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日,18歲的“王爬子”王鳳新爬進大隊
會議室,跪在地上和另外三個人在鮮艷的黨旗下,舉起了
右手,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握拳宣誓。
——題記。
|
上蒼,賜予他雙手爬行
2016年3月24日,對于遼西朝陽來說是一個天氣轉暖的小陽春。早晨七點多鐘,我們的車從朝陽南站上高速,一路向遼寧的西大門:凌源市三十家子進發(fā)。在車上,我一直在心中想象,我此行要采訪的主人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采訪是否順利,是否可以有所收獲?
采訪之前,得到的簡介中有這樣的文字:
王鳳新:中國共產黨黨員,凌源市勞動模范。三十家子鎮(zhèn)東坡子人,現為凌源市制造空心磚和地面彩磚的磚廠老板。自小患小兒麻痹,靠四肢爬行走路。他先后趕過馬車,當過生產隊長,養(yǎng)過蜜蜂,生產過各種鑼片。2006年興建磚廠。并且由原來的一臺壓磚機發(fā)展到現在占地3335平方米,總資產達20萬元,年收益10萬元的企業(yè),解決了當地部分殘疾人就業(yè)問題。
從簡介上看,他是一個老板無疑,身有殘疾,靠四肢爬行走路,還趕過車,養(yǎng)過蜜蜂,現在又開磚廠,并且年盈利10萬元??梢哉f,他絕對是個能人,并且也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那么,他會有哪些故事呢?
車下高速公路,在當地殘聯的一位領導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王鳳新家,在門口,我看見一個人,扎著一個頭巾,坐在一大堆盒子板旁邊忙活,他的身邊凌亂的擺放著手電鋸、錘子,釘子和尺子等工具。春風卷著塵土,在他的周遭打著踅,有點塵土飛揚的感覺。
聽到我們的說話聲,他把眼光從手下收回來,轉向我們,直起身來,一邊解頭巾一邊說:“歡迎你們,辛苦了。”我急忙制止他:“你先別動,還像剛才那樣,我們要給你拍一張生活照,這才是生活中的你。”他又重新披上了頭巾。我問他:“這是做啥呢?”他告訴我,這是一個搞建筑的親戚給他的盒子板,都是使用過的,當廢料扔了白瞎,他要來自己做托磚板。能省一分錢是一分錢,這一大堆盒子板做完后,可以省出來一個殘疾工人的一年工錢。我聽了他的話,心里很不是滋味,令我鼻子發(fā)酸。
趁給他拍照的工夫,我進了院子,院子里有兩條狗,朝著我不停地咬。陪我進院的老人呵斥幾聲,狗們倒是挺聽話,可能它們知道來人并不是壞人,于是收了聲,開始搖尾巴打量我。一大一小兩只白色的山羊好脾氣,友好地看著我走過它們的身邊。這個院子除了腳下的過道,一切都顯得很凌亂,木頭,燒柴,瓶子罐子,廢棄的和在使用的機器、電器,三輪車,馬車等等。
房子是典型的人字架瓦房,挺大的三間,只是有些破舊和古老,老到有些走形了,灰蒼蒼地堆在院子里,讓人有幾分滄桑的感覺。還沒等邁進屋門檻,一個很爽快的聲音就迎了出來:“歡迎歡迎,快進屋吧。”
我進屋一看,炕上坐著一位殘疾女人,她開口就說:“我和他是一家的。”我明白,這個他就是指的王鳳新。我仔細地看她,除了她的雙腿殘疾以外,其它和正常的人沒啥兩樣。說話干脆利落,滿臉的陽光,幾句話就能讓人感到她的開朗和親和力。
交談中我了解到:她叫段素英,今年45歲,她媽說她一生下來就這樣,天生殘疾,走路時靠一只手拄地、另一只手拄著小板凳挪動身體。她說:“別看我這樣,啥活都能干。燒火做飯,下地種地薅苗,擗苞米,我還能扛袋子呢。”她說的很自豪,讓人聽了心里十分舒坦和欽佩。她是一個爽快的人,她告訴我,她是二婚,來時帶一個孩子,比王鳳新小十歲?,F在結婚已經15年了,兩個人沒紅過臉。一個姑娘衛(wèi)校畢業(yè)了,在城里打工。
說著話,王鳳新爬了進來,一縱身就坐在了炕沿上,點上一支煙,我們的采訪正式開始,隨著他的講述,我走進了一個殘疾人的傳奇世界,他的酸甜苦辣,悲喜人生讓我震撼與感動。
1966年,6歲的他得了一場病,醫(yī)生為他打了幾天點滴后,不僅沒好轉,反而感覺雙腿無力,站不起來了,最后只有眼珠會動了。醫(yī)院一看出了醫(yī)療事故,急忙把他送到北京二六六軍醫(yī)院去了。沒想到,一去就在北京醫(yī)院住了漫長的六年,12歲那年回到了家中。王鳳新6歲離家,12歲回來,就連父母都不認識了。
從那以后,他開始雙手拄地,支撐著身體爬行。
身體殘疾了,但是他的智商并沒有殘疾?;氐郊依铮?3歲那年他就爬上了求學之路。王鳳新是一個聰明的人,也很有人緣,在三年的求學當中,他都是班長,都是三好學生。15歲的時候,由于初中學校離家遠,念了三年書后,王鳳新不得不輟學。他離開了心愛的學校,回到家里,加入到了生產隊婦女社員的行列中,去地里薅苗了。
上蒼,賜予他雙手爬行,在后來漫長的人生路上,他會爬出個什么樣的世界那?
