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有如一個人,自有其屬性。腳下的土地、相互依存的山水,滋養(yǎng)生長的氛圍和環(huán)境,決定了血脈的顏色和生命的品質。撫順,就是這樣一個工業(yè)老城:煙囪林立、車流滾滾、機器轟鳴,披星戴月的火熱生活、揮汗如雨的沸騰歲月、奮發(fā)圖強的勞動畫面,充滿激情和力量,凸顯粗獷、豪邁的城市性格。
我在工業(yè)的搖籃里生長,受工業(yè)氛圍熏陶、感染,熱愛生養(yǎng)我的土地,崇尚工業(yè)之美,對工業(yè)老城里的事物飽含深情。
老城里到處都是工人、工廠、工業(yè)的圖景,一個工字,筆畫最少,上邊一橫是天,下面一橫是地,中間一豎就是肉體的人——作為脊梁,承擔起頂天立地的重量。
撫順始終負載著奉獻、擔當與責任,灰黑的色調,沉實厚重。一路走來,歷盡艱辛,像極了風雨中屹立的筋骨壯實的漢子。
我與之一同舉起歲月的酒杯,與太陽、月亮豪飲工業(yè)老城自己釀造的美酒,雄渾、濃烈、深情。
第一杯酒:工業(yè)戀情
1984年,我懷揣貼有標準照、蓋著鋼印的工作證,穿一身藍色工作服走進工廠大門,從此,工廠就像胎記在我的生命履歷中無法抹去。我所在的工廠方圓有兩平方公里,工廠人最多時達3萬人,各分廠(車間)、公司、獨立單位30多個,分布在廠內外不同方位。醫(yī)院、幼兒園、食堂、浴池、俱樂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工廠自己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工人們“愛崗敬業(yè)”“以廠為家”。能成為國營大廠的一員,等于投了終身保險,住房、收入有保障,福利待遇優(yōu)越,談對象的籌碼都重了許多。
我每天早晨七八點鐘,準時匯入奔向工廠的河流,河床比馬路寬,一股勢不可當的潮水,在廠門前束了一下腰,然后迅速分解成支流,直到沖擊每一個葉輪轉動并發(fā)出聲音——鋼鐵和鋼鐵碰撞的聲音、齒輪和齒輪撕咬的聲音、電流奔跑的聲音、水咆哮的聲音、風鼓噪的聲音、天車上電鈴流淌下來的聲音、汽笛沖刺加力的聲音。
晚5點鐘下班的人流又像大海退潮,自行車鈴聲中,能聽出從工作繁忙中走出來的輕松喜悅。大步流星的步伐里,能感受到時代的節(jié)奏和氣息。工廠大門下面帶有萬向輪,上班時向里推,下班時往外推。大門很破舊,卻承載了青春的希望和夢想。
工廠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就連廠門前兩棵桃樹開花,仿佛都象征了企業(yè)愈加美好的意義。廣播站播報工廠新聞,偶爾播放流行歌曲和工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歌,在我的心中是甜潤的,有明媚抒情的韻律。
在工廠,我從事過不同性質的工作。當過測量員、團干部、辦公室副主任、生產調度長。最初,拿著標尺,背著水準儀,測量標高,把藍圖復制到大地上,讓鋼筋水泥的建筑一節(jié)節(jié)生長。在插滿彩旗的工地上,帶領團員青年突擊大干,把一塊塊磚往高空傳遞,腳手架雨后春筍般拔節(jié)。在冶煉車間,聽機器的轟鳴,把滾燙的血液交給一勺子涼水來冷卻,讓力氣變成一攤泥水,在和金屬的撞擊中,成為機器的一部分。
工廠很大,我可以做不同的工作。比如,可以把一根三寸長的釘子用三錘把它釘進木板里。可以一上午時間,用一把一尺長的鐵銼,打磨一件器具,推進拉回數百次,直到胳膊酸痛為止。也可以在1000℃鋼爐前站一刻鐘,用4米長的鐵釬加工爐火,然后休息兩小時。也可以上夜班,用手電筒照著旋轉樓梯,一直攀爬旋轉到50米的高度,檢查儀器,或者拿著扳子、鉗子、電筆之類,四處擰擰、敲敲,一天八小時就這樣工作著過去……
