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原網站入口
孫惠芬長篇小說《吉寬的馬車》作品討論會在京召開
來源:遼寧作家網 | 作者:  時間: 2007-12-05
  本網訊 12月2日,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孫惠芬長篇小說《吉寬的馬車》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功,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勝友,作家出版社總編輯侯秀芬和在京學者出席了研討。研討會由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和作家出版社聯合舉辦。
  多年來,孫惠芬一直堅持農村題材的創(chuàng)作,對鄉(xiāng)村生活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描寫,她對鄉(xiāng)村生活客觀真實的記錄以及生動準確的把握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長篇新作《吉寬的馬車》,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懶漢為了愛情離開自己心愛的鄉(xiāng)村和馬車,來到大城市希望能獲得物質上的成功,并贏回自己的愛情。懶漢的進城,引出了裝修老板、酒店小老板、普通民工等等由農村進入城市的各色人物的心路歷程,他們經歷著種種挫折、辛酸,精神上的磨難。他們獲得過短暫的成功,也陷入過長期的迷惘。這是一部心靈化的小說,充滿著詩意和寧靜,同時又蘊涵著巨大的內心波瀾,許多看似靜態(tài)的描寫,在心靈的澆灌下顯得靈動而豐盈。
  創(chuàng)作完《上塘書》后,孫惠芬經歷過一段懸空、飄浮的日子,為此,她去到遼南鄉(xiāng)下,希望能夠重溫讓自己身心踏實的人間煙火。在那里,她看到了一個整天打扮得干凈整潔的懶漢,趕著馬車在鄉(xiāng)村游蕩。就是這時,發(fā)生在孫惠芬老家的另一個故事,一個在城里端盤子的女孩被一個小老板看上,并讓她回家置辦嫁妝等著小老板去娶她的姑娘的故事,匯流到懶漢的故事里。姑娘的青春是等不住的,如果她回家辦嫁妝坐上了懶漢的馬車,如果她在頻繁的往返中愛上這個懶漢,一切又會怎樣呢?這些想法被孫惠芬養(yǎng)在心里,讓它慢慢生長,后來,原本以為寫一個短篇就能解決的故事,養(yǎng)成了一部長篇,孕育成了一個懶漢和一個女孩的內心風暴。這場風暴不但刮走了孫惠芬的懸空感,讓她走進了懶漢的內心世界,懂得了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的“懶惰是一筆財富”這句話,還讓她看到與傳統(tǒng)人生觀不同的別樣的人生——拒絕奮斗拒絕改變的人生,并對此有了更多的體會。“幸福生活的本意是寧靜和安祥,但在一切都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寧靜和安祥永遠只能是夢想。”
  與會評論家認為,從《歇馬山莊》、《民工》、《歇馬山莊的女人們》,到《上塘書》等一系列中短篇以及長篇小說,“鄉(xiāng)下人進城”成為孫惠芬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主要的題材和敘述角度,她把民工進城看作一種精神上的突圍,她一直關注鄉(xiāng)下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正如孫惠芬自己所說:“我寫民工,是因為我的鄉(xiāng)下人身份。”
  由于故鄉(xiāng)“青堆子”的關系,孫惠芬經常被朋友稱為“青堆子人”,對此,她開始以為對方在簡單地說自己“土”,后來才意識到,其中更包含了“純樸、倔犟、頑固”等意思,對這一稱呼,反而喜歡了。她說:“我其實就是一個民工,靈魂上經歷著一次又一次‘進城’。不同的是,一開始寫民工,寫的是民工在這樣的突圍中遭遇的精神苦難以及肉體的創(chuàng)傷,如今寫民工,是寫民工在苦難歷程中靈魂的自求和思考。”
  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這部作品是孫惠芬創(chuàng)作的新突破、新成果,敘述從容,感覺靈動,把時代與個體、燥動與寧靜、生命與靈魂的種種沖突,描寫得絲絲入扣。
  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蔣巍主持。

時代賦予作家的使命
——張勝友在孫惠芬長篇小說《吉寬的馬車》研討會上的講話
  孫惠芬長篇小說《吉寬的馬車》作品研討會開得很活躍,同時又開得非常認真,應該說是一次高質量、很有啟迪意義的研討會。
  評論家們的發(fā)言對孫惠芬的長篇小說《吉寬的馬車》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評價。
  我想說三點:
  一個作家的寫作與成長。建功一開始的發(fā)言也說到了這一點。孫惠芬作為一個作家,一個純粹的寫作者,她一直在扎扎實實地生活、扎扎實實地寫作,也就在扎扎實實地成長。孫惠芬以她目前所表現出來的才情以及她的勤奮、她的追求、她的抱負,我們完全有信心期待她在不斷豐富自身的生活積累、思想積累和寫作積累之后,也就是在不斷推出她的歇馬山莊系列小說之后,會實現她的美麗的文學夢想。
  一部小說所展示的文學天地。《吉寬的馬車》構建的文學天地是廣闊的,它所展現給讀者的是當下社會正在進行時的十分鮮活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生活圖景。由農村而城鎮(zhèn)、由農業(yè)而工業(yè)、由農民而市民的轉型,是中國鄉(xiāng)村前所未遇的千年之大變局,是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歷史進程中極為驚心動魄的一幕。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城市改革、國有企業(yè)改革,現在看來都是一種準備、一種前奏。
  中國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實質上表現為蔚為壯觀的城市化進程。之前的各項改革,為大規(guī)模展開的城市化進程作了很充分的鋪墊。它的規(guī)模之宏大、推進之迅速在全世界、在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都是空前絕后的。試想,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農業(yè)大國,近10億農民面臨工業(yè)化浪潮的猛烈沖擊,生活、生存狀態(tài)在瞬息之間徹底改變……這種社會轉型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發(fā)展,這當然給作家們提