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段時間,我蟄居在撫順城市西部一座舊居民樓里,那間糟糕的房子斜對著“瓢兒屯”小站,它給我的最大樂趣,是每天靜默窗前看風景。有時候,我會想到那個青年,和他融化世界的笑臉。當年,他從瓢兒屯上車,匆匆往返的旅程中,播下一路經(jīng)典流傳——“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往事與現(xiàn)實編織,總讓人心潮難抑,急切地想在兩種時態(tài)中找出交匯點,屏蔽炫目光彩,厘清真相。懷著求索的目的,我特意去了趟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在無風溫暖、風起料峭的早春中午,游人云層一樣稀薄,我徘徊空曠的廣場,默念雪白理石上刻鑿的金色日記,感覺他的人生觀哲學化了,他沒有拜師哪位學者大家,也未潛心研究上古圣賢而徹悟,可見,一個人的思辨能力源于母體及生存環(huán)境的磨礪。
他的墓地位于紀念館東側(cè),墓前怒放兩藍黃菊花,噴薄著生命的力量。第一次零距離接近傳唱天下的道德楷模,眼前再次浮現(xiàn)他的笑臉,那種消弭一切物欲的笑,只屬于他。誦詠碑文的時候,我遇到一位老人,他告訴我,以前家住附近,每天來溜達。后來搬到稍遠點兒的小區(qū),隔段時間就過來瞅瞅,轉(zhuǎn)一圈。老人的神態(tài),如同父親探望分別已久的兒子,平靜之下隱著叫做“思念”的東西。我恍然明白,許多年來,他并未高居道德的塔尖,而與這片土地水乳交融。撫順和他之間,始終保持著溫情脈脈的親人關(guān)系,把他的精神植入城市血管,到處流淌他的聲息。
偶然際遇的老人,也堅定了我的固執(zhí)看法:雷鋒,不必形而上的塑造,亦無需懸浮眾生頭頂,頂禮膜拜。他和今天的年輕人一樣追逐時尚,喜歡大鶯歌手表、料子服、皮夾克,喜歡拍照、讀書,心里裝滿生活的憧憬,樂于把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骨子里潛藏文學氣質(zhì)——他寫的《南來的燕子》,初讀時的情感共振,不亞于我捧著穆旦的詩相顧無言。我想若他一直當公務(wù)員,多些閑暇寫作,憑他的天分和勤奮,一定會成為著名詩人。要么他的生命再久一點,容許他施展才華,新中國的文壇上,誰敢說作家雷鋒不占一席之位?真的,我曾懷疑他的日記是否出自他本人筆下,但《南來的燕子》一下?lián)魸⑽业拇y,叫我暗愧。
且看他輕盈如羽的詩句吧:
南來的燕子?。?br />
新來的候鳥,從北方飛到了南方。
輕盈地掠過團山湖的上空,閃著驚異的眼光。
我分明聽清了呢喃的燕語,
像在問:“為什么荒蕪的團山湖,
今年改變了模樣?”
……
南來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尋舊時代的屋梁,
無論你飛到哪里,
再也找不到你從前飛過的地方。
去年這里是荒涼的地方,
今年變成了高大的廠房,
歡迎你到新的農(nóng)場宿舍來拜訪。
但得請你告訴我,
你可知道你所飛過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這樣的農(nóng)場?
