一段時光煎熬。而楓就在秋天最后的日子,在你最傷感的日子,轟轟烈烈地把一種美給你看。不止是楓,或者在開頭,或者在結(jié)尾,任何一個生命的一生,總要有一段風光,一段悲壯。這好像是每一個生命都有的一筆積蓄,什么時候花掉是自己的事。楓選擇了最后的美麗,楓的選擇,讓十月的日子有了味道。而楓的這種味道,不是你能看出來的,你必須走進楓林,走進它們生命的深處才能細細的品出來。
我們常常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上肟辞鍡鳎肟辞迳畹谋举|(zhì),卻只有再下一層樓。再下一層樓,才能回到低處,才能接地氣,才能把握生活最真實的東西。
世界不會為楓改變,也不會為你而改變。從這樣的角度說,人真的太小,世界太大。大自然不必下流星雨,只用一片片紅葉就把我們淹沒了,你剩下的就是努力掙扎著爬出來。這種掙扎的感覺,這樣的感動和感受,你只有親身去體驗,別人是無法替代的,是無法送給你的。正如人生一樣,苦難總是有人會給你送上門,像一件快遞,無論你住在什么地方,都會找到你。而幸福和快樂卻總是捉迷藏一樣,躲在花朵的深處,藏在歲月的深處,需要我們?nèi)フ摇⑷ヮI(lǐng),才肯跟我們回來。
智者喜歡山,仁者迷戀水。智者有山就可以當主食了,仁者有水就可以一醉不歸。老邊溝奇絕的不但把山和水這兩份大餐都擺在了這里,還準備了這么美麗的楓葉。不僅僅是智者和仁者,所有的人都可以享用一份自助餐,讓我們不需采菊于東籬之下,就會忘憂,忘掉那些人生的失意和失落。假如能夠建一間木屋于溪邊,聽山風、鳥鳴、水韻,我輩也可以不再歸去,并且寫出“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楓”這樣的句子。
你歸不歸是你的事,老邊溝不會為紅顏折腰,也不會為你折腰。守在大山中這么多年,老邊溝是一個有經(jīng)歷的人。老邊溝在歲月里寂寞了許多年了,經(jīng)歷了大寂寞的老邊溝不會把一些小熱鬧當做資本去炫耀。
美國專欄作家泰德·拉爾最近寫了一篇文章,提出一個觀點,將每個人的收入與工作分離,給每個公民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支票。這是一個聽起來天方夜譚般的提議,但是如果這個提議實現(xiàn)了,就會像普選和八小時工作日這些基本人權(quán)一樣,將真正改變?nèi)藗兊纳?。他說,人們忘記了,工作原是上帝發(fā)明的用來懲罰人類的工具。
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天,工作不再是為了生存,如果勞動真的成為一種快樂的自由選擇。我將會選擇在老邊溝的山坡上,一棵、一棵,一畝、一畝地種紅楓,讓紅楓把整個山谷淹沒,也把我淹沒。
因為我明白,如果我能給這個世界留下一片楓樹,絕對會比我留下的這些的文字,對這個世界更有意義。
讀島
只一陣陣馬達的轟鳴聲,就推開了一座座山,一層層浪,把一個小島捧了出來。
在山中,在水中。在6月的陽光下,一個小島,靜靜地浮在如緞的水面上,山的到影,樹的倒影也靜靜地浮在水面上,風一吹,小舟一樣蕩呀蕩。小島卻不動,如荷,美麗的荷,婀娜于水面之上。沒有蜻蜓立上頭,有的只是船撕開波浪的聲響。
小島名叫萬樂島,因島形如萬字而得名。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小島,卻因在遼寧省桓仁縣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五女山下,在美麗的桓龍湖中而出色而出名,可謂近名者名。其實,湖中的島極多,各有風采,各具特色,萬樂島算不上最好的,只是由于萬樂島開發(fā)了,才被人們認識,有許多的優(yōu)美的小島仍然開放在波浪的深處,依舊睡在深閨人不知。就不得不令人想到,機遇不但對于人不一樣,對于島也不一樣。萬事都如此,星星點燈,照亮的不知是誰的家門。可機會歸機會,機會來了,你把握不住,那機會也只能是一個肥皂泡。
