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愛好,若是與后來從事的工作無縫焊接,無疑最幸運了。沈陽軍區(qū)政治部文工團舞蹈演員韓晴,就是這樣幸運的人。8歲學舞蹈的她,在12歲這年如愿地成為了沈陽軍區(qū)政治部文工團一名專業(yè)舞蹈演員。夢想照進現(xiàn)實。她像一只矯健的海燕,在學藝的天空振翅翱翔。
睡意朦朧的星辰,難擋韓晴追夢的舞步。在一雙又一雙紅舞鞋和一件又一件練功服的見證下,在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的洗禮下,她送走了一個又一個三百六十五里路,漸漸地化蛹成蝶。下部隊,走邊防,上海島,進哨所,她像一簇燃燒的火焰,舞出了青春的色彩。官兵熱烈的掌聲,讓她熱血沸騰,也讓她找到了一名文藝兵奉獻的坐標。追求無止境。她把官兵的鼓勵和期盼化做無窮的動力,向著新的目標不斷地攀升。
按說一個舞者能在臺上用肢體語言,淋漓盡致地為觀眾塑造美、闡釋美、弘揚美,已達實現(xiàn)了一個文藝兵的價值了。可不安于現(xiàn)狀的她,在樂此不疲練功、演出的同時,又悄悄地為自己找到了另一個安放心靈的舞臺——讀書和寫作。
花季少女,閑暇時與同伴說悄悄話,結(jié)伴逛街,吃零食,是她們這個年齡的專利??身n晴卻是個“另類”,誰讓她小就對文學情有獨呢?原來,她出生在書香門地,很小就受到筆墨的熏陶,她最愛上的就是寫作課,她最享受的就是自己的作文經(jīng)常被老師當范文讀。入伍后,她渴望文學滋養(yǎng)的愿望更強烈了,每到休息日,她多半地閱讀中度過的。
對自己喜歡的作品,她都會反復閱讀。她喜歡讀有血性的文章,更喜歡讀一些有哲理的作品。她讀書“最大的快感是能品出作家的胸懷,能讀出他們的境界”。每讀一部書,她都會認真地做筆記,“不把那些鉆心窩的話抄寫下來就覺得心中像憋著一股毒素,難受”。因此,讀書時,她總要在桌上擺好多個本,日記本、學習筆記、稿紙,邊看書邊抄書,有時來了靈感不免在日記本上速寫一首小詩記錄感悟,有時沒想好也要在稿紙上任意涂鴉一番。因為她總是左寫寫、右抄抄、前畫畫、后描描,用她的話說,就像在打架子鼓,忙得不亦樂乎。
要知道她有多勤奮,就看個具體的例子吧。2012年這年,每一支用完的筆,韓晴就把它都放到盒子里,在這年年終時,她把用過的筆都倒在地上,鋪了一大排,數(shù)數(shù)足足有63支!“嚇人!連我自己都不相信,看到它們心里很欣慰,覺得這些筆就是我的一幅幅獎狀。”長期堅持寫日記,是她練筆的一個重要陣地。因為每天都有許多話像泉水似地往外冒,她“總是用大本寫,小本寫著寫著就寫沒了,總換本,嫌麻煩。”從入伍到現(xiàn)在,她寫滿了17本日記,“它們像堵墻立在我的柜子里,它們都帶著溫度,我不愛擺在書架上,它們是我最重要的寶貝,我把它們收集在我熟知的地方,如果哪天不幸發(fā)生火災,我會抱著它們就跑,什么都不要了。”
看得書多了,她的手也癢癢起來,開始試著寫詩歌和散文。一次,著名詞作家胡宏偉給隊員們上了堂有關(guān)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課。她聽了覺得很過癮,課后把自己認為不錯的散文和詩稿,悄悄地交給了胡宏偉,得到他的鼓勵。從此,她開始在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追夢了。她這個人對想干的事都像著了魔似的,每天都象有說不完的話似的,不停地寫呀寫。“我寫東西就是順應自己的心情,我拿著筆就覺得舒服,寫作就感覺像捋平了心靈的褶皺,不是我選擇了寫作,是寫作選擇了我。”
去年三月份,韓晴被文工團選派到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習。我和她是在她臨走的前天晚上認識的。我是看了她給杜守林老師的一本她自己的作品集《花季雨》,才知道她。她也送給了我一本。我粗粗地翻看了幾頁,感覺不錯,又因為她也姓“韓”,覺得親近了幾分。記得當時我跟她講,在你學習這四個月的時間里,如果把每天的生活如實地記錄下來,肯定是對學習生活的一個紀念?,F(xiàn)在讀者都愿讀親歷題材的作品,你要是能堅持寫出來,肯定有意義。當時,我以為她并不怎么當回事的??晌义e了,還是在去上學的列車上,她就寫自己的日記了。
