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感謝,感謝《當代作家評論》設立這么一個獎,感謝各位評委讓我們這些人獲獎。這是一個文學批評的獎。文學批評有什么用?剛才鐵凝主席的致辭說得很清楚,其實我知道這未必就被普遍認可,因為經(jīng)常會有人問我們,你們這個文學批評到底有什么用?你們真的能夠促進文學的發(fā)展嗎?甚至說你們真能指導作家嗎?因為在很多大眾的眼里,好像文學批評是要指導作家的。文學批評到底有什么用,其實我也一直沒有想明白,我覺得很多問題是很難說得很明白,說得很清楚的。但是我想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一個時代完全沒有文學批評,好像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記得法國的蒂伯代說過一句話,他還是針對媒體批評,針對那種紀實性的批評,針對報紙批評說的,他說這樣的批評雖然很膚淺,雖然掛一漏萬,雖然往往是抓住一點不計其余,甚至很偏頗;但是,它們還是有意義的。需要一種每日的批評,賦予文學以每日的生命。也就是說文學批評,我覺得就每一個批評家來說,絕大多數(shù)批評文章都是過眼云煙,很多批評家很快就會被埋沒。但是總體上,一個時代的文學批評它陪伴著這個時代文學的發(fā)展。最近80年代以來,一些理論批評刊物,五六家或者七八家對最近30年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它的作用我想是不容否認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當代作家評論》始終保持一種堅挺的姿態(tài),一種青春的姿態(tài),尤其林建法先生,我每次想到他都想到一種精神,這樣一種辦刊的精神,這樣一種對文學批評的熱情,持續(xù)數(shù)十年而不衰,這個實在是很讓人敬佩。
其實30年來,在這些理論批評刊物上,在《當代作家評論》上發(fā)表文章的作者,其實換了很多茬,當然還有一些人堅守在這里,比如丁帆教授,程光煒教授,很多人還堅守在這里,但是很多人已經(jīng)消失了,很多80年代很風云的批評家,現(xiàn)在搞批評的“80后”已經(jīng)不知道他們是誰了,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了。現(xiàn)在“80后”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了,像我這樣的人已經(jīng)是老朽了。
《當代作家評論》始終以青春的姿態(tài)挺立在文壇,對文學發(fā)展發(fā)揮一種良性的作用,實在很讓人敬佩。所以我想我們就祝《當代作家評論》繼續(xù)以一種青春的姿態(tài),以一種堅挺的姿態(tài),在我們的文壇上發(fā)揮它的作用。還要祝林建法先生寶刀不老,繼續(xù)活躍在文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