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走進遼東大山皺褶里的故鄉(xiāng),楊柳搖翠,古韻悠悠,爛漫春光在舌尖上徜徉,饒有情趣和厚味,讓人品咂不盡······
一
年夜飯,除夕接神的鞭炮,十五的燈籠,二月二的豬頭,一一閃過后,用不了多久,厚厚的積雪漸而消融,向陽溝壑的山坡不時有潺緩的水汩汩流出。
大地開始泛綠了。我們這些山里娃,拎起小筐走向草芽子剛剛露土的南山崗,在融融的春光里,一張張如木耳狀的“地漾皮”隨我們的小手裝進籃子里,這是第一份春天的禮物,軟軟的,鮮鮮的,嫩嫩的,散發(fā)出一種奇異的清香。媽媽用它做湯拌菜,與上年晾的干菜,諸如葫蘆條、蕨菜、莧菜、豆角等為伍,再加之以剛冒青的雞腿蔥蘸著自釀的大醬吃得滿口香。主食往往是大餅子,馇子粥,高粱米飯。說到大餅子,它的質(zhì)地可大有區(qū)別,有帶皮的,有扒皮的,有水面和干面的之分,當(dāng)然經(jīng)發(fā)酵的水面做的是上佳的。粘火勺可是我們最喜歡吃的,粘粘的,軟軟的,小豆餡和粘米的融合經(jīng)過一凍一化上鍋蒸透后,口感特好,而又抗餓。常規(guī)的菜系當(dāng)然是酸菜、土豆、白菜和蘿卜了。浸透豬肉和血腸湯汁的酸菜粉條是最令人回味的。豆腐泡和蘿卜絲加上河魚或線麻籽油,也是童年久食不厭的大鍋菜。
隨著春雷的一聲爆響,大地化透了,南飛的燕子也陸續(xù)的北歸回來了。大地里的小根菜、曲麻菜、婆婆丁一夜間便冒出了地面,于是田野里便有了我們這些孩子的身影,家鄉(xiāng)的飯桌上多了一叢叢的水活鮮嫩,讓莊戶人用舌尖最先感受春天的味道。緊接著山坡上的貓骨朵花的紫色花瓣和黃黃的花蕊便綻放開來,它像是個領(lǐng)頭的春燕,后面跟著老牛筋、貓爪子、辣椒秧、大耳朵毛、明明菜、蕨菜等便相繼躥起來。我們這些孩子們放了學(xué)便吆五喝六的上了山,一陣忙活,爹爹編的杏條筐便被裝得滿滿的。當(dāng)然,采野菜也是有很多說道的,哪個山坡,哪個溝壑有哪種野菜,我們各人都心中有數(shù),好像各有各的領(lǐng)地似的。采野菜過程中,不時也有蛇從眼前和手下滑過,讓人不由得一激靈。據(jù)說,冬眠剛出洞的蛇毒性更大。也有的伙伴不怕,如鳳君、長珍等,他們敢去抓。因此,我總愛與他們結(jié)伴。
野菜下山的季節(jié),也是莊稼院開始拉柴、備耕的當(dāng)口。每天入口清苦,但余味鮮香的各種野菜給他們的舌尖送去了時令的召喚和生活的滋味。
緊接著榆樹錢綠了厚了,槐花也在一場春雨后白花花的掛滿了枝頭,常見到大人孩子們在晨光里擼著榆錢和槐花,他們的笑聲如枝上的花一樣的舒展和燦爛。榆樹錢和槐花做成的餅子和餑餑,香甜清爽,既可口又消火解毒,別有一番滋味。
二
當(dāng)山野菜上樹了,即過了食用期,大河畔,小河邊濕地里的水芹菜一片片地挺括起來,像是在給莊戶人打山菜的接力。散發(fā)著特殊香氣的水芹菜吸引著人們?nèi)ゲ蓴X。還有一種長在河邊的“流蒿”,雖清苦,但爽口解毒,化痰、清腸。記得那時,家家常用水靈靈的水芹菜包餡做菜。尤其是用它包餡別有風(fēng)味。媽媽也常在那個季節(jié)用山上巴掌般大的一種柞樹葉子,也叫“胡勃樂葉”來包餡,俗稱吃“勃樂葉”餑餑。里面除水芹菜外,放入豆腐干、粉條、海米等。每當(dāng)揭鍋出屜時看到綠色的柞樹葉,扁扁的如一艘艘小船,扒開皮,發(fā)光的高粱面皮上印著柞樹的葉脈筋絡(luò),似一件件工藝品,即好看又好吃。是啊,清新鮮香的“勃樂葉”餑餑是大自然的美妙饋贈,是天道人意的結(jié)合,充滿了生命的能量和無盡的天趣。
當(dāng)然,水芹菜還有多種吃法,按現(xiàn)代人的說法,藥食同療,水芹菜和流蒿等大山和河畔的花花草草,即是美味食品,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調(diào)理著人們的身體和情志,從中感受到每棵樹每株花草的溫馨和神圣,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互助共存的見證。
那時,對于缺糧的廣大農(nóng)戶來說,野菜下山,榆槐吐翠,就是底氣,就是春天的希望,就是生命的蓬勃······
