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寒冬冰點,遼寧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卻收獲了意外的驚喜。雖然僅有的幾個短篇作品,還不足以與以往的長篇大作相抗衡,但是由文學新人所貢獻的短篇佳作,多以作家敏感的詩心捕捉童年生活的橫切面,再從橫切面向童年歷史的縱深面開掘,而其各異的外在形態(tài)殊途同歸于對童年特殊價值的追尋,對童年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它們可能是稚嫩的、含混的、不明朗的,卻也別有根芽,耐人尋味。
“我常在長風浩蕩的夕陽里策馬奔騰”。美麗的烏拉蓋大草原,令人熱血沸騰的那達慕大會,貌不驚人的少年相馬師,卻成就了一個蕩氣回腸的傳奇。一兩琴音(朱錫琴)的小說《策馬少年》將這個草原上平常又驚艷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十四歲的哥哥作為少年相馬師獨具慧眼,為參加那達慕大會的主顧寶音達來選中了一匹叫海龍的小野馬,可是沒人看好這匹小馬。在周圍巨大的壓力下,哥哥自信而堅定,決定自己參加大賽。他堅持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訓練小馬,終于在那達慕大會上一舉奪魁,成為人人傾慕的英雄。當寶音達來想要回小馬的時候,哥哥卻送走了小馬,讓它回到故鄉(xiāng),回到屬于它的山川、河流,那廣闊的天與地。這篇帶著濃郁草原風情的小說,因為有了哥哥這樣睿智而血性的策馬少年、有了小野馬海龍的形象而豐滿無比。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卻在作者的筆下有著百轉(zhuǎn)千回的味道,一種屬于草原特有的風骨氣韻自然地充實在小說敘述當中。那種對自然的充分尊重,對人性自由的渴望,期待萬物回歸誠實、回歸本質(zhì),博大、寬厚、堅韌的民族性格在故事中一覽無余??梢哉f,小說通過少年與小馬的故事,揭示了蒙古族的價值觀,即世間萬物是平等的存在,人們要做的是順應自然,追求自由與自信。整個小說浸染于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之中,意境高遠而空曠,卻又不乏對少年日常生活的勾勒,一個平常如鄰家孩子的少年卻身懷絕技,有著自己對生命的獨特理解,他的襟懷、氣度與宏闊的草原相得益彰。作者對生活的認知、對兒童的感悟,可以說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小說《旺野的葵花》主人公同樣是個蒙古族孩子旺野,因為生父去世,他不得不隨著改嫁的母親一同去繼父家生活,無奈地告別了年老的爺爺,告別了那片埋葬著阿爸的金燦燦的野葵花地。旺野與繼父從生疏、敵視,到慢慢地理解、接納,是真情的付出讓一家人漸漸融合、相愛,最后他們將爺爺接來,當然還有種下的葵花子即將長出更美麗的野葵花!小說宛如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畫,美好人性的歌謠,在自然舒緩的節(jié)奏中令人理解幸福的意義所在,告訴我們不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更不要放棄追求幸福的權利。
賈穎的小說《玉林橋》是一個關于追尋夢想、成就人生的故事。家境貧寒、學業(yè)平常的農(nóng)村孩子玉林,生活平淡無波瀾。忽然有一天他聽說有座和自己同名的“玉林橋”,便萌發(fā)了一定要去看看玉林橋想法。小說圍繞著主人公去看玉林橋卻一次次地與它失之交臂,“玉林橋”進而成為他內(nèi)心甜蜜的夢想,一個魂牽夢繞的精神支柱而展開。就這樣,為了這個同名同姓的橋,為個配得上這個永遠追逐不上的影像,玉林要用自己所有的努力來證明:自己是可以的。他初中畢業(yè)告別了校園,來到修路架橋的工程隊,將全部的心思都用來鉆研橋梁工程技術,多年全身心地投入,20歲出頭就成為有名的“橋癡子”正如安徒生一篇童話的名字《藏著并不等于遺忘》,“玉林橋”始終藏在玉林的心里沒有被遺忘,而當他隨時有條件去看它時,他卻終究沒有去看它,也不急于去看它了。他要去大學學習,設計出一座屬于自己的“玉林橋”。這是個典型的傳遞正能量的勵志故事,主人公不斷追尋夢想的腳步,不斷向上的人生軌跡,成就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讓我們看到少年懷揣夢想并為之奮斗的可貴。這個故事唱響了平凡人生中自我奮斗之歌,更告訴少年人,當夢想與現(xiàn)實相沖突時,堅持夢想并為之不懈奮斗的重要性。小說文字樸實,卻意味深長,思想意義深刻。
