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本季長篇小說之《師道彎彎》前先被題目“師道”兩字吸引,認為作家精心選取了一個有淵源的詞匯。果不其然,“師道”一詞在《漢書·匡衡傳》中可以找到出處,指尊師重道之理,從師問學之道:“ 望之奏衡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觀覽。”在《后漢書·桓榮傳》中,“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謹使掾臣 再拜歸道”有師法即老師的學問或技藝體系之意,也是為師之道的概稱。至于韓愈在《師說》中“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則指師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師之風尚。本季所關注的三部長篇小說題材各異,風格不同,但共同之處是書中皆有大道。這道既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也是勞動和實踐檢驗過的真理,既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方法論,也是作家用才華賦予作品使之呈現的魅力尊嚴之光。
時代經典中的新人
——簡評商國華《師道彎彎》
《師道彎彎》展現了一位成熟作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鮮明的社會良知和終極關懷。作家以嫻熟的小說技巧、引人入勝的鮮活情節(jié)、飽含熱愛和激情的詩意語言謳歌教育工作崗位上普通教師敬俞書、鐘聲等人默默無私的奉獻精神、高尚的道德力量、精湛的專業(yè)能力及人生和事業(yè)探索中樂觀不懈的追求。本部作品是我省多年以來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領域一部關注現實的成功力作。 小說開篇就營造了一個學校和家長的沖突窘境之核,將社會化的高考競爭焦慮聚焦在高三新學期開學伊始學生家長對敬老師出會班主任的吁請行動上。一場驚心動魄的“請愿”風波使開學第一天的北陽市德才中學大門內外“劍拔弩張”,幾十名家長情緒激動,與前來試圖安撫的校方代表對峙著。他們拒絕接受校方安排的班主任,全無耐心等待,不通融不妥協,強烈要求讓女老師敬俞書立即履職。如果你不了解國內高考對人們的壓力,就無從理解統計學上這一小部分人過度闡釋民意的方式,猶如張目之綱,使作家既巧妙展現了當下高中應試教育中冰冷無情的高考之環(huán)對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的鉗制背景,也借沖突點睛出全書主要人物及相互關系序幕:方校長經驗豐富老道沉穩(wěn),周副校長內心渴望權力升遷,有意看校長鬧出應對不利的笑話,好一朝取而代之。敬俞書剛剛從失去丈夫的哀痛中緩解,婆母重病、孩子幼小,正處在人生命運的低谷期,但她顧全大局臨“危”受命,擔當起高三一班班主任。敬俞書的大義之舉令在場的鐘聲老師心生情愫,令暗戀敬俞書多年的周副校長頓生妒忌......精彩序幕已然拉開,后續(xù)好戲將連臺上演。
《師道彎彎》精心塑造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的新人形象。作家對女教師敬俞書的塑造可謂濃筆重彩,賦予了她理想主義及平凡年代的英雄光環(huán)。敬俞書是烈士遺孀,丈夫在執(zhí)行治安公務中殉職,留下她與多病的婆母、幼小的兒子相依為命。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但熱愛教師職業(yè),還具備優(yōu)秀的職業(yè)素質。她精通傳授之藝,針對青春期學生心理特征,包容、關愛、善良、嚴謹、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傳授更重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和人生思考。在學生一系列的“饅頭風波”、“廁所生日宴風波”、“卡車出走風波”、“臭豆腐驅同桌風波”、“播音室直播風波”等或師生或學生間的沖突中,經過她循循善誘的心靈啟發(fā)、觀念磨合、因勢利導,將沖突化成增進師生理解、加深同學情感的粘合劑,也在學生的心靈中樹立起值得欽佩、信任的形象。