清明一過,做完祭祀,緊接著杏花粉了,梨花白了。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操起了犁耙,揮起了镢頭,在瀟瀟的春雨和布谷聲中開始了破土犁田,育苗點種······這時,又走進端午節(jié),俗稱五月節(jié)了,人們熬困,農(nóng)活也是重的,每逢此時,家家戶戶便滾起了豆面卷子,俗稱“驢打滾”。其做法,就是用大黃米磨面后經(jīng)發(fā)酵蒸熟后做成卷子,然后再滾蘸炒熟壓成粉狀的豆面。那種糯軟和豆香是極醇厚而又別具風(fēng)味的,很適合開春人們的勞動強度和體力需要。
從五月節(jié)開始,溝沿山坡門前屋后的窩瓜也都相繼開花了。清晨,掐上一把水靈靈金黃的花朵,用它做湯加上木耳黃花菜,其味道是極鮮美的。爛漫春光中,雞鴨鵝也開襠下蛋了,莊戶人是指望它們的,一個是零花錢,一個是補營養(yǎng),此外,也是人情禮往的需要。這樣看來,它們不論是餐桌上還是在心靈里都是有分量的。酸湯子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它也是入春莊戶人家離不開的主食。這種經(jīng)發(fā)酵而擠成條狀在滾水里煮成的面食美味可口,酸中帶甜,口感爽快,再配以醬缸咸菜和各種山菜,大蔥蘸醬或菜豆腐會讓你吃個肚兒圓的。這種面食在春天里做起來方便,吃著可口,特別是又能敗春火養(yǎng)胃口。
回味起這些農(nóng)家飯菜,一生咀嚼都是余香滿口的。由此讓人記起春天的田野,炕上的飯桌,還有那群像老爹那樣終年勤勤懇懇具有天性般耐力的老一輩鄉(xiāng)親們,和那些像淚眼滄桑的媽媽一樣老老少少的女人們。她們從炕上忙到田里忙到山上忙到鍋臺,用靈巧的雙手不但縫衣做鞋,更要安排制做著各種可口的美食,她們的智慧,她們的意志,她們?nèi)缢男郧?,她們對生活的希望和愛,也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她們采擷的食材和做功上了。
三
春天里,挖蛤蟆和吃蛤蟆也是極有趣的。挖蛤蟆,也就是青蛙還沒出土,大地剛剛酥軟,還沒開犁前,這時的青蛙已及早拱到了接近地表的當(dāng)口,在靜候天氣轉(zhuǎn)暖便鉆出地面。爹掌握好這個時機,帶我們找好“窩子”,即有蛤蟆的地方。很奇妙,也許是一個壕溝的中間,也許是地頭的一塊沙地,說不準;蛤蟆有時也露出洞狀的痕跡,需要有經(jīng)驗的人去細心觀察。爹有時用鍬,幾下子就能挖出一個如拳頭般大小肉鼓鼓的蛤蟆,最讓人喜歡的當(dāng)然是“母抱”,即雌性的。個大、籽多、油厚、味美。相對應(yīng)的是“公狗”,往往公狗要多一些。隨著我們一聲聲的驚叫,幾十只蛤蟆到手了。我們揮鍬掘土也累得滿頭大汗,但豐盈的收獲讓我們越挖越來勁。從土里挖出來的青蛙也是很好玩的,它們憨憨的,眼睛有的還沒有睜開,沒來得及拱出土便被人們俘獲了,看上去,怪可憐的!爹說,這時的蛤蟆還沒有吃青,肚子里是干凈的,人吃不犯病,還有營養(yǎng)。按照爹爹指點的“窩子”,有時放學(xué)了我們再去那里打掃戰(zhàn)場,也是很有收獲的。那時沒有保護的概念,也多得很。挖蛤蟆抓河魚在我們家鄉(xiāng),多少年來司空見慣,相沿成習(xí),對于春天熬困的村民來說這些都是垂手可得的美味。我們這些小伙伴把挖得的蛤蟆用串穿起來,少則,用火燒放在炭火上烤,香味飄逸,油嫩酥脆,尤其是“母抱”吃起來更是油乎乎的,真是奇香無比,妙不可言。如果挖的數(shù)量多,與蘿卜豆腐再加上線麻籽油燉在一起,伴著玉米餅子,吃起來更是別有風(fēng)味,是春天里的美味佳肴。有時把它們洗干凈與小河魚晾成干,然后用油炸了,是媽媽給我們上學(xué)帶飯盒最便捷最美味的食品。由此想起來,我們這些山里娃如春天里大山上一棵棵挺括的小柞樹和大地里一茬茬的莊稼一樣,壯實而又堅韌,真的得益于這些豐腴的山菜野果和大自然給予的美味食材。它不但在那貧匱的日子里給我們以豐富的營養(yǎng),更給我們以舌尖上春天的向往和金色的希望。這些來自錦山繡水中的一道道綠色食品,是我一生中走南闖北遍嘗天下美食中最鮮美最饒有興味最品咂不盡的“食物鏈”。
四
“春爭時,夏爭日”。用不了幾天,地便種完了。二十四節(jié)氣中所說的農(nóng)事活動和時令,對我們遼東山區(qū)說來是有差距的。老人們說,那里面所說的是指山海關(guān)一帶。盡管如此,人們還是信奉它,敬若神明。
