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2018年遼寧文學藍皮書長篇小說夏之卷——向藍海深處深耕:城市文學的季節(jié)方陣
來源: | 作者:林 雪  時間: 2019-12-02
  遼寧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城市題材魅影端倪于上世紀90年代。隨著東北重工業(yè)城市功能對社會人格和精神氣質(zhì)的塑造、影響,當年一批新銳作家的作品擺脫了深受鄉(xiāng)村“主流”題材限制的才華和想象力,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沖出遼寧影響力、在全國斬獲口碑和獎項的作品。近年來,隨著改革大潮的興起、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涌現(xiàn)和城市化進程的急劇推進,越來越多的文學創(chuàng)作傾心于表現(xiàn)城市生活,反映城市人心態(tài),挖掘人與城市的復雜關(guān)系,形成了當代城市文學蔚為大觀的文壇景觀。本季度關(guān)注的三部長篇,從不同側(cè)面體現(xiàn)了作家在城市文學題材繼續(xù)深耕的態(tài)勢。
  知識分子形象是城市文明的精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人物形象群中的重要部分。他們個性多姿多彩、命運曲折動人。他們中有以開啟民智為已任的啟蒙知識分子形象,也有建立理想現(xiàn)代社會激情的革命知識分子形象。作家們通過一個個知識分子自身的喜悅和悲哀,奮斗和沉淪,愛情與親情,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理智與情感的內(nèi)在沖突、個體與集體的艱難選擇之路等書寫,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多元文化價值取向和思想意識動態(tài)。相形之下,當代文學、特別是新時期以來的30年,相比較工人、農(nóng)民、士兵、商人及眾多歷史人物的鮮明、堅挺、精進、充實,知識分子形象多少顯得模糊、疲憊、猶豫而單薄。在這種背景下,劉嘉陵新進出版的長篇小說《把我的世界給你》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意義。
  音樂學院研究生林曉探家時獲悉,與之熱戀的女友之父,竟是當年陷父親林一木于絕境的告密者。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青工林一木考入綠江大學。一封匿名信密告他無資格就讀,噩夢由此開始,他被校方除名。在眾多師生可歌可泣、別具一格的援助下,他以屈辱的“黑生”名份完成剩余學業(yè)。三十多年后,新一代學子林曉的戀情,仍被歷史陰影所籠罩。小說采用第一、二、三人稱和多種故事方式,幽默而悲壯地講述了人在僵死規(guī)定下的命運與抗爭,成功刻畫了“永遠的八十年代”大學生群像。小說兼具虛構(gòu)與非虛構(gòu)優(yōu)勢,時間跨度長,社會場景廣,個性人物多,語言獨具特色,是多年來少見的大學題材長篇力作。
  首先,作品以獨到的幽默筆法塑造了一群知識分子的形象。一開始那一群在恢復了高考制后上大學的青年嚴格的說還不是知識分子,借用俄羅斯歷史上的白銀時代標準——大學生們還只是從“受教育階層”向知識界的過渡。他們雖然活力畢現(xiàn),但尚沒有具備對自身生命、身處的時代和社會進行深刻詮釋、精致深邃的哲學理解的能力。盡管如此,他們已然是中國命運和自身命運積極探索者,并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貴的思想、勇氣、自省的精神氣質(zhì)逐漸形成。