“新人形象”是一個文學理論術語,原意指19世紀中葉俄國文學中出現的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平民知識分子。當俄國貴族知識分子逐漸被平民知識分子取代,文學中“新人”形象取代了“多余人”形象;他們大多出身低賤,有革命理想也有堅實行動,尊重友誼、愛情等;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許多“新人”典型,如英沙羅夫、葉連娜等。他們不僅思想上正直、熱情而富有自我犧牲精神,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個性上充滿自信,生氣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富有強烈的魅力和感染力。而展示新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人物、新的世界”,開創(chuàng)剛健清新的一代文風也是當代中國作家義不能辭的責任。商國華多年來身體力行的堅持在工廠、社區(qū)體驗生活,用廣闊的現實和生活視野豐富自己的素材,選取恩格斯百年前預示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作為自己的礦藏,并站在時代高度去感受和認識自己所要表現的生活素材,研究和分析當下教育面臨的歷史使命,體制、機構、學校、家長、學生等各個階層人物以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從而透徹了解各種人物的矛盾糾葛,寫出既真實可信又豐富復雜的人物形象來。
敬俞書的形象魅力之一是奉獻。作家沒有只將敬俞書形象的成功置于時代真空或個人小型浪漫情境下,而是讓她置身于教育體制時優(yōu)勢和弊端共存的現實,清醒而理性的認知現實即以一已之力無法將學生徹底從現實功利的頑疾和傳統文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無法從現行的應試教育制度的弊端中突圍出來。同時,應試教育體制也給了多數貧寒學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給了大多數學生一個超越自己原生階層的種種可能。作為一名教師無法改變教育制度不合理的一面,但仍然可以完善擔當教育責任,成為學生思想的引領者。至少能盡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在所帶的學生中去播種責任感,愛,讓他們擁有自信和懂得尊重,并成為學生思想的領袖。
作家如果只把敬俞書塑造成具有上述品質的優(yōu)秀女教師,她的形象還算不上經典。作家還必須讓她置身于時代的浮躁與急功近利而利令智昏的噪聲中讓其經受靈魂考驗,這,是第二種魅力:堅持。熱衷于校外補課的同事白老師屢屢以高薪補課費利誘她入伙,多年追求者周校長也屢屢用權利展覽欲望。她深知隨波逐流后名利雙收的滋潤、放棄堅守放棄貧困后靈魂會因麻木的墮落而輕松,每一種選擇都比堅持來的容易,都可以在利益的大鍋里分一杯羹。但她柔弱身軀里駐扎著一只強健的精神部隊,她堅持著,堅持住,堅持了下去。她像《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正直沉穩(wěn)的艾蒂科斯·芬奇律師在南方梅崗城那樣堅持:努力為貧窮的黑人兄弟伸張正義,在環(huán)境逼近壓力下不去妥協。