在這個時節(jié),大部分人家都要做一次豆腐,呼親喚友,喝一次豆腐腦,吃幾碗水豆腐,送點豆腐塊,都是極愜意極有味道的,也是開春種地的一次小結(jié)。
季節(jié)的鬧鐘,時令的魅惑,禮祭自然,聽懂天籟,似乎是莊嚴和神圣的。記住了時令,因地制宜,該做什么就做什么,節(jié)令不過是天時的一個符號而已。細細想來,也是對的,有些事情本來就是模糊的,猶如天上的云,山中的霧,更如繽紛的社會,蒼茫的人生。這些,又有誰能說得清呢?但所種下的田,栽下的苗,所食用的每道食物確是天定的命數(shù),每一頓入口的飯菜確是生存的渴望和歲時的風(fēng)物,它似乎有一種莊嚴的儀式感。鄉(xiāng)下的生活看起來是單調(diào)的,深入其中你就會感到絕不是那回事。耕種的人,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用舌尖體會的每一種食品每一種味覺都有時間差,每一個尋常的日子都有不同點,正如我們一見面問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吃了么”一樣。由此看來,吃是多么莊嚴神圣和一生一日的儀式??!每個時令的每一道菜或主食的出現(xiàn)都不是偶然的,是天道人意的融合,這種儀式感在平實中透露著莊重,本來平淡無趣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芳香四溢的了。大自然和土地為伴的生活絕不是簡單的生存,人們采集、撿拾、挖掘這些集天地間靈氣,日月之精華,有著純凈品質(zhì)的食物,讓它們穿越四季,在艱難困苦中感受豐饒、多彩、美味、親情,健康和活力······
有位著名作家說,節(jié)氣不僅有色彩,也是有味道的。是啊,從舌尖上感受故鄉(xiāng)苦后回甘的味道,蘊含著悠遠的歲時風(fēng)物的天賜機緣和奇妙的感受與體悟。
我在人生的深秋,佇立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用舌尖和心靈再一次體味和品咂童年春天的味道。
我敬畏的故鄉(xiāng)山水有了新的變化,變得讓人有些驚愕了。鐵礦的任性開采,指山為糧的墾植,牧羊人的放縱,都令人憂慮。但一排排琉璃瓦的新居和各式進進出出的機動車卻又讓你驚嘆不已。這就是故鄉(xiāng)的春天,這就是故鄉(xiāng)春天所展示給你的驚詫和夢幻般的感覺。
守規(guī)矩的節(jié)氣還是那樣寬容敦厚坦坦蕩蕩,無情的風(fēng)月把更多的東西保留下來,同時也把一些珍貴的東西付之東流了。特別是那些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耕耘的父老鄉(xiāng)親悠然間竟變成了一塊塊石碑和饅頭狀的土丘,望上一眼蒼涼和悲壯會涌上心頭;他們的每幅面孔都會讓你生出一種敬畏和感嘆······
在后輩人殷勤招待的餐桌上,我的舌尖又一次品咂到故鄉(xiāng)春天的味道,似乎他們對綠色產(chǎn)品有更敏銳的青睞,如野菜、大餅子、水豆腐、酸湯子、笨雞等,但有的卻悄然消失了,如蛤蟆、小河魚、水芹菜、勃樂葉餅子等,這也是歸咎于人意和天道的一種必然吧。
我在這個繽紛的世上已經(jīng)活了六十多年,因襲著父輩的稟賦,磕磕絆絆,起伏跌宕,激情拼搏,本能的活著,與普通、凡俗、任性、吃虧相伴,但“人間正道”最終歸于本分充實和淡定。
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帶立字的多,如一年的四季。立,也就是一種法力,不過這是大自然的法力,是亙古不變的天意所為。“四季歸春,萬象更新”,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春天的時令連著農(nóng)事也連著農(nóng)家的食物,用舌尖感受的春天,似乎是與歸根尋夢和沉沉的鄉(xiāng)愁心交融在一起的。
上一篇:廣場故事
下一篇: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的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