這首詩完全消除了我與雷鋒的隔空感,觸摸到激情年代一顆蓬勃、奮進的心靈,使我再次想到他的笑,不掩飾,不做作,沒有丁點兒虛偽。擁有如此笑容的人,思想行為發(fā)乎內(nèi)心,無欲無求,逼得功利黯然羞澀。如此明朗的笑,是苦難浸泡過的重生,洋溢著滿足感、幸福感、時代感。
一個人內(nèi)心燦爛,笑容就永遠像初世紀的陽光。
我們不若他純凈,因此幾十年來,學他如鵝毛浮水,捐幾次錢、獻幾回血,均一五一十記著帳,千方百計找路徑宣揚,盤算著施舍能換回幾籮筐榮譽,恨不能揪著頭發(fā),把自己舉到天上去。恰巧,被物資慣壞了的我們,急需樹立道德形象,提示大家謹遵奉行,活得更文明,更像人。又恰巧,于千呼萬喚中,我們自以為找到模本,便敲鑼打鼓當神一般供著。“雷鋒”們也心安理得地受著,冠冕、貨幣,絡(luò)繹而來。一時間,真要名滿天下了。倘若長久付出,回饋倒也應(yīng)該,偏偏“雷鋒”們把持不住,總鬧出令人大跌眼鏡的奇聞,及至丑聞,寒了無數(shù)期待美好的心。
烏云遮不住太陽,被私欲蠱惑的奉獻,怎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回首再看雷鋒,捐了那么多錢,幫了那么多人,卻從不弄得自己苦大仇深,日子苦不堪言,見誰跟誰吐“做好事難啦!”諸如此類的苦水,或者無限放大自己,撈取資本。他至始至終給你活潑、積極、可愛的大男孩印象,唱歌、吹口琴、跳舞,買自己喜愛的東西,愛戀美麗的姑娘……在他心里,快樂地活著一點兒不妨礙行善。本真的雷鋒,反諷了某些現(xiàn)實版的同名者,并敦促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懷社會,犯得著與生活質(zhì)量勢不兩立嗎?
2
遼陽的雷鋒紀念館里,收藏著他生前四段錄音。那天,我戴上耳機,用心傾聽穿越時光的聲音,感覺著他的呼吸,仿佛與他咫尺之間。他說話語速快,稍帶湖南腔,沒有一句云山霧罩,還原了他的真實、可靠,也讓我想起一張安葬他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噩耗傳開,撫順全城悲慟,人人灑淚送別。一年后,撫順出于對這位永遠的戰(zhàn)士的尊重,決議移葬到現(xiàn)在的位置。下葬當天,場面隆重而肅穆,他被裝殮在一口傳統(tǒng)的大花棺材里,儀式完成后,緩緩放進墓穴,填上土,再砌筑理石,供人瞻仰。然而,許多年來,極少有人知道,那一口陪伴他的花棺木,竟然是時任市委書記沈越為老娘百年預(yù)備的!我聽完這感天動地的故事,險些當眾落淚:一個青年,一個白發(fā);一個無親無故,一個生身之母,孰重孰輕,誰遠誰近,一目了然。但讓一個兒子不惜頂著不孝之名,獻出母親最后的棲身之所,除了雷鋒,誰還有這么大的人格魅力?我以為沈越當年的選擇,非代表政府姿態(tài),亦或居高臨下的恩施,而應(yīng)視作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敬意。
另一件感人的事情,發(fā)生在沈陽軍區(qū)雷鋒團的雷鋒班。迄今為止,雷鋒班更換25任班長,戰(zhàn)士們一茬接一茬地來,一批又一批退役。來去之間,總數(shù)8人的班里始終保留著雷鋒的名字,每日早起,每夜熄燈,第一個點報的,一定是雷鋒。宿舍的八張床鋪,雷鋒的位置永遠不變,被子、床頭柜、衣物,靜靜地放在那里,仿佛他不曾離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十年一以貫之,這種至高榮耀,除了雷鋒,誰配有資格享受?