工廠是繁忙喧囂的,是緊張危險的。1985年夏天,一輛裝液體氯氣的槽車調運時,槽車頂上的安全閥與卸煤機碰撞損壞,大量氯氣外泄。我的工友冒著危險,用生命堵塞泄漏點控制住了險情,避免重大事故發(fā)生。
這就是我的工友,每天和太陽一樣不知疲倦地升起,在紅霞彌漫的電解車間,植根于電解槽前,如橡樹身旁的木棉,成為一種耐高溫的植物。骨骼、肌肉都有太陽的柔暖,血總是向著鋁水的方向流,心也總是隨著出鋁的鈴聲震顫。
鋼釬是最有效的語言,也是情感光輝的外延,工友們的歡樂痛苦都在這條甬道上奔流,工作的過程就是人生的展覽,吸取超負荷的熱能,然后樂觀地釋放出無限忠誠。
2000年,跨世紀之夜,我在撫順鋁廠第一家合資企業(yè)里值夜班,暗夜里走進工廠,設備上高低錯落的燈光,像圣誕老人點燃的燈籠,一串串從夜空垂下來,我穿行在無人的廠區(qū)里,守護一個巨人的睡眠。工廠機器發(fā)出節(jié)奏均勻的呼吸聲,能感受到工廠的重量、大地的重量、國家的重量。
夜晚因工廠而真實、生動,夜晚因工廠而變得溫暖、光明,暗夜里一個人遠遠地看見了工廠,聽見機器深情吟唱,就像迷失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孤獨和恐懼無影無蹤。
老舊的工廠在改革發(fā)展的時代面前,產品需要調整,設備需要更新,人員面臨下崗分流。虧損、破產、倒閉,一度讓工廠和工人的生存陷入困境。改革、轉制、重組,建立新型企業(yè)集團,卸掉包袱,輕裝上陣,從低迷中雄起,走出一個個新的春天。
煤礦轉產成功的頁巖煉油,在石油工廠基礎上新建的百萬噸大乙烯項目,撫順鋁廠原址上投資8.17億、年產35萬噸碳素項目上馬,等等。重塑工業(yè)形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找回了發(fā)展自信,以全新的姿態(tài)投身市場競爭。
第二杯酒:精神力量
在撫順,每一個街路都有工業(yè)的名字,每一處建筑都是工業(yè)的縮影。腳下踩著的石塊就是煤精和琥珀,隨手拋出去一個物件就能聽到鋼鐵的回應聲。70年前,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撫順的煤、油、電、鋼、鋁創(chuàng)造出新中國工業(yè)奇跡和無數個第一。歷經三個“五年計劃”,撫順為社會主義建設迅猛發(fā)展建功立業(yè),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紛紛來到撫順,深入工廠、礦山視察、慰問。
撫順這座老工業(yè)城市,被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所感召激勵,在冶煉鋼鐵、輸送石油,從地心里捧出烏金、奉獻出所有的一切之后,還像擰頭上浸滿汗水的毛巾一樣,把自己的心靈也擰得干干凈凈。
雷鋒,來自湖南長沙的一個小個子士兵,看到撫順日新月異、只爭朝夕的城市激情,深受啟發(fā)和影響,在1961年3月16日的日記中曾寫道:
世界上最光榮的事——勞動。
世界上最體面的人——勞動者。
他撰寫《愉快的星期天》,記錄自己帶病幫助建筑工地推磚的收獲和快樂。我還記得電影《雷鋒》中,工地廣播站的女播音員用激動的聲音說:“同志們!同志們!我們工地來了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放棄自己的休息,幫助我們推磚,問他是哪個部隊的,叫什么名字,他說我叫解放軍。我們要向解放軍同志學習,爭分奪秒加油干哪!”