他們就是那一代成長至今的前知識分子。 林一木雖然因入學后的審查被官僚體制校方查禁驅(qū)逐,但他卻忍辱負重,除名不離校,失籍不失學,用打游擊式、流動式聽課的方法堅持求學、完成學業(yè),這貌似不可能實現(xiàn)的壯舉和義舉,被有正義感的老師和富于同情心的學生合力完成了。這也是人的尊嚴之自我完成,是道義對缺失的完善,是知識對愚昧的矯正,是正直對盲從的遴選。在澄明剛剛復蘇的時代,作家以一個教科書級的事件,戲劇而又典型的凸現(xiàn)了經(jīng)歷幾十年體制、世道和人心之間選擇性的糾結(jié)、矛盾,展現(xiàn)思想解放初期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對象征著文化孵化器、真理搖籃的大學之熱愛。
  其次,作家具有超強的捕捉生活細節(jié)的藝術(shù)能力,摒棄了某些作家生活經(jīng)歷不足、人物故事編造痕跡明顯、語言千篇一律所造成的硬傷,選取大量具有符合人物命運獨特特征的情節(jié)鏈的線索、生動而富于個性的語言、鮮明個性,讀來一波三折、幽默有趣。比如在林一木相親的橋段中,作家寫到“這對兄妹給林一木的印象很好,他還真有了想做他們親人的沖動。那天的人物出場嚴格依照舞臺上的明星體制,壓軸主角最后登臺。等到這出戲的真正主角一出現(xiàn),林一木就有些坐不住了。她不像哥哥也不像妹妹,眉眼、膚色、性格都不像,仿佛是職能不同的幾家單位在同一場所合署辦公。“簡練老到又獨特的比喻字字珠璣,盡寫出了作為相親對象的司令員家長女完全不同于哥哥和妹妹具有親和力的氣質(zhì)。劉嘉陵的敘述常常溢出故事的主線,追憶當年那些校園中的風流人物和焦點事件,但這并沒有破壞小說的完整和流暢,而讓小說更加飽滿和充實”(張維楊)。比如富于理想和英雄主義氣質(zhì)的倪高天,在普遍是工農(nóng)出身的同學中獨特良好的高干家庭教育使之具有扎實的知識根底,又在精神氣質(zhì)上受益于軍人家庭使之如同一股清流,他與章瑋、林一木等形成學校令人矚目的核心團體,引領著學習、生活、思考、追求的潮流,展示出知識賦予生命力量的時尚。
  第三是《把我的世界給你》充滿著復調(diào)風格,始終縈繞著兩個聲部的對話,既是作者文學才華與音樂才華的對話,也是父輩與年輕一代的對話;既是莊重與諧趣的對話,也是美聲與流行的對話;作品跳蕩著理想、青春和激情的音符,將一個關(guān)于八十年代歷史沉思的故事變得無比瑰麗(賀紹?。W骷以谡Z言技巧上的成功探索、對情節(jié)中所涉及的音樂藝術(shù)有頗為專業(yè)的描述, 展現(xiàn)了作家豐富的藝術(shù)修養(yǎng)。 比如國慶演出篇之京劇小段《列寧在一九一八》簡直就是一場薈萃了當時流行的各類革命藝術(shù)經(jīng)典的華麗超文本演出。在俄羅斯民歌《三套車》、《山楂樹》、《喀秋莎》等樂曲伴奏下,列寧及他的忠誠戰(zhàn)友及敵人系數(shù)出場,工人階級和反動力量、殺手針鋒相對,《國際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燈記》唱腔填了蘇聯(lián)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劇情、人物的新詞:“場內(nèi)一片喧嘩。“導演”扮演的列寧邁著急促的腳步從左側(cè)登臺了,穿著三件套黑色西服,扎著黑地白花領帶,扣著絲織假禿頂……矯峰用手風琴拉響俄羅斯民歌《三套車》,演員和其他樂手一塊兒用鼻音隨之哼唱。“導演”身體前傾,打著手勢,悲憤地開始了演講:“蘇維埃俄(讀第四聲)國被敵人包圍了,反革命暴動像火焰一樣,從這一端燒到那一端……”當他說道:“我們正處在最困難的環(huán)境中,我們在挨餓,煤和煤油的來源,被他們切斷了……”扎著花頭巾、扮演蘇聯(lián)老大嫂的廖云突然嚷道:“糧食全給白衛(wèi)軍搶走了,我們有一個親戚……”大家齊聲制止她說:“別提這個,讓列寧同志說!”