命運,有時也幽默
在女社員的隊伍中,王鳳新雖然得到了大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但是性格豪爽倔強的他知道自己是個男人,是男人就應該去做男人做的事情。成天在女人堆里混,不是他的秉性。
雖然身有殘疾,但要強的王鳳新照樣搶著幫家里干農活。“我這樣做就想證明自己不是廢人,能干活養(yǎng)活自己。”王鳳新說,他爬著放牛,為了讓牛“聽話”,經常喂些肥嫩的青草去“賄賂”牛,和牛“處朋友”,逐漸地牛都聽他的“話”了。常言說:“牛吃一大片,羊吃一趟線。”意思是:牛吃草是一片一片地吃,羊吃草是走著吃。言外之意是放養(yǎng)比放牛要累。羊是四條腿走路,他也是四條腿走路,一群羊跑在前面,他跟在后邊,其中的勞累和痛苦可想而知,這還不算春天羊跑青時的忙碌,和雨雪天氣。但是,他從不抱怨和放棄,他一直堅定自己的信念,常人能做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
所以,他不但能爬著放牛放羊,還學著用脖子挎筐挖野菜、挎水桶澆園子,脫泥坯壘墻,養(yǎng)過蜜蜂,生產過各種鑼片??梢哉f,常人能做的活計他幾乎都能做,就是一般人都做不了的趕馬車,他都能干。說到趕馬車,他很自豪地指著東房墻上的一個大鏡框說:“你看那幅最大的照片,就是我趕馬車拉腳時照的。”我湊過去仔細看看,那是一掛三掛套的大馬車,他很威武地手擎一桿大鞭子坐在車耳板上,笑容滿面。
我問他:“你這樣的殘疾人趕馬車,沒出過事嗎?”他說,出過,還差點送命。那是一九八三年冬天,他趕車去裂山梁拉石頭,下坡的時候沒注意,連人帶車翻到溝里去了,他是從馬肚子地下鉆出來的,挺幸運,只有嘴唇豁了,里面縫三針,外面縫四針。說到趕馬車,他還講了一個相關的故事。
一九八一年的冬天,十一月左右,他趕大車從三十家子回來,晚上八點多鐘了,沿101線國道走到半道。黑夜中看到一輛拉樹枝子的大汽車停在路邊上,有兩個人在地上團團轉。憑直覺,王鳳新知道,一定是出啥事了。心地善良,愛替人分愁解憂的王鳳新喝住馬車,落下大閘,跳下車,爬過來一問,才知道是出了人命關天的大事!
原來,這是附近劉杖子磚廠的汽車去拉樹枝子,回來的時候,一個人坐在車頂上,由于樹枝子裝高了,沒注意,和路邊上的一棵大樹刮碰,把他掛在樹頂上了。冬天的夜晚,寒冷異常,連嚇再凍,樹上的人已經不會動了。地上的人急得團團轉,就是沒有辦法。王鳳新明白后,急忙趕起馬車,跑回村里,招呼來一大幫身強力壯的村民,帶著繩子等救援工具,讓人爬上大樹,綁上繩子,一點一點地把人放了下來。本來以為這個人已經死了,放下來一摸,還有點熱乎勁兒。急忙送到了附近醫(yī)院,經過搶救,居然活了過來。小伙子才二十多歲,是臨近河北省的人?,F在早已成家了,挺好的一家人家。小伙子一家人對王鳳新感激不盡,可是磚廠并不高興,為給小伙子治病花了不少錢,不如讓小伙子一下子死了,一次性補償,既省心又省錢。王鳳新說到這里,無奈地搖頭,半天無語。
由于王鳳新啥活都能干,為人正直,能說會道,有威信,社員們還選舉他當生產隊長。18歲那年,他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爬行40年后,他還居然當上了有17名工人的廠長。
事業(yè),陽光總是在風雨后
還是在16歲那年,王鳳新去了一次縣城,回來之后突然冒出了“自己辦廠”的想法。
但是,那時候也僅僅是想法而已。他知道,辦廠是需要足夠資金的,資金不可能讓大風刮來,那怎么辦?出路只有一條:想盡辦法賺錢。
那些年,王鳳新趕著馬車到處跑,“拉腳兒”賺錢。為了多掙錢,去磚廠拉磚、去石料廠拉石頭等,所有裝卸工作都自己干。幾年打拼后,有一些積蓄的王鳳新的“廠長夢”更加強烈了。
王鳳新不是一個蠻干的人,輕易不會亂投資。 2005年,他先后去了山東以及大連、唐山、天津等地,到處考察項目。
作為一個殘疾人,而且是爬著走路的殘疾人,外出考察,可以說是歷盡千辛萬苦,嘲諷與誤解讓他備受折磨。
有時一進飯店,人家就往外哄他,以為他是要飯的。有時所帶的錢花沒了,也曾坐在大街上乞討。風餐露宿,風雨兼程,身上扒了一層皮,終于心里有了底。