紅城(王海燕)的小說《移動汗衫》講述了鄉(xiāng)村少年宏宇,因為父親出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而勇挑重擔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他不辭勞苦在夜晚的田間忙碌,只想為自己多爭取一點學習的時間??梢雇淼暮诎?、墳地和貓頭鷹凄慘的叫聲都讓他膽戰(zhàn)心驚。他前方出現(xiàn)了一件移動的白色汗衫,讓他覺得有人也在同樣勞作,令他戰(zhàn)勝了恐懼,順利完成勞動。當他最終得知這汗衫是曾經(jīng)與自家有矛盾的鄰居馬大三在暗中幫助他,并且明天還要繼續(xù)幫他犁地,不讓他耽誤學習時,這種人與人之間真誠的理解與溫情令前嫌冰釋,溫暖頓時包裹了少年的心。小說溫馨、動人,仿佛抒情的鄉(xiāng)土田園小夜曲,將田園的靜謐、恬淡勾畫得細膩婉約,映襯出鄉(xiāng)村的人性人情之美。
李麗萍的發(fā)表了兩篇童話《稻草人小五》和《臟貓當作家》,恰好構成了她創(chuàng)作的兩個側(cè)面。前者,像是一首感傷的小詩。我和稻草人小五是一對心心相印的好朋友,麥田是我們的家鄉(xiāng)。盡管這里還有一對非常嫉妒小五的稻草人兄弟,時刻覬覦著小五的生活,小五依然熱愛著他守護的麥田,卻又時時感到孤獨,渴望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在我的幫助下,小五成了酒吧的歌手,成為紛絲簇擁下的明星,可他并不快樂,終于毅然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麥田。由妒生恨的稻草人兄弟給小五的木屋放了火,小五就這樣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小五在地下留下了深深的兩個字“愛你”。從此,我們的麥田好多年沒有了稻草人,小五成為我永遠的心結與傷痛。作品用低調(diào)內(nèi)斂的筆觸寫出了童年特有的天真、純潔和稚氣,以及人們面對生活時遵從內(nèi)心來作出決擇。當不幸來襲,當美好的東西被摧毀,只留下空寂的緬懷和悵然的期待,童話在故事的背后表達了這樣的情感狀態(tài)。后者,則恢復了作者童話的狂歡化敘事,用詼諧的口吻寫出了臟貓當上作家后的尷尬與可笑。臟貓從開始想像當個作家,從而開始了當作家的生活,最后又拋棄了所謂“作家”的生活。作品用幽默諷刺的態(tài)度,向世人證明:所謂偉大的事業(yè),原來竟一文不值,世界就是這么可笑。
阿妙出版了系列兒童故事《我來啦,小學》之《奇怪的樹》和《美術課上的外星人》作者非常了解低幼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狀態(tài),因此可以零距離、無障礙地書寫兒童真實的生活。這些可能在成人眼中平淡無奇的小事,卻是孩子們的樂園,一花一草,一堂有趣的課,同伴之間的小玩笑,親子之間的小故事,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的大事,而作者以溫暖平視的目光打量著他們,用平靜簡潔的文字敘述著兒童生活內(nèi)在的趣味與幽默,記錄成長瞬間的背后洋溢著滿是愛意的人文關懷,滋養(yǎng)了童年成長的根基。
于永濤的詩歌《初春里的冰雪》和《時光的落葉》,用質(zhì)樸卻不失靈性的語言,表達內(nèi)心的感悟,他善于捕捉自然景觀與心靈感受與詩思的結合點,然后用自然中常見的元素去物化內(nèi)心的感悟,所以對情感的表達既是可親可感的,又具有一定的詩意與超脫,這種嘗試尤其可貴。
薛濤的繪本《桃樹兄弟》,講述了男孩小柯與桃樹兄弟的深厚友誼。舊巷子拆遷,其中的桃樹兄弟面臨著無家可歸的窘境。小柯給桃樹系上圍巾,將自己的頭發(fā)弄成桃樹枝的樣子,感動了開鏟車的叔叔。最后爸爸幫他將桃樹移栽到了新居,把星星和月亮也一并帶來了。作品將故事巧妙地設置在了農(nóng)歷的二月二,借用濃郁的民俗氣息隱喻了對傳統(tǒng)與家園的熱愛與守護,桃樹兄弟移植至新家暗含了對傳統(tǒng)根脈生生不息的續(xù)接。
縱觀本季的遼寧兒童文學,欣喜之余,倍感深入生活,打牢根基,拒絕一切浮華外物 ,全情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才是出佳作的不二法門,祝福這樣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