  米蘭.昆德拉曾就小說的音樂性說過一句經(jīng)典之語:“十九世紀制定了小說結(jié)構(gòu)的藝術(shù),而我們的二十世紀則為這門藝術(shù)帶來了音樂性。”如果說,音樂性在昆德拉筆下是調(diào)和,是結(jié)構(gòu),是調(diào)式,而在劉嘉陵筆下則是融匯、是變奏、是戲謔嫁接后的超文本實踐,是不同時代、國度政治及意識形態(tài)在音樂形式上的靈魂回響。
 
把我的世界給你
劉嘉陵著
作家出版出版社 
ISBN9787521200119
出版時間2018-06-01
 
  環(huán)顧中外文學史,書寫母親的主題一直長盛不衰。從孟郊的《游子吟》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從高爾基的《母親》到賽珍珠的《母親》等,無不傳唱著母親的頌歌,也凝聚起一個個母親的豐碑。同時普通的母親形象也是無數(shù)城市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徐鐸突破了汪曾祺先生關(guān)于取材于市井生活的小說沒有史詩,所寫的都是小人小事的定位,把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在特定年代的生離死別寫的驚心動魄。在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傳統(tǒng)倫理道德日漸褪色的背景下,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有價值觀的暗戰(zhàn)和角逐。雞毛蒜皮、甜酸苦辣的
日常生活,在樂天知命的達觀和活下去的著中延續(xù)。
  大連作家徐鐸的長篇小說《母親》飽含深情講述了一位美麗母親艱難的一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許英蓮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的山東萊州,從小天資聰穎、秀麗可愛,八九歲就協(xié)助八路軍武工隊運送武器情報,是根正苗紅的貧農(nóng)后代。不到十歲隨父母闖關(guān)東來到遼南金河縣,因為家貧在縣巡捕王華生家做用人時受到王家老母親善待,賺取月薪幫襯家用。三年后的鏟除漢奸運動,王華生被武工隊當眾槍斃、王老太也悲傷過度當場氣絕身亡……解放后的許英蓮的成長匯入到上夜校、入黨、參加工作、支援抗美援朝的革命洪流中,同時也結(jié)婚生子,憧憬著未來的幸福生活。她自覺向入黨引路人學習,待人善良正直,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突然有一天,丈夫因經(jīng)濟問題被捕入獄,許英蓮和孩子們的命運因此而遭遇逆轉(zhuǎn)。天生麗質(zhì)使她收獲周圍艷羨的同時也遭受許多妒忌、以及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是欺侮……她獨自艱難地支撐起家, 在遭遇了種種不幸, 備嘗人世間的辛酸后, 卻無比堅強, 不言放棄, 用溫暖的母愛翼護著孩子們, 獨立而自尊地生活著, 最終苦盡甘來, 完成了一位母親的偉大職責。她始終不改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信任、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對家庭的責任,為生活堅持到最后一息的精神,令人憐惜又敬重。
  全書用自然時間順序結(jié)局謀篇,堪稱巨幅之作。作家以53章,461頁,40多萬字的篇幅按著母親出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去世整整一生來書寫母親的故事,有名有姓的人物幾百個,形成人物關(guān)系以及故事鏈的出場人物也有一百多個。兒時被迫裹腳,承受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價值觀,朦朧中互生好感的青年革命者不幸犧牲,遂以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嫁給了她并不曾產(chǎn)生愛情的丈夫,由此遭遇一生無盡的滄桑。如果說新中國的成立使母親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和個體身份,及至“三反”、“五反”、三年自然災害,再到十年“文革”,母親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頂著政治的不公、貧窮的重負、世俗的偏見、妒忌的排擠而隱忍掙扎。也正因為如此,作家徐鐸才“經(jīng)常一邊寫作一邊流眼淚”,沉浸其中,難以釋懷。