湖南、鞍山、遼陽、撫順,南方到東北,一路撒下熱情的笑聲,感恩式的報答——在他心里,家鄉(xiāng)是他的家,國也是他的家,父老鄉(xiāng)親是養(yǎng)育他的爹娘,工友戰(zhàn)友是他的兄弟姐妹。走到哪里,哪里有家,走到哪里,親人就在哪里。這源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決定了他伸出的雙手永遠帶著溫度。今天,尋著他的足跡,走過,看過,感受過,心情一陣一陣地驛動。待歸于斗室,安下心來仔細沉思,我們學雷鋒,究竟應(yīng)該學他什么?怎么學?我覺得,雷鋒精神不止捐款獻血等一次次復(fù)制的表象,我們更應(yīng)貼近他的心。那顆沒有污染的心,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貪婪、淺薄,剝掉我們精致的畫皮,讓我們赤裸無余,面紅耳赤的訂正自己。我想,雷鋒有血有肉,雷鋒精神已然升華為意識形態(tài),學習雷鋒的終極意義,就是洗刷心靈,刺痛幾近麻木的神經(jīng),恢復(fù)我們的羞恥感、罪惡感、正義感。若果如此,幸甚!相信到那時候,學雷鋒不用再三番五次地號召,真正的善舉也不會慘遭譏諷和猜疑,陷自己于狼狽之境。
——真的,實例我們沒少碰到,且離身三尺。
“5.12”災(zāi)難期間,有人通過民政部門和特殊黨費兩條渠道捐款15000元,傳達一種善意。結(jié)果,此事在當?shù)叵破疖幦淮蟛?,正面回?yīng)的不少,負面的更多。正面的毋庸贅言,負面的才叫人難堪——別有用心者琢磨,這人一下子捐這么多錢,怕是想出名想瘋了吧。有的說,這人莫不是做了昧心事,撒錢買心安呢?更直接的,逮著捐錢的人就問,為什么?搞得捐款人異常尷尬。其實,人家根本沒有傳說中的不良動機,惟一的原因,在于那位經(jīng)受太多磨難,切身體會到身陷絕境的無助,渴望拯救的哀傷與無奈。但面對猜疑、誹謗,那位不能解釋,也解釋不清,只好選擇沉默,要么故作瀟灑搖頭一笑。
正因這次經(jīng)歷,那位推己及人,悟透雷鋒甘愿傾囊相助,公而忘私,就是出自艱難熬煉的悲憫。受過苦,知道別人的苦,知道怎樣減緩別人的苦。若眾生皆作此想,多多理解,少些有意無意的扼殺,少一些譏諷和冷漠,何愁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又恐怕,我這烏托邦式的想法,碰上現(xiàn)實的大釘子,磕得頭破血流,滿地找牙。畢竟,五六十年代的純情一去不返,那些火熱和豪邁,隨著時光的流逝漸行漸遠。今天的赤膊上陣,僅僅為了滿足欲望,物欲、淫欲。因而,托生在價值多元的瘋狂年代,我們要成正果,斷比白蛇修煉成人還難。
3
千難萬難,尚有雷鋒的鞭策和意志堅韌者的激勵,讓日益羸弱的我們鼓起勇氣,強健肌體,鎮(zhèn)定地活下去。
——我想說說撫順的百姓雷鋒。
作為雷鋒城,撫順對民間楷模的挖掘與頌揚可謂盡心竭力。截止2013年3月,撫順已陸續(xù)評選出7屆共70人的百姓雷鋒,試圖用他們的事跡喚起更多人的回應(yīng)。我沒有參加過百姓雷鋒的頒獎典禮,不曉得現(xiàn)場氣氛如何,主持人講述獲獎?wù)吖适碌臅r候,多少觀眾流下激動的淚水。我也不知道他們來自哪些行業(yè),做了哪些感人至深的事情。一句話,我對百姓雷鋒知之不多。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2012年底,當時,我接到一項特別緊急的創(chuàng)作任務(wù)——一個月內(nèi),梳理一遍歷屆百姓雷鋒的材料,精煉成一本書。收到通知,我暗自琢磨,這種創(chuàng)作非常棘手,一則太倉促,二來,人物把握不準,寫不到位,容易費力不討好。幾經(jīng)考慮,我還是欣然領(lǐng)命。