在學習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她把自己已寫的部分日記發(fā)給了來。我用了一段時間看完,很是興奮,在給她的“帖子”里是這樣寫的:“我沒有想到你這么年輕,會有這樣的敏銳的觀察力和總結(jié)力,更沒想到你有這樣好的表現(xiàn)力,這是一些寫作者經(jīng)過多長時間的努力才能達到的,你現(xiàn)在掌握得這么好,超過我原有的想像,祝賀!你的日記我看了,應該這么寫,在話則長,無話則短,但每篇日記都要有個思想或者說有個主題。那次我之所以鼓動你寫日記,主要是想讓你提高觀察問題的能力,現(xiàn)在看你沒有讓我失望,再次祝賀。”
四個月學習生活結(jié)束,她給我送來了一摞厚厚的日記書稿。在欣喜地編著日記書稿時,我心里也生出了愧疚感,她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每天都要寫完“韓兩千”,晚上僅僅睡五六個小時。有次我跟她說了我的“檢討”,她卻滿不再乎地告訴我“人不激,則不憤”。今年四月中旬,這部記錄她在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舞蹈系學習的原生態(tài)日記以《晴在軍藝》為書名出版了,作為責任編輯,我聽到了不少閱讀者的稱贊,這多少讓我對她的愧疚感減輕了些。對了,關(guān)于她的這部日記還有個花絮呢,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舞蹈系覺得“韓晴以她飽滿、激情而又浸潤著少女夢想的筆觸,記載著自己追夢的足跡。”讓人“看到了燥熱的夏夜那棵獨自閃爍的‘無名星’”,也以內(nèi)部資料的方式印刷了此書,他們意在“為前來學習深造的同行提供一份勵志的精神營養(yǎng)。”
韓晴在解放軍藝術(shù)學校學習期間,還做了一件值得一生引以自豪的事情。那天她無意中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運會征集會歌,這讓她顯得非常興奮,心想這屆全運會在遼寧省舉行,作為土生土長的遼寧人,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最得意的作品應征。她在網(wǎng)上看了歷屆全運全的開幕式,認真聆聽了每首會歌,在心中有了關(guān)于寫會歌的概念、印象。她先在心里哼出了一小段自己編的音樂,覺得挺歡快、挺有朝氣的,又趁熱打鐵,最終與著名詞作家胡宏偉合作完成了這個創(chuàng)作。幸運的是,作品在評選中脫穎而出,“我們奔跑,像奔騰的海浪;我們跳躍,像不倦的陽光……”在十二屆會開幕時,這首歌雄壯激越地唱響在賽場上……
在寫這篇小文時,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她十二歲剛?cè)胛榈恼掌c現(xiàn)在她對比,這些年里她雖不斷完善成熟,已從“小”我變成了“大”我,但我發(fā)現(xiàn)她那雙沒有被污染的大眼睛卻始終沒變,這可能與她長期沉浸在純潔的舞臺世界和文學世界有關(guān)吧。
今年是韓晴人生的第二個本命年,如今她胸前早戴上副連職干部的資歷章了,而且還出版了三部分量不輕的文學作品,這個成績在同齡人中,恐怕不多見。她所在的文工團一直是培養(yǎng)人才的集散地,從這里走出了像黃曉娟、句號等知名演員,也走出了龐天舒這位知名的女作家,韓晴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龐天舒”呢?如果照她現(xiàn)在這個態(tài)勢一直努力下去的話,我想完全有理由值得期侍。那就祝愿她煽動著夢想的翅膀盡情地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