  用濃筆重彩再現(xiàn)母親的魅力和心靈。《母親》選取大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遼南獨特的生活場景和記錄,例如:金州逢年過節(jié)有踩高蹺跑旱船的習俗,母親當時雖然已經(jīng)是四個孩子的媽媽了,但在跑旱船時總是打頭,很多人去看跑旱船,主要是為了看她。她獲得金縣勞模后,擺到商店櫥窗里的照片,不知什么時候就被人偷走了。在貧窮威脅到生存的境遇里,母親還經(jīng)常教育子女要做個正直的人,不要隨便浪費國家的東西。母親雖然只在掃盲班里學點文化,但她對黨和國家無比忠誠。即使社會對她并不公平她一直無怨無悔。為使孩子們擺脫“罪犯之子”的帽子,也為了一家人活下去,母親忍痛再嫁的婚姻之路充滿坎坷,但她傾心付出,像大地和谷物默默操持奉獻。為自殺的前夫隆重發(fā)喪,臨終囑咐子女給父親培墓立碑。也精心培養(yǎng)與后夫生育的兩個兒子,在后夫出軌多年、被單位抓了“現(xiàn)行”而聲名狼藉時選擇維護家庭、選擇原諒,直到幼子長大可以自立門戶后,母親才主動解除這段充滿屈辱的姻緣。
  作家在似行云流水、不動聲色的平淡敘述下,將世俗生活的本質(zhì)輕輕剝開,展示出世俗與美不可調(diào)和之殤。母親邂逅過人間真情,也深陷中國傳統(tǒng)中性別歧視的糟粕泥淖、“左傾”時代人性殘酷和暗黑。因為美麗而成為異性傾慕的對象也成為同性嫉恨的靶子。如驚雷一次次粉碎著母親的美好、炸裂著讀者的神經(jīng)。因為嫉恨,她被同性舉報牽連進丈夫的“經(jīng)濟案”而影響工作,因為嫉恨,她也是被同性以“生活作風”問題密告組織而被開除黨籍,因為嫉恨,在她晚年退休偶遇幾十年與她為敵作對的老同事于過蘭之間那令人驚悚的對話:
  “別看你許英蓮聰明漂亮,其實你才是個真正的傻瓜。而我呢?雖然長相丑陋,可我這輩子該得到的,不管是榮譽還是權(quán)力,我都得到了。……你說你后悔不后悔,僅僅跟一個男人浪漫一次,出過一次軌,卻讓人整了一輩子。
  許英蓮說:”是讓你整了我一輩子。”
  于過蘭說:“是,是我整了你一輩子。那時候年輕,看見你我的牙根就發(fā)癢,莫明其妙的嫉恨打心底升起,我一心想把你置之死地而后快。沒想到,你能掙扎過來,活到今天。”
  許英蓮說:“我要好好地活著,要讓全城的老百的知道,許英蓮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于過蘭精神抖擻地跑走了,看著她遠去的背影,許英蓮不禁感嘆,于過蘭大她幾歲,她還能跑步,跑起步來,步伐輕盈,一點也不像是老人。而她呢,走路腿都痛,膝蓋打彎都困難,哪里能跑步呢。老人有話,好人不長壽,禍害一千年,老天爺知道這么個理兒,卻無可奈何,真的是這個世界的悲哀。
  開篇出場人物在情節(jié)中留下伏筆,在結(jié)尾形成完整回環(huán),既是人生巧合的圓滿,更是心靈和境界的提升。作家在作品后半部記敘母親在幼年時被引導參加革命的老領導楊樹清、幾乎終生愛戀不變、等待她團圓的史忠誠,甚至是前文的楊過蘭等等,形成首尾契合、互相映襯的效果,卻不只是夙愿和結(jié)局。經(jīng)過難以抗拒的大時代的變遷,母親從曾是商場工作的一女共產(chǎn)黨員,曾是全縣勞動模范,她很珍惜自己的黨員身份,經(jīng)常捐資助學,蒙受不白之冤被錯誤開除黨籍,重新恢復黨籍后一直到死都按時交黨費,磨難的命運中沒有失去信仰。當過去幾十年苦戀的老情人史忠誠再次求婚時,母親對人生和命運有了透徹和智慧的認識:我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次出軌就是跟你的那一次。我沒有經(jīng)歷戀愛,你讓我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可我也給自己帶來了災難。從此以后,我就厄運不斷。假如當年鄧仁修能咬緊牙關(guān),能勒緊腰帶堅一下也許就挺過去了;假如我沒有遇到你,沒有被你的真減的愛情所感化,我的人生哪里會有后來的那些人和事?遺憾的是,現(xiàn)實社會沒有那么多的假如
  每一個人都得接受命運的擺布,如果我能跑到自己人生道路前面去看一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也許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不幸了。
 
  母親就是在這種震聾發(fā)聵、血淚交織的呼喊中不甘的走完了一生。無數(shù)絕境中她沒有放棄所有的堅持和信仰,沒有放棄自己,放棄對世界僅存的希望。因為美她曾歷盡艱辛,而作家句句聲淚寫出母親的故事,是對上一個世紀人間悲劇的隱泣,是挽歌、是紀念和致敬,也是呼喚美與人性的復蘇,且讓那人性不堪的一切不再重演。
 
母親
徐鐸著
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57257
