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一個地級市調研,參加城建系統(tǒng)的年初工作動員大會。在一位年輕局長的報告中,我聽到這樣的“妙論”:
“新的一年各項工作都安排得很緊,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必須掌握主動權,不能打亂仗。這就要學會分析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質,弄清楚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什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解決得好,就能帶動次要矛盾的解決;次要矛盾解決得好,也能帶動主要矛盾的解決??傊裁词菃栴}的關鍵所在,你就要突破什么,什么是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你就要加強什么,什么重要就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
講得頭頭是道,實際上卻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浮泛、空洞,所謂“博士買驢,書券三紙,不見驢字”。當時我很想問他一句:“你說的‘什么’究竟是什么?”現(xiàn)在,細細加以考究,認識有所深化,覺得這不僅僅是“話應該怎么說”的語言表達問題。
和文字工作者一樣,從事各種具體工作的同志同樣存在文風問題。特別是隨著干部隊伍年輕化,一些缺乏實踐經(jīng)驗的同志尤其要警惕這一問題。有的單位貫徹上級文件,不是在把握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結合地區(qū)具體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方案,將措施細化、實化、本地化,而是習慣于照搬照抄,簡單化、教條化,囫圇吞棗式地傳達。這種情況我們應引為鑒戒。
這里提到的文風問題,并非一般的徒托空言,后面還有深層的根由,主要是脫離實際。以那位年輕局長而言,由于缺乏周密、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不了解實際情況,對于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問題知之不多,因而沒有切中肯綮、鞭辟入里的見解,提不出一個成形的方案。既然如此,那么不講也罷??墒?,上級來人了,礙于面子,又必須拉開架勢,堂而皇之地論說一番,顯示出其口才、水平、魄力。
鑒于心里沒數(shù)是因,空言是果,可知,改進文風須從改進作風入手。單就講話(不止于此)而言,只要躬身實踐,問計于民,摸準脈搏,汲取養(yǎng)料,就能使報告接地氣、有實招,進而落地見效。
?。ㄗ髡撸和醭溟?,系遼寧省作協(xié)名譽主席、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