她也像《死亡詩社》中約翰·基廷老師那樣堅持。約翰·基心懷理想大愛,他引導學生拋開學院生硬枯燥的講義,向他們傳授詩歌的美、愛情和生命的意義。芬奇律師教會了孩子如何分辨人生的善惡,基廷感召了學生年輕的心在詩與美的呼喚中得到指引和鼓舞,在美麗的青春歲月使生命得到自由和愛的照耀。敬俞書身上也傳承著中外教育示范的經典之光,流淌著古今師道的智慧之河。雖然年代不同國家不同,她同樣收獲著自己的培育果實:黃朗朗從一個任性、自我、嬌縱、渴望關心的學生轉變?yōu)橐粋€理解他人、關心集體、自律的孩子,她向父親痛說敬老師的大度、關心,并批評父親對老師的陷害報復之舉。狄迪讀到敬俞書丈夫的遺書后,心靈受到極大震撼,他追問熱衷于用關系為他編織未來的父母:他才三十多歲,除了敬老師,還有一個剛剛生下的兒子和一個老母親,怎么什么都不提呀!為什么呀!媽,你聽到這個的遺言,有沒有血液發(fā)燒的感覺呢? 狄迪一遍遍的回憶錄音筆中的每句話,聯想著每句話的情節(jié)。慢慢的,他想到了自己,想到了一個活著的人,與一個死去的人的距離。由此一個自戀、奢侈、狹隘、耍小聰明的男孩經歷了個人生命中一次量的質變質的升華,成長為一個堅持主見、不為父親提供的就業(yè)捷徑所動、自覺立志為國家海軍國防貢獻青春男子漢。劉西威目睹祖母楊舒與青年時代的戀人——親祖父劉易由重逢、怨恨到和解、相認,認識到生活和命運的無奈與多舛,理解了人際間既有拒絕和排斥,也有寬容和接納。 正是敬俞書夫婦高尚行為的示范、愛心和理性的教導,將學生們引向了一個思想的精神的全新領地,并且擁有了與世俗抗衡的力量能力與勇氣。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年輕人,讓他們明白生命就應該擔負理想也擔負責任,自由和自我如群鳥在天空同時也循有航線。
青春讓人欣慰,成長也讓人煩惱。德才高三一班的學生因為備考聚在一起,因為成長共同經歷收獲的喜悅,也經歷過痛苦與迷惑,悲傷與憤怒,也有溫情與感動。這是愛與真知的成長經典。狄迪、黃朗朗、劉西威、程素素、陸路等青春群像呼之欲出,閃亮耀眼。他們的心路或許也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青年的世紀“憤怒”也有風靡歐洲乃至全世界年輕一代的精神“局部“塌陷,也有如《猜火車》主人公們那種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痛苦,但經過理想的追求和淘洗,經過與現實必要的妥協,到達成熟之境并擁抱理想。充滿溫情的書寫愛與成長的故事,不只是當下中國作家的貢獻,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文學遺產。
作家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商國華以敏銳的感悟力選取了中國教育變革轉型期教改之迫切,以小說藝術的方式提醒著人們,一個時代既有一個時代的專屬名詞,同時也有一個時代的經典。如何發(fā)現如何創(chuàng)造,是作家面對的有難度的挑戰(zhàn),就如艾略特所說,詩人的頭腦實際上就是一個捕捉和貯存無數的感受、短語、意象的容器,它們停留在詩人頭腦里直到所有能夠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化合物的成分都具備在一起。當獨生子女、市場經濟、應試教育成為21世紀高頻率詞匯,當教育體制弊病引發(fā)或學生或教師或單個或群體或明潮或暗流的極端行為成了多發(fā)事件,當個體價值蛻變?yōu)槔褐髁x,重視升學率演化成學區(qū)、階層、金錢及如何吸金等赤裸裸的爭奪戰(zhàn),仍然有如敬俞書、鐘聲等時代精英負重前行,支撐著一個民族大寫的良知。
書名:師道彎彎
作者:商國華
出版社:沈陽出版社
ISBN:9787544183024
出版時間:2017/04
第六種鄉(xiāng)村與撲朔迷離的藍鎮(zhèn)