離船,沿沙石小徑拾階而上,就見山光就見水色,柔柔的,寧靜和諧。島不大,卻即有海的雄渾,又有江的風骨,河的瑰麗。是山、海、江、河的交融,匯聚,就別有洞天。一面古木幽天,懸崖聳立,幾十丈高的黑褐色巖石被江水拍打著,卷起的何止千堆雪,是萬顆散落的珍珠,崖上的鳥抖動著翅膀驚叫著飛開。一條小路從崖頂?shù)脑忌执┻^。沿小路下來,另一面卻江水和緩,水面開闊,碎石,細沙鋪就了一彎金黃,如鏈。江水輕輕的蕩過來,沙灘上就留下水的痕,浪的痕。時光走過,游人走過,一只肥肥的蚌走過,在河床的沙灘上拉了一道小小的痕跡。雁過留聲,人過總想留名。連這一只蚌也有了不朽的愿望,明星一樣想在沙灘上簽一個名,可怎么看上去都不像。其實留不留名,又有什么。每一個生命的美麗或者悲壯都只是一個過程,都只是這世上的一個匆匆的過客,天外的梨花凋落之后,雪花依舊。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月夜下,發(fā)少年狂的幾個參加筆會的書生,在江邊點起了一堆篝火,沒有干柴,就搬倒河邊的柞樹丟進火堆,樹就劈啪作響。指點不了江山,就在這里激揚文字,數(shù)人生,話成敗,糞土的何止當年的萬戶侯。
只是江面沒有漁火。
只有這一堆篝火和江風對愁眠。
江面空曠,夜渡無人,不但舟自橫,而且月色亦自橫。
就想起臺灣的那首著名的歌曲《綠島小夜曲》,這綠島在夜色里飄呀飄。更多的時候,小島空無一人,我們便閉門讀書,寫作。
山風不識字,亦常常敲門,月色不讀書,亦每每推窗。
偶爾有蝶于窗前舞,蟲于草中鳴。我們便感覺自己是小島的主人,它們亦是,也不爭鳴,一天不爭,十天也不爭,就這樣友好地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讓彼此感受另一種生命的溫暖和親切。
只是島上的那只駱駝依舊沉默不語。
那是一只枯廋的駱駝,被文友們戲稱為世上最廋的駱駝。從荒涼的沙漠來到這水草豐美的小島,無憂無慮的生活,它該快樂,它該幸福,可它卻如此清廋,也許它是在思念著什么,回憶著什么。那浩瀚的沙漠盡管荒涼,卻是它的故園,一個溫暖親切的地方。這里不是它的家,正像一個詩人說的,沒有埋葬你親人的地方,不是你的故鄉(xiāng)??梢妱游锖腿艘粯樱瑑H有物質(zhì)生活是不行的,僅有物質(zhì)的滿足支撐不住靈魂的重量,人如此,動物也如此。不久之后的一天,聽說了那只孤獨的駱駝最終還是把生命凋零在這小島之上。聽后,讓人心酸,讓人感慨。
其實不僅僅對于駱駝,人生和情感亦是,好不好,都不是旁觀者的目光能夠讀出來的,一如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蛇@樣一個淺顯的道理,我們卻始終裝著讀不懂,便一直活在別人的目光里,讓自己不舒服。而萬樂島不懂這些,一直按自己的樣子活,風該吹就吹,浪該蕩就蕩,連小徑旁的野草也懶洋洋的以自己的方式生長,長得你的心癢癢的,便想在這份寧靜和美麗中大叫一聲。
嚇樹上的鳥兒一跳,也嚇自己一跳。
人生真的該常常嚇一嚇自己,該自己讓自己害怕一下。害怕了,我們才會懂得珍惜,學會感恩,才會明白快樂總是如花,乍現(xiàn)就凋零,樸實的生活平常的生活才是人生的大部分,才是人生的風景。
離開萬樂島的那天,同行的文友把在島上寫作的手稿,疊成了十幾只小船,放在水面上,浪一蕩,小船便飄得遠遠的,仿佛是一個期待,一份祝福。
深綠的水面上,小船在搖啊搖。
而湛藍的天空上,云兒也在飄呀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