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王曉峰:面對閱讀的批評
來源:遼寧作家網(wǎng) | 作者:  時間: 2014-08-06
  文學作品需經(jīng)讀者閱讀才算是作品創(chuàng)作的完成,沒有經(jīng)過讀者閱讀的文本不能成為作品。這是接受美學的一個重要觀點。這也說明閱讀之于文學作品的重大意義:沒有閱讀就沒有作品。那么讀者在浩如煙海的作品里,該如何尋找到他所閱讀的作品呢?他又憑借什么,在閱讀時會有周到而正確的理解呢?
  這時候,文學批評就派上用場了。
  理解、闡釋、分析文學作品是批評的一個主要功用,它為閱讀提供參考,為理解作品提供基本路徑和依據(jù)。一個作品從主旨到藝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而批評便在此有著獨特的感受與理解,并以此告訴讀者的閱讀。
  按羅根澤先生的意見,文學批評是“文學裁判”①,即述說和評價文學的高低優(yōu)劣好壞。這說法不妥,會讓創(chuàng)作很受傷:自負的創(chuàng)作及作品常常難于接受這樣的“裁判”;因此羅先生還有另一個解釋,說文學批評,“應名為‘文學評論’”②。批評評說創(chuàng)作,有根有據(jù)對創(chuàng)作進行評論,少了“裁判”的色彩,容易為閱讀所接受。“裁判”冷冰冰的,缺乏溫暖的感覺,但并不等于批評里沒有“裁判”的因素??赡芫褪沁@個因素,才使批評、閱讀有了分歧、隔膜和誤會。但不管怎樣都必須承認批評的存在價值:它是創(chuàng)作以及作品通向閱讀的橋梁,是文學、文學史及哲學理論的前期準備。“裁判”也好,“評論”也好,我覺得都說明、形容文學批評的基本性質與功用。如果要用文學作品的基本“定位”來認識和理解批評,好像更為貼切。定位是批評對創(chuàng)作在文學的歷史、現(xiàn)實和藝術價值的認識和表述。盡管這定位還是有點得罪創(chuàng)作,但卻可以在啟發(fā)、引導、鼓勵和指導閱讀方面,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文學批評是一門沉悶的社會科學”,也是“一門藝術”③,這是美國文學批評家布魯姆在《西方正典》里說的一句話。但說文學批評是一門社會科學,或說是學科,好像武斷了一些;而那些具有學術形態(tài),布滿一套套學術術語并在其中暗藏真或假學理和學術的批評,歸結到“學科”“學術”,歸結到“社會科學”“研究”那里,倒也未必自圓其說,不像是藝術。有一種批評,能滿足一般讀者閱讀需要的批評,布魯姆說得很對,才是一門“藝術”。這藝術和小說、散文、詩歌一樣,是文學作品之一種,是文學創(chuàng)作之一種。就是說,批評是將理性與思想溶于文學表達的一種藝術方式?;蛘f,它是依據(jù)作品進行個性化的感受和思考之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對作品的文學價值的基本評估,是引導、啟發(fā)和指導一般讀者的閱讀。這樣的批評不是理論,不是文學史。批評是以專業(yè)文學的身份,以創(chuàng)作為對象即具體的文學作品或文學現(xiàn)象,面向閱讀,告訴閱讀,目的以讀者閱讀為主,為讀者服務。
  沒有批評,就可能沒有真正的文學閱讀。
  批評是文學創(chuàng)作,是藝術,自然地就要求具有它獨特的文學方式,是一種原創(chuàng)的文學作品。批評家在其中表達出對生活與藝術的獨特看法與認識。
  我在2008年發(fā)表的《每一根線條都有溫度》里說:“文學批評就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表達我們自己生命存在的所在。我們也有氣,有溫度,不該把我們活躍的有生命體征的生命抽象成為無氣無血干枯一樣的一堆文字。這既浪費了生命又褻瀆了生命。/好的文藝批評,應該是生命文章。/而生命文章,一定是有溫度的。”④生命的體征之一是溫度。有溫度的生命,一定是鮮活的,是具有生命質感的有活力的,甚至說是可以識別的,具有鮮明特征的。但這并不是不講道理,不講學理、理性。真正的道理,好的學理,卻不是講大道理,不是講大學理!看看我們的古人,古典文論,比我們聰慧,比我們體驗得深,感悟得深,他們的大道理、大學理,都淺出深入地表達在他們的生命文章里。
  其實,看看我們的周邊,就有數(shù)不清的面對閱讀的批評。這些面對閱讀的批評,對文學閱讀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這也說明,當下批評不是衰落,不是“集體嘶啞,發(fā)不出聲來”。而是日益熱火,繁榮得很。只要認真閱讀每天每日的批評,就不會這樣無視事實了。沒有被閱讀的批評,不也如前所述,是沒有被完成的創(chuàng)作嗎?沒有過被閱讀的批評,不正是批評無法“發(fā)聲”的原因嗎?當下批評不被閱讀和重視,是批評存在的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當下批評存在著愈來愈遠離讀者閱讀的嚴重問題,這是批評文本的問題,因此批評缺少影響力,缺乏公信力。既然是為讀者閱讀而目的,但為什么不重視讀者的閱讀呢!由是我想,其實批評是大量存在并且產(chǎn)生一定影響,只是我們不了解了罷了。誤解的原因是不了解面對閱讀的批評是什么,批評的本質是什么。
  面對讀者的批評,似乎更應該適應當下的閱讀:篇幅有限,絕不高談闊論;文筆大都深入淺出,絕不晦澀難懂。更重要的是,這些批評是個人性情的體現(xiàn),流露出明顯的生命體溫,甚至他們不拘文體,不拘短長。這些批評,都置身于文學現(xiàn)場之中,置身于文學前沿里,感悟面前的作品,有感而發(fā),由心而發(fā),遂成就了一篇篇生命文章,從而引導和啟發(fā)閱讀。
  應該鼓勵和倡導這樣具有生命質感的能滿足讀者需要的面對閱讀的文學批評!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