——簡評楊宏的《日升日落》
作家梁文謀曾根據個人閱讀經驗把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五部鄉(xiāng)村小說,歸結為經典的五種鄉(xiāng)村,它們分別是永遠的鄉(xiāng)村即魯迅的《故鄉(xiāng)》,寂寞的鄉(xiāng)村非蕭紅的《呼蘭河傳》莫屬,熱鬧的鄉(xiāng)村則是《芙蓉鎮(zhèn)》,當然再沒有比《細雨中呼喊》更憂郁的鄉(xiāng)村了,而高貴的鄉(xiāng)村屬于張煒的《家族》。借用此種歸類,楊宏的《日升日落》除了部分的兼有上述小說的精神氣質,還具備第六種屬性:撲朔迷離的鄉(xiāng)村。
藍鎮(zhèn)本屬于朱氏家族世代開發(fā)的鄉(xiāng)鎮(zhèn),它甫一出現就超越時代、猶如幻象。它依山面河,儼然是個廣大遼闊、商業(yè)發(fā)達、人口眾多的所在,它被書寫的歷史也只是從朱家第一代祖父謝世后,朱父繼承家政開始。是有幸也是不幸,朱父骨子里是個藝術家,他根本無心打理家業(yè),將經營偌大家業(yè)的權力分發(fā)給伯父叔侄們,只癡迷于重新修建朱家宅院的建筑藝術。甚至因其癡迷工藝,命他的長子朱成文娶了大自己12歲的藍鎮(zhèn)最好的工匠劉瓦匠之女。7天后這樁驚世駭俗的婚姻完成,8年后,朱父在建造地標式建筑同樂樓峻工的同年去世,臨終前指定一應屬于泥瓦工具的抹子錘子鐵鍬鎬頭等陪葬......朱成文沒有辜負父輩期望,他繼任當家人后,解除了伯父為首的諸位長輩的管理權,抄回被他們私吞的金銀財寶,減免他們私自加給農民的租金,恢復解散的藍鎮(zhèn)衛(wèi)隊武裝,甚至把磨坊讓出,作為日常福利讓鎮(zhèn)上人無償使用。仁德與厚土吸引著歸來客與異鄉(xiāng)人,藍鎮(zhèn)發(fā)達了。不久,從遙遠南方流浪至藍鎮(zhèn)、出身破落世家的趙氏兄弟俊生、俊杰帶著一個懷孕的女人秀子被朱成文禮遇并收留做了長工。莫名的,趙氏兄弟一家給朱成文留下了天然的好感,或因他們勤勞正直,或因他們來自神秘的無由描述的遠方,而朱成文是一個熱愛遠方的人,曾在趙氏兄弟出現之前,由道士帶領北上尋找仙人之地,半年后歷盡艱難、九死一生黯然返鄉(xiāng),惟一的收獲是見到了大海。他慷慨減免了趙氏兄弟的地租,由此收獲了趙氏兄弟一生的忠誠和信任。由于合理的情感糾葛,趙氏兄弟與秀子共生下11個孩子,但只存活4個兒子,從此家族命運深深融入到藍鎮(zhèn)的興衰并與朱家一起成為改寫藍鎮(zhèn)的歷史之家,成為藍鎮(zhèn)版圖上最顯赫的兩大家族。他們耕耘、拓荒、休養(yǎng)生息,共同抵御外村侵略、內族紛爭、道士禍亂,共同賑災施舍、接濟窮人。趙家在報恩朱家的同時也上演著一幕幕紛繁的恩怨、仇視、和解大戲。在藍鎮(zhèn)最富庶的年代,人們用跑馬占地、角力賭田等原始方式擴張資本以完成階級上升,鼎盛期間藍鎮(zhèn)在人們辛勤開發(fā)下地肥水美、如詩如畫,宛如世外桃園。鎮(zhèn)民民風古樸、衣食無憂,人們春種秋收、男耕女織,是一處自給自足的宗族社會。進入太平盛世后,部分人性意志薄弱者開始飽食終日,同樂樓內淫欲橫流、歌舞升平,為以后藍鎮(zhèn)之殤埋下了禍根。
作家用串珠式結構網敘出一個堪稱宏大的故事,以朱成文的一生為藍鎮(zhèn)和情節(jié)遞進的原點,鋪陳出汪洋恣肆的百年傳奇。以朱成文癡迷于追尋成仙和長生不老秘方為引子,在兩大家族父輩子輩孫輩的譜系框架中,道士、和尚、先生、郎中、良婦、巫婆粉墨登場,妓女、老鴇、劍客、武林高手、騙子、罪犯往來穿梭,他們或與藍鎮(zhèn)長相廝守,演繹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或如陰影般在暗處久久蟄伏,為藍鎮(zhèn)帶來殺戮、叛亂等無妄之災,或如甘泉清溪,啟智并滋潤藍鎮(zhèn)人的心靈,或如流星閃亮,一時照亮藍鎮(zhèn)的天空大地,又轉瞬即逝,只引起讀者的一聲嘆息。