出版時間2018-01-09

  當年,一個良知未泯的日本鬼子愛上了我奶奶;如今,他的孫女愛上了我,而我偏偏是這個日本女生的老師……大連至岫巖這一方遼南土地,有多處溫泉并盛產(chǎn)玉石,近年被專家認為是《山海經(jīng)》中的青丘國。辛亥革命風起云涌的時候,大連古鎮(zhèn)貔子窩尚在日本人的統(tǒng)治下,稱為“關(guān)東州”。古鎮(zhèn)人信奉薩滿教,即“萬物有靈,圖騰崇拜”。古鎮(zhèn)里的貔子們是薩滿圖騰,它們聰明、頑皮,善于模仿人的語言和行為,猶如一個美麗溫情的童話世界。1920年貔子被日本人盡數(shù)毒殺,成為世紀之謎。大學講師周燁與日本留學生雪子來到古鎮(zhèn),共同探究貔子被日本人滅絕的殘酷真相。調(diào)查剛剛開始,周燁就陷入了情感糾葛。他被日本女留學生雪子所傾慕,卻對自己不久前邂逅的初戀女友肇月情有獨鐘,俄羅斯女生娜佳亦對他心生愛慕……
   一個取材于古鎮(zhèn)志書里的真實故事,一種可愛小動物被滅絕的殘酷真相,一段民族勇氣智慧比拼的血色謎底,一首人與獸的純美悲歌。人和人的愛恨糾葛、國與國的生死之戰(zhàn)。剖析展示人性善惡本質(zhì),推理思辯民族文化短長。世事如棋,為你步步撥開歷史迷團,誰能破解人類存續(xù)的終極大道?
  作家于立極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青丘國》以發(fā)生在中國大連城市、日本都市、中國北方濱海薩滿教鄉(xiāng)村三個空間為結(jié)構(gòu),以歷史、現(xiàn)實雙線時間鋪陳線索,,追述了一個以貔子為圖騰的部落民族秘史。故鄉(xiāng)神奇?zhèn)髡f是作家姥爺在世時講述的,比如會學人說話的貔子、二龍戲珠的風水、后羿射日落下的第九個太陽……后來有專家說大連就是古青丘國,于立極專門一一求證過。《山海經(jīng)》中的青丘國有三大著名物產(chǎn),溫泉、玉石、九尾狐。大連不缺溫泉,而玉石呢,岫巖有啊,一個國度怎會版圖很???最后是九尾狐,家鄉(xiāng)貔子窩盛產(chǎn)貔子這種動物。貔子又稱貔狐,金黃色的,作家把它附會成九尾狐。如此,這部《青丘國》就有聲有色地誕生了。書中的主人公周燁十分優(yōu)秀,俄羅斯留學生娜佳喜歡他,日本留學生雪子窮追不舍……男人就該這樣富有魅力。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貔子了,當年日本侵略者把這種可愛小動物全部滅絕,原因不詳。圍繞這個世紀之謎,周燁進行調(diào)查,追溯先輩有勇有謀、拼死抵抗的悲壯故事。鑒于當下的抗日神劇被紛紛吐槽,作家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了失敗的抗日英雄,馬二爺、鞠掌柜、金師傅……他們令侵略軍聞風喪膽失去顏面,他們用生命書寫了炎黃血脈和中國精神!
  世事如棋,步步撥開歷史謎團;誰能破解,人類存續(xù)終極大道?”這是作家書中的一段話。世間充滿了障眼法,我們要有一雙慧眼,看盡虛妄看透本質(zhì)。對自然環(huán)境的種種破壞,對物欲的貪婪無度,對暴力和惡的膜拜踐行,都在慢慢毀滅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以至于霍金數(shù)次預言,人類幾百年后必須離開地球,因為這里已經(jīng)不適宜人類居住。當年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是為了療治國人精神,這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追求,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發(fā)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我們和作家共用更期盼的是,霍金的預言不會應驗,因為人類已經(jīng)找到人與人、國與國、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之道,地球永遠欣欣向榮。
  
 
青丘國
于立極著
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37203 
2017-12-01
 
  遼寧長篇進入新世紀十余年以來,較之堅挺的鄉(xiāng)村作品,城市與城市文化的強大吸附力愈加凸顯。老工業(yè)城市昔日再現(xiàn)、殖民地城市之初的浮光掠影、現(xiàn)代都市玄幻與情感敘事、女性、職場、成長等主題層出不窮。本季三部長篇代表的城市文學之光必將愈加耀眼、輝映文壇。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