雷鋒因大公無私,熱愛黨和人民,熱愛國家、集體,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勞動,被撫順人民所愛戴。
雷鋒受工業(yè)精神影響成長起來,雷鋒精神光大了這座城市的品德。
雷鋒成為這座城市的代名詞。
2002年底,我通過招聘考試,成為雷鋒紀念館工作人員,每天沿著鐵銹紅色的22顆五角星前行,誦讀22塊黑色的花崗巖上刻寫的雷鋒日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通過和雷鋒零距離接觸,知道22歲的雷鋒,用最短的生命走完了人生最長也是最光榮的路程。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不幸犧牲。時任撫順市委第一書記的沈越把給家里老人準備的壽材獻給雷鋒使用,全市成千上萬人自發(fā)為雷鋒送葬??梢姡卒h當年在人們心目中十分受敬重。
2012年,為了紀念雷鋒因公殉職50周年,《光明日報》、詩刊雜志社、中共撫順市委、撫順市人民政府主辦“雷鋒——道德的豐碑”全國詩歌大賽,我創(chuàng)作的組詩《一個人的生命能走多遠》獲得一等獎。《光明日報》刊發(fā)評論說:“《一個人的生命能走多遠》是一個頗具詩性內蘊和生命體驗深度的命題,他以虛實相生的方式構建了情感的詩意境界,把生命沉思和理性叩問同‘漢白玉’‘常青的松柏’等諸多感性的物象融會于一處,形成了一種起伏流蕩的思辨波瀾,引人遐思,自然而舒展地走向了詩意的深度。”
我站在領獎臺上,發(fā)表獲獎感言時說:“不是我的詩寫得好,能獲獎得益于撫順雷鋒文化環(huán)境和氛圍,得益于雷鋒紀念館的精神滋養(yǎng)?!?/span>
緬懷雷鋒同志,傳承雷鋒精神,是撫順創(chuàng)建“雷鋒城”的重要舉措。作為雷鋒的第二故鄉(xiāng),撫順具有得天獨厚的雷鋒精神的寶貴財富和資源。雷鋒精神源于撫順,與這座城市的工業(yè)精神和特質一脈相承,有著直接關系。
半個世紀以來,撫順市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學雷鋒活動,涌現出群眾性學雷鋒小組4萬多個,學雷鋒志愿者10多萬人,用雷鋒名字命名的“雷字號”遍布各行各業(yè)。撫順市百姓雷鋒頒獎典禮從2007年到2019年舉辦13年,共評選出134位百姓雷鋒和35支優(yōu)秀團隊,引領社會風尚,成為激勵撫順人戰(zhàn)勝困難、奮發(fā)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成為撫順最亮麗的城市品牌和最閃耀的精神符號。
每天,人們踏著雷鋒的足跡上下班,和撲面而來的春風握手致意,公交車、儲蓄所、學校、網站,因雷鋒精神而散發(fā)榮光,勞動創(chuàng)造奉獻,內心充滿理想,追求大我舍棄小我,老工業(yè)基地因負重而年輕,因“雷鋒”兩個字而真情、忠實、熱忱。
第三杯酒:棚改禮贊
撫順因資源枯竭、歷史欠賬和企業(yè)經濟不景氣等原因,城區(qū)居民居住條件十分艱苦。2005年前后,國家、省領導多次來撫順調研、考察,決定撫順市全面實行棚戶區(qū)改造。
所謂棚戶大多是世世代代遺留下來的老宅,或者日偽時期勞工居住的石膏房、油氈紙房,還有工礦企業(yè)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職工蓋的紅磚房。這些分布在偏僻的城郊、蹩腳的礦坑邊、擁擠的窄巷里的棚戶,成為困擾和制約撫順城市發(fā)展的瓶頸。
當年,我家居住的就是企業(yè)分配、面積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房,老少兩輩六口人都擠在同一小屋內,為了擴大空間,父親帶我們在房屋前砌起個小院,然后再用木棒和油紙搭棚。起初以存煤為主,后來由于哥哥結婚,也就成了一個住處,跟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情景如出一轍。
棚戶區(qū)最大的困難是燒火取暖。由于房屋低矮潮濕,家家戶戶的炕都不好燒,不是灶炕被雨水灌了,就是炕洞被灰堵滿了。每天,我家早晚燒火煮飯時,媽媽一會兒清爐灰,一會兒繞到屋后的煙筒底下用火引煙,實在不行就砸開炕面和煙道,然后一碗一碗地往外掏炕道灰,黑灰把臉涂抹得像京劇臉譜。趕上夏天修炕所有門窗打開,煙就順著窗戶、門使勁冒,如果氣壓低可就遭罪了。煙在屋中排不出去,所有的人就像得了哮喘一樣,咳嗽不停,恨不能把肺都咳出來。冬天為了保暖,還要壓火,所以在棚戶區(qū)煤煙中毒事件時有發(fā)生,我爸爸在一年的冬天就險些因此喪失了性命。
我作為民政干部有幸參與和見證了撫順市在全國率先開始的棚改工作。我跟隨棚改工作組每天到街道、社區(qū)了解情況,采集信息,為市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莫地溝、北厚屯、茨溝、東崗、演武、華山,一個個街道和社區(qū)名字一天不知提起多少遍,每走進一個棚戶區(qū)住戶家中,望著破損的石膏房、凌亂的油氈紙房、三輩人同居一室的偏廈,站在偏僻的山坳、礦坑的邊緣,躬身穿行在窄小的胡同里,耳朵里回響的都是國家、省、市領導說的話:“我們一定要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徹底改變棚戶區(qū)的面貌?!?/span>