作家楊宏以朱、趙兩個家族眾多人物近百年的繁衍生息為主線,雜揉進拓荒、創(chuàng)業(yè)、爭斗、宗教、情愛、遷徙、回歸、復仇等情節(jié),并取材武俠、巫術、民俗、傳說等豐富元素,借助魔幻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充滿激情講述了坐標于中國近代時間節(jié)點、一處叫做藍鎮(zhèn)的地方興衰史,栩栩如生的勾勒出幾代超過百余人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以及他們曾深厚的土地情結、強烈的宗族意識以及熱烈的家國情懷。作家塑造了朱、趙兩個家族代表的一群性格鮮明的人物群像,記錄了滄桑歷史巨變中個體生命的自我探尋、上升與沉淪,書寫了藍鎮(zhèn)這塊神秘土地從自然天成走向災變,又從毀滅走向復興的艱難歷程。雖然在小說結尾,作家讓藍鎮(zhèn)的豐盈毀滅于持久的饑荒、人性永無止境的貪婪、陰險的鴉片毒害和殘酷的戰(zhàn)火,但草木春深、薪火相傳,逃難而去的朱家和趙家后人又重回藍鎮(zhèn),續(xù)寫振興家園的新故事。 小說語言具有優(yōu)美、飽滿的感情色彩,特別是朱成文尋找神仙之地和趙氏后代懷禮為了拯救在同樂樓墮落的懷明的草原尋根之旅,情節(jié)寓意深刻,情感熱烈、傳奇、奔放。懷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力能拔樹,勇能擒虎,為了讓沉迷在聲色犬馬中的懷明重新振作起來,作家將神話故事中的正義而神性力量賦予給懷禮,借鑒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盡顯天助人愿,大道滄桑,使人物命運質感強烈、細膩,情節(jié)瞬息多變、跌宕起伏,筆法夸張、幽默,令人目不暇接。
由于小說人物出場、謝幕繁多及代際紛紜,我們難以將這部小說歸類為家族小說,也由于人物過于跌宕蜿蜒的命運和劇烈的地域沉浮,我們也難以將之歸類為拓荒小說?;蛟S小說對兩者都兼而有之,而作家筆下的藍鎮(zhèn)人每個家族每代人都有人出走、有人歸來,仿佛如作家奈保爾《世間之路》中說的“要一直不停的追溯直到最初的源頭;我們的血液里,骨頭里,大腦里,承載著成千上萬人的記憶?;蛟S我們可以說,祖先曾經如何生活;但這種了解可能只是遺傳的一個碎片,真相的一個碎片。”在《日升日落》中,作家將歷史隱身于人物命運和地域傳奇之后,魔幻而戲劇化重構了歷史場景,并穿插了數以百計各自相連又相對獨立的故事。在命運和世事的夾縫中只有永不停歇地行進,迎向注定幻滅的結局,重生出新的世代與生命,正如藍鎮(zhèn)開拓者朱家后代朱建平所說:天明之后,我們的祖先會重新走在藍鎮(zhèn)的大街上。
書名:日升日落
作者:楊宏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1348801
出版時間:2015/08
長篇小說《大影匠》出版發(fā)行
2017年1月,我省女作家孫琳的長篇小說《大影匠》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以驢皮影藝術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她的問世。為中國文壇增添歷史文化色彩。這是作家繼長篇紀實文學《劉強東我的青春不迷?!贰⑷宋飩饔洝端綦x去后會無期梁思成傳》、歷史文化大散文《徐志摩一首未完的詩》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
