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原網站入口
網絡文學評論抓“大”也不能放“小”
來源:河北日報 | 作者:桫 欏  時間: 2022-08-01

?  網絡文學評論是與創(chuàng)作同步發(fā)展起來的。網絡文學誕生初期,一些有前瞻意識的批評家敏銳地感知和捕捉到來自網上的“文學春汛”,預判這種文學形式代表著一種新的文學發(fā)展方向,加以關注和研究。先行者們持續(xù)對創(chuàng)作、閱讀、傳播現場進行的學術觀察和思考,嘗試對網絡文學的本質屬性、文體特征、生產規(guī)律傳播、IP綜合開發(fā)和行業(yè)生態(tài)以及與時代生活的關系等進行的歸納、提煉和總結,形成最早一批理論批評成果,搭建起網絡文學理論的基本框架,為建立初步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奠定了基礎,也為社會認識和理解網絡文學提供了必要指導和幫助。自此,在網絡文學行業(yè)內形成了理論評論與創(chuàng)作“同頻共振”的傳統(tǒng)。

  文學通過媒介存身,也受媒介影響。在印刷時代,媒介對于文學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載體工具,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內在審美表達的反作用并不明顯。進入電子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不僅是新型的傳播工具,還提供了文學生產、傳播和交流的場域,建立起完全不同于印刷時代的文學生產空間;隨著以網絡為基礎的電子信息向現實世界的蔓延,網絡上的文學活動溢出網絡,從虛擬空間進入現實世界,為繁榮大眾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資源。網絡文學是由文學、互聯(lián)網技術、資本、網民、網絡平臺等諸種力量融合的產物,它的復雜屬性遠超以印刷媒介為載體的傳統(tǒng)文學。因此,觀察和研究網絡文學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以文學視角、運用文學理論作為工具,而要兼顧文學創(chuàng)作、網絡媒介傳播、文化產業(yè)等方方面面。網絡文學就像一只體型龐大、難以被窺見整體的巨象,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看到的都是它的局部和側面,這為網絡文學批評帶來很大挑戰(zhàn)。

  有挑戰(zhàn)才有機遇,伴隨網絡文學日漸“走熱”,對它的研究和評論也逐漸成為“顯學”。眾多研究者進入這一領域,尤其是在網絡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青年學人。他們熟悉網絡生活和互聯(lián)網上的文化現象,有的本身還是網絡文學的“粉絲”,因此天然具有做好這項工作的優(yōu)勢。同時,很多研究者有著多元化的學術背景,既有文學理論功底,又了解傳播學和媒介知識,學術熱情和理論敏感度高、視野寬廣、方法新穎,逐漸成為網絡文學評論中的生力軍。他們的研究成果從多方面探討網絡文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具體問題,具有鮮活的現場氣息和精辟獨到的見解,是網絡文學評論成果中獨具特色的收獲。

  盡管如此,與火熱的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生產和傳播相比,理論評論力量仍然相當薄弱。網絡文學中存在的一些長期得不到糾正和彌補的缺陷,與理論評論的缺失有很大關系。檢視當下,網絡文學評論存在“兩重兩輕”和“兩多兩少”的問題,亟須引起重視。

  “兩重兩輕”,即重理論輕批評、重闡釋輕評價的情況較為普遍。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具有不同的職能分工,“文學理論主要研究文學的原理、范疇和判斷標準等;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主要研究具體的文學藝術作品,前者是一種共時的、靜態(tài)的研究,后者是一種歷時的、動態(tài)的研究”。文學批評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包括文學運動、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認識和評價”,“它的基礎是文學鑒賞,又是文學鑒賞的深化和提高”。簡言之,批評需要分析作品或現象,并能夠就文本本身的優(yōu)劣和如何影響社會給出評價。但在目前的網絡文學評論中,熱衷于分析和總結規(guī)律,利用多學科理論資源闡釋現象和意義的文章較多;敢于亮明態(tài)度,對具體作品和現象“好處說好,壞處說壞”的批評文章較少。這雖然有助于厘清網絡文學的屬性和原理等基礎性問題,但卻不利于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也使一些對創(chuàng)作無益的方法得到了看似合理的闡釋,一些錯誤傾向被“合法化”。比如語言粗制濫造、思想格調低下、情節(jié)荒誕不經等問題,往往被視作網絡敘事的必然表現。

  “兩多兩少”,即外部研究多、內部研究少,評論現象多、評論作品少。一方面,由于制約網絡文學的要素眾多,網絡文學評論成了一個“跨界”的交叉學科。學界和業(yè)界普遍認為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還沒有建立起來,需要從其他領域調用理論資源,因此網絡中的文學空間成了多種社科理論的實驗性“靶場”。于是,傳播接受、影視改編、版權保護、產業(yè)開發(fā),以及與網絡游戲、大眾文藝之間的關系等“大問題”紛紛成為被著力研究的范疇和對象。但是,這些研究沒有切入文本內部,從根本上說是“外部研究”;相比較而言,集中對網絡文學的語言、形式、結構、技巧、方法等“小問題”進行“內部研究”的文章占比很小,尤其是在這方面缺少一些重頭成果。另一方面,與傳統(tǒng)文學偏于冷寂不同,網絡文學現場非?;钴S,加之網絡傳播的特性,時時會出現一些異乎尋常的特殊現象;又由于網絡文學與社會流行風尚存在緊密關系,常能創(chuàng)造網絡輿論熱點。這些現象非常容易引起評論的注意。與對這些現象的評論相比,海量的作品能夠納入批評視野的卻少之又少。

  網絡小說之所以能夠被廣大讀者喜歡,是因為它們能夠在以音視頻為傳播特色的互聯(lián)網上繼續(xù)發(fā)揮文學的功能,而不是可以作為IP改編的對象。因此,網絡文學評論首先要從網絡文學作品的文學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評。網絡文學不同于學科理論體系已經非常完善的傳統(tǒng)文學,需要創(chuàng)建新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但是這個體系和標準無論關涉多少要素指標,必須要能夠客觀、理性、有效地評價一部作品的審美意義和主題價值,并能夠有益于提升作者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讀者的審美水平。在復雜的網絡文學中,生產機制、倫理生態(tài)等“大問題”不能說不重要,但它們的根本作用都在于為生產優(yōu)秀作品提供保障條件,精品佳作仍然要靠寫作者對語言、結構、敘事等的藝術化處理來實現。因此,網絡文學評論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否則將陷入無力和無效的窘境。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