經過考察,最終相中了空心磚加工項目。他的理由是:第一,當時在三十家子周遭沒有這樣的空心磚;第二,節(jié)能環(huán)保,不破壞環(huán)境,爐渣,水渣,石頭面子等廢物利用;第三,原料充足,質量也好,是建筑的首選材料。
2006年,王鳳新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貸款8萬元,并向親屬及朋友借款20萬元,招收了17名殘疾人,辦起了朝陽凌源市三十家子鎮(zhèn)福利空心磚加工廠。
“推銷時,我可遭老罪嘍!”王鳳新說,長途客車司機看到他的模樣都不肯拉他,怕他不給錢。無奈之下,王鳳新開著他的殘疾人車四處推銷,感動了許多建筑商購買他的產品。王鳳新自豪地說,五年前他就償還了20萬元的借款。
人生,爬出一地陽光
從此,他成鎮(zhèn)里“能人”,然而,創(chuàng)業(yè)是艱難的,道路是曲折的。王鳳新說:今年計劃五一磚廠開工,可是資金還沒有著落。幾年來資金就緊張,去年一個建筑公司拖欠他十多萬元,就是不給,起訴了,官司贏了,可就是執(zhí)行不來錢。去年過年,都臘月二十七了,原來的司機和機械工人上門要錢,沒辦法就去借,以前工廠從未拖欠過工人工資,這是頭一回。說實在的,這么多年,因為大多數工人都是殘疾人,工作效率低,所以也沒賺啥錢。
盡管如此,他還是招收殘疾人,作為一名黨員,應該為社會做點實實在在的貢獻不說,殘疾人不容易,來了就是為了掙口飯吃,別說效率低,就是來這里白吃飯,我也得收留他們。
李金雙是個視力殘疾人,20多歲,沒爹沒媽,每年磚廠開工他都按時報到,能干啥就干啥,搬搬磚,搭個手,打個零兒啥地,從不給他分配任務。
有一個叫王磊的智障殘疾人,當時20多歲,來到磚廠就連鐵鍬都不會使,王鳳新就一點點地教他,現在啥活都會干了。楊小利是三十家子鎮(zhèn)南街村的一個聾啞人,當時來磚廠是啥也不會,王鳳新也是教他,現在不僅能干活了,而且還學會了電焊,開機器,閑余時間,王鳳新還教他識字。
段素云一家四口人,生活十分困難,丈夫是一個帕金森病人,一刻也離不開人照顧。為了生活,段素云就把丈夫也帶到磚廠,她一邊干活,一邊照顧丈夫,一年下來,不但解決了丈夫的吃飯問題,還能掙一萬多塊錢。段素云說:“多虧了王廠長收留我們,如今,不但孩子順利的讀完了大學,還找到了工作,現在已經沒有后顧之憂了。”
妻子很自豪的說:“別看王鳳新是個‘爬子’,可在村里人緣好,當過隊長,有威信,說話有理,公正,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來找他幫忙,盡做好事,趕大車的時候,給人家種地,拉秋,一分錢不要。就是現在開車在道上看見殘疾人,也會把人家送回家。
就說去年吧,三十家子鎮(zhèn)八家子村有一個姓陳的殘疾姑娘要辦殘疾證,聽曾在磚廠帶丈夫的段素云說王廠長是個熱心人,他準能幫忙。結果一聯系,王鳳新啥話沒說,放下手里的活計,開著自己的車就去了凌源,跑前跑后,幫助她辦回了殘疾證。雖然他沒有多少錢,可還是為解決東坡子小學老師和學生的吃菜問題,獨家出資開了一個菜園。”
問到今后的打算,王鳳新翻出一個打印好的報告書,告訴我:“我還想在河北和遼寧的交界處建一個糧食深加工廠,無公害深加工,打包裝放到網上去宣傳。下腳料用來養(yǎng)豬,燒酒。再辦一個農家樂,全用我的綠色食品。報告已經打上去了,不知道批不批。”王鳳新仍然要招收殘疾人,為政府分憂。
采訪結束,王鳳新兩口子爬著送我們,走到門口,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讓他們夫妻坐在車上,給他們照一張像。我們欣然應允。于是兩口子很很熟練地上了車,美美地坐在座位上。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輛轎車的離合器和檔位都是經過他自己改裝的。
隨著妻子段素英“我們去旅行了”的一聲歡笑,張大偉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一對殘疾夫妻的快樂靚影留在了相機里。
我突然感到,這一瞬間,燦爛的陽光如雨般地灑落下來,灑在山川大地,灑在他們的臉上,也灑在了我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