長篇小說《大影匠》傾情描述和弘揚一代驢皮影藝人的浩然正氣和大遼西的風土人情,今人感到驚喜的是作者俗雅有度、渾厚天成的東北味道濃郁的敘述語言,這種根深蒂固的鄉(xiāng)土語言,為本書增色添光不少;小說于波瀾壯闊的民族大義上著眼,在涓滴毫發(fā)的細節(jié)沖突上落筆,以抗日的戰(zhàn)爭為背景,創(chuàng)新皮影戲為主線,寫盡了民族技藝——驢皮影影匠人的不屈不饒的抗爭精神。作家孫琳用一只搖曳多姿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抗爭史。作者通過《紅樓夢》慣用的草蛇灰線的筆法,多次點明了本書的主旨,塑造了一個鐵骨錚錚的愛國男兒和一群可以為民族犧牲自我的英雄群像,是我省又一部夯實雄渾的力作,上個世紀30年代的愛恨情仇,以及對驢皮影藝術的繼承、發(fā)展、提高。旨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在樹立為驢皮影藝術獻身的先輩們的形象下了很大的功夫,為文化遺產驢皮影留下極具風采的一筆?!洞笥敖场返墓适?,發(fā)生在遼西的龍?zhí)舵?zhèn)。孫清軒在寒冬獨闖努魯爾虎山脈,生死攸關的危機時刻,先后被梁樹生和林大虎所救;在尋找爹娘的路上又被簫云飛所救,從此,走上演藝驢皮影之路。
蕭云飛誤喝了大徒弟李玉強藥茶,不能再唱戲。孫清軒為報恩留下來,在郭明森的壽宴上,他救場替蕭云飛上場演出,一炮走紅,并找到了三爺和爹娘。蕭云飛的女兒蕭柔姿愛上了他,他卻愛上了打進孫家的日本女間諜英子。偽縣長史懷青的女兒史清雅多次為救他提供情報。鬼子為了實現文化侵略,設計掠奪影譜影卷。蕭云飛和孫清軒連夜將影譜影卷隱藏到破廟的神像下。李玉強陷害孫清軒。致使他被鬼子抓住嚴刑拷問,他都沒有屈服。孫清軒邊和鬼子周旋,邊研究發(fā)展驢皮影技藝,他改進了其雕刻和唱腔,創(chuàng)出疊合加高驢皮影人,達到雙手耍8個影人的最高技藝。日本鬼子制定櫻花計劃,血洗了蕭家戲班,孫清軒重組戲班子,完善了驢皮影技藝,帶著戲班子流浪演出,宣傳抗日。鬼子為了 逼他就范,恩威并施:把他三爺和大伯抓進監(jiān)獄;挖掉了爹的一只眼睛;使用美人計,讓日特英子糾纏他;并陰謀讓他做中日親善大使,遭拒后,多次抓他入獄。他和抗聯一起挫敗了敵人的陰謀,用獨特的英雄壯舉和獨特的情懷,潤澤、演繹著蕩氣回腸的遼西愛情,創(chuàng)造驢皮影新的技藝,成為名符其實的皮影戲泰斗。
書名:《大影匠》
作者:孫琳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時間
ISBN:9787503482595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綜上所述,《師道彎彎》中的“道”,通過人物塑造、情節(jié)鋪設、故事發(fā)展,還原、呈現了中國當代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現行的教育體制影響背景劇、師資結構直觀圖、教學體系的大看臺——最重要的,是通過對高中女教師敬俞書感人的成功塑造,觸及到千萬個人們無法回避的焦點問題:教育在當下國計民生中作為欣慰與苦澀并存、尚需改革的國家命題仍然喜憂參半、任重道遠。小說無疑是一枚重磅神器,感動了關切于教育及孩子成長的有識之士,也喚醒了教改深水之下仍然停滯或麻木的心靈。《日升日落》中的“道”則是超越時間和律法以及人心之上的絕對真理,是人們竭盡全力參與其中的命運。它慷慨投身卻深感無奈、激烈逆反又虛弱空靈,復雜無序又混沌出離是它和常態(tài)。《大影匠》的“道”是一代驢皮影藝人的浩然正氣和大遼西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技藝的回憶。同時”道”的最后意義,如馬爾庫塞所說,是文學的社會功能,以及作家所應持有的價值立場:一種理性的認識力量,揭示著在現實中被壓抑和排斥的人與自然的向度。它們的真理性就在于喚起的幻想中,在于堅持創(chuàng)造一個留心并廢除生活恐怖——由認識來支配——的世界。它們站在其先進的立場上,它是大拒絕——抗議現實的東西,唯此它才具有這種神奇的能力。只有當形象活生生地拒絕和駁斥既定秩序時,藝術才能說出自己的語言。它講出關于自身的真理;它的語言不再是欺騙、無知和順從的語言,它坦率地說出事實和事實的統治崩潰,虛構顛覆了日常經驗,并表明這經驗是殘缺不全和虛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