老實說,開始我受不影響大計劃,即使點燈熬油也要完成創(chuàng)作的念頭支配,未在意從普通民眾中挑選的道德模范多么優(yōu)秀。隨著寫作的深入,我漸被身邊的平凡人感動了,尤其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閱其中一些人的資料,我竟難禁心潮,雙眼潤濕。我想,今后的歲月中,我可以與他們對面不相識,但將牢記他們的故事——飽經(jīng)艱辛的柔弱女人王芳琪,撿個“娘”回家,贍養(yǎng)整整20年;打工仔兄弟洪博、洪玉,毅然放棄逃生機會,救出大火中驚慌的工友,卻雙雙燒成重傷;瘦弱矮小的養(yǎng)護工人孫本學,每天把臉貼在地面,用高度近視的雙眼分辨花草,砌石墻,清塌方,十幾年如一日奔走在風雨人生路;維和戰(zhàn)士、洪水來臨時奮不顧身的雷鋒班士官朱言春……這些小人物腳踩大地,以沉默的姿態(tài)為他人、為社會減壓,他們遵循著儒家倡導(dǎo)的道德論,所做的樁樁件件,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教育的潛移默化和良善的天性,沒有誰認為自己多偉大,多高尚。
寫到后來,我又覺不對勁兒,心想著,百姓雷鋒樹起來了,氛圍營造出來了,社會反響有了,各種的學雷鋒團體如雨后春筍。不能不說,這與百姓雷鋒的引導(dǎo)作用關(guān)系甚大,但是,欣喜階段性成果之余,我們尚需回頭望——一年又一年,百姓雷鋒們現(xiàn)在怎么樣了,過得好嗎?我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惦記,因著百姓雷鋒中低收入者、疾病纏身者大有人在,我寫他們的時候,情感一次次被沖擊,就因為他們窮幫窮,窮幫弱,如同有些人自嘲窮得就剩下錢,他們窮得就剩下道義,剩下意志!他們對身邊弱勢群體的幫助,建立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基礎(chǔ)上和宗教般的愛。他們危機關(guān)頭舍生忘死,撲烈火戰(zhàn)洪荒,只因心系家國的樸素情懷。然后,他們被發(fā)現(xiàn),被樹立,披紅戴花,登上領(lǐng)獎臺,媒體追蹤報道。再然后,他們抖落渾身繽紛的亮片,從鮮花和掌聲,從文字和屏幕上退場,個回個家,各過個的日子,干該干的工作。像一場風,刮來了,散了。我們呢,很快又迎來新一屆的英模,照著上一年的程序,忙著整理材料、籌備頒獎大會,再一次的熱淚盈眶。
誰來問一聲,頭頂“百姓雷鋒”桂冠的百姓雷鋒,如今在哪里?
我很想知道,差點喪失勞動能力的洪博、洪玉兄弟,在哪家工廠上班,干什么工種,月工資夠不夠維持后續(xù)的醫(yī)療費用。我還想知道,小哥倆的老板是否看在女兒得救的情份上,心生悔悟,送上一份補償。若有的話,再晚也不遲。
我很想知道,年逾六十、寡居多年的王芳琪怎樣帶著她的瘋兒子、病女兒度日?
我大約知道一點朱言春的去向,有人和我聊起他的時候,深為惋惜——他獲得過聯(lián)合國授予的“和平榮譽勛章”,沈陽軍區(qū)授予的“金質(zhì)學雷鋒榮譽章”等等,可以說,他佩戴著一堆勛章返鄉(xiāng),奈何當?shù)貙λ陌才挪顝娙艘狻?br />
我的意思是,英雄、模范,使人類社會有了高度,而我們這些平庸的人,在仰視英雄的同時,別讓他們高處不勝寒。有一天,當我們想起他們的故事,感念他們給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不是應(yīng)該變索取為給予,給予他們更多更實用的獎賞?
如果我們想要雷鋒精神不倒,首先得讓雷鋒活著。
如果我們想要雷鋒精神星火相傳,首先不能讓“雷鋒”發(fā)燒。
愿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愿天下的雷鋒像三月春風,年年依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