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2011年4-6月散文述評——李 霞
來源:遼寧作家網(wǎng) | 作者:  時間: 2011-08-05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我們整理我們以前的日記時,似乎認不出自己了,在日記中出現(xiàn)的那個人是那么陌生而遙遠,尤其是在艱難困苦中的日記,使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我們的青春歲月里的那份超拔和堅韌。對過往人生的深切緬懷是第二季度散文的主要內容之一。 2011年4期《芒種》發(fā)表的彭定安的《讀書憶往話滄桑》是一篇讀了令人心酸的散文。這篇散文的源頭,就是作者以往的日記。讀這篇散文,真地是時刻感到共鳴,當讀到作者在窗外風雪彌漫,屋里則是一個流放邊地的“罪人”在讀魯迅時,真地覺得彭老的遭遇正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命運的一個縮影。文革中作者的經(jīng)歷,使我們再次對政治意識形態(tài)扭曲文化藝術的時代生發(fā)嚴肅思考,也對那個時代里物質貧窮而精神富足,地位卑下而心理高貴的知識分子產生由衷的敬意。同是回憶性的散文,2011年4期的《海燕》中,安黎用飽含摯情的筆墨書寫了一個縣委書記的人生片斷,在價值觀混亂的當下,此文有著尤為可貴的閱讀意義。真情仿佛一根絲線,將縣委書記的生活段落縫綴成一面有著鮮明人格印記的旗幟,面對這面旗幟,讀者不能不重新思索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取向,它的形成和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密不可分。李博的《時空跨越不能抹去的印痕》就向我們打開了一扇獨特的審美之窗。少年時代的同桌已經(jīng)在作者的記憶里成為了審美標準,她就像一朵絕世的蓮花,在現(xiàn)實的淤泥里保持著精神世界里的海拔高度。
  2011年5期《芒種》發(fā)表的王充閭的《沙山趣話》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故鄉(xiāng)》。文章通篇圍繞著“趣”字做文章,以孩童的視角寫村里的趣景、趣物、趣人、趣事。一反作者慣常的學者寫作姿態(tài)和古色古香之氣,文辭清麗活潑、構圖俏皮灑脫,讓讀者看到藏在學者身后的另一個純真未泯的王充閭,可見作者寫作疆域的遼闊。它是一篇與眾不同的回憶性散文。
  第二季度的散文里還有相當?shù)墓P墨是游歷性散文。2011年4期發(fā)表的劉兆林的《桓仁秋色》是他的散文中少有的佳篇。不矯情、不做作,飽含情感且詞彩獨特。用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的作品開篇比喻桓仁景色,別具匠心。篇幅不長的一篇散文卻層層遞進的狀寫桓仁山水,作者的心態(tài)、感受與景物自然相融。只是結尾一段略顯與全文格調不一,若是換做與東山魁夷的畫作相關的文字,前后照應,會有不俗效果。2011年5月9日《光明日報》發(fā)表素素的《農家樂如油菜花般燦爛》,文章通過作者對5.12蜀地災后訪前的心理預設和訪后的內心感受的反差,凸顯了蜀地父老對痛苦的消解能力——骨子里的達觀和快樂以及一個國家的救災援助能力。構思精巧,以小見大,文思靈動,富有春天的色彩。2011年5期《海燕》發(fā)表《羅馬的不朽》,王嵬從建筑、繪畫、雕塑、思想啟蒙、文藝復興等多重角度,抒發(fā)了作者對羅馬,這個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標志的城市的崇敬與熱愛。整篇文章中,音樂與色彩交匯,思想與情感共振,中西方文化交融與碰撞,作者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的積淀由此可見一斑。
  以前不怎么讀名家感言,主編手記之類的東西。但 2011年5期《鴨綠江》發(fā)表的王秀杰的名家感言《用文學之水滋潤心靈》和2011年5期《海燕》李皓的主編手記《寫作不是作家的專利》糾正了我一貫堅持的偏見。王秀杰的《用文學之水滋潤心靈》又一次為當下紛亂的文學追求厘清了思路。文章強調,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不僅當在藝術上確立其審美格調,更應當在思想上提高其品位,在輕率和混亂讓我們遠離崇高和幸福的物質世紀,作家應高舉精神信仰,成為“引領國民精神前途的燈光”。文章簡意賅,語重心長。
  李皓的《寫作不是作家的專利》是一篇精致感人的隨筆。不僅“民生文學”的提法富有創(chuàng)意,它所提倡的編輯精神更令人為之擊掌。短短一篇構思精當、文筆優(yōu)美犀利的手記,卻蘊藏著作者對文學深深的摯愛、對民生真實的關切、對正義強烈的呼喚、對東方古國偉大文藝復興殷切的盼望,更體現(xiàn)了一位雜志掌門人應有的文學擔當?shù)挠職夂徒髴选?br />   2011年5期的《海燕》發(fā)表的王向峰的隨筆《大化流行勢所然》從中國的道家老莊的自然生死觀、儒家孔子的生死觀、東漢王充唯物主義自然生死觀到西方的諸多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乃至馬克思的生死觀洋洋灑灑的談開去,嚴肅地探討了生與死這個世人既不能回避又不得不面對的大化流行中勢所必然的問題,顯現(xiàn)了一位資深學者的遼遠寬闊的視角和對人生的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
  寧明在2011年5月《海燕》(專號)發(fā)表《歷史的翅膀在飛翔》,2011年5月《西南軍事文學》(專號)發(fā)表《道不盡的地平儀》。喜歡讀寧明的散文,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我們一無所知空中飛行,每一篇散文都會讓我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清新。他的散文,不刻意追求文字形式上的美,卻在字里行間賦予它們深摯的情感,被感情浸潤過的文字,就帶上了寧明的色彩,所以寧明的散文,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2011年6期的《海燕》發(fā)表的《永不隕落的加加林》,就是寧明版本的加加林,人物和作者相互關照,互為詮釋,寧明在解讀他人的同時闡釋了自己,對美的追求,對英雄人生的贊譽和向往,是寧明散文的主色調。
  2011年6期《芒種》發(fā)表的沙爽的《隔岸》以一個心理測試故事切入,探討了愛情、金錢、事業(yè)、家庭以及性之間的關系,最后點名了主題,人對自己的了解永遠止于現(xiàn)在。人的有限性決定了人涉不過自己的河流。和沙爽以往的作品相比,本篇散文略顯單薄了些。

 

上一篇:

下一篇: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