棚改工作涉及面廣,是一項錯綜復雜的工作。人口核定,房屋有效面積,實際居住和戶口問題,低保人數,經濟狀況,思想動態(tài),等等,都需要民政工作者參與介入,為拆遷和安置打好基礎,確保回遷安置穩(wěn)定,無疏漏。
市民政局適時發(fā)起民政工作者“走千家,訪萬戶”活動,我和民政工作者幫助社區(qū)論證,做各種預案,拆遷時在現場幫助協調,起大早、爬半夜走街串巷做搬遷戶的思想動員工作。
拆遷的旋風終于在一夜間摧枯拉朽,打樁機抑制不住歡快的喉嚨嘹亮地歌唱,把棚戶區(qū)居民渴望幸福生活的愿望高高地舉上了藍天。
截至2009年底,撫順市累計拆遷棚戶區(qū)房屋31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用房463.5萬平方米,動遷居民9.56萬戶、31.82萬人,占全市城市人口1/5的集中連片棚戶區(qū)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撫順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遍布城區(qū)的牛皮癬一樣的棚戶,終于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漂亮新樓所取代,撫順的天空一下子澄明起來。
撫順棚改取得的成果,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巨變。城市形象煥然一新,居民素質今非昔比,棚戶區(qū)居民也完成了從“老棚戶”到“新市民”的轉身,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存方式都發(fā)生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撫順在棚改建設過程中,同步規(guī)劃社區(qū)建設,文明小區(qū)建設規(guī)范化,新區(qū)設施種類齊全。社區(qū)基礎設施總面積達9.8萬平方米,其中,公安派出所10個,社區(qū)辦公用房34處,物業(yè)用房23處,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19所,垃圾站15座,養(yǎng)老院1所,綜合市場8處,活動室57處。在全市各個社區(qū)中配置電腦76臺,電話41部,健身設備130套,其他設備62套,軟硬化面積達到310萬平方米。不僅在各個棚改新區(qū)中進行軟硬化建設,而且建設多個居民活動廣場和建筑小品,有效地提升了棚改新區(qū)的品位,使各個棚改新區(qū)的環(huán)境面貌更加亮麗,更宜人居。在第一批棚改戶喬遷時,我也跟社區(qū)同志一起幫助喬遷的居民打掃衛(wèi)生、貼對聯、放鞭炮,與他們共同分享喬遷的喜悅和歡樂。
終于告別了水流成河的胡同,告別了泥濘不堪的街巷,告別排隊如廁的生活,告別扁擔和水桶,告別了到處都是的煤泥……
我站在棚改新區(qū)的新樓上放眼望去,街路縱橫交錯,公共交通四通八達,商業(yè)網點齊全,小區(qū)公園花團錦簇,綠樹成蔭,文化廣場上遛彎的老人、嬉戲的兒童,還有三五成群的居民在各種設施上健身,處處溢滿祥和的氣氛。
棚改新區(qū)呀,你以嶄新的姿態(tài)對生活大抒了一次豪情,用立體的建筑種植希望,用微笑的方式讓撫順這個城市重新找回了信心。
“撫順”這兩個字現在可以這樣來理解:撫平舊日傷痛,理順發(fā)展思路,乘勢而上,暢想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才是我們應有的風貌和為之憧憬的生活!
風雨說,拆除的是低矮和潮濕的棚戶區(qū)。大地說,聳立的是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以及改革的碩果和執(zhí)政黨的豐碑。
我和工業(yè)老城,都是浩瀚宇宙里的一顆繁星或者飄落在大地上的一粒微塵,出隊,入列,被整合,加減,無論是分子還是分母,哪怕公約數,成為時代和生活里一朵奔騰的浪花。
如今,櫛風沐雨的工業(yè)老城,商業(yè)街披紅掛綠,健身館、美容院、洗浴中心、賓館、酒店的門,不分晝夜地旋轉開啟。商業(yè)大廈鱗次櫛比,大街上南來北往的人、光鮮亮麗的人、緊張勞作為幸福奔忙的男人女人,在現實中就像走進大工廠,有撲面而來的輝光和熱力,鏗鏘作響的急促呼吸,被爐火映紅的臉龐神采奕奕。工業(yè)的身份和底氣,讓我懂得只有勞動和汗水才能真正具有魅力。
被工業(yè)鼓舞感動,被工業(yè)照耀,就像豪飲了三杯勁酒:一杯是濃烈的工業(yè)戀情;二杯是純潔的精神力量;三杯是奔放的生命追求。之后,新時代有如一場摧枯拉朽的大風,呼嘯著,讓默默無語的機器,在勞動號子中被重新喚醒,張開雙臂,用激情和夢想把疲憊的曙色鍍亮,讓衰老的神色重新泛起年輕的光。新型的勞動關系奔跑成速度和秩序,產品和效率都成為親戚和朋友,握手,交流,合作,繭花像燦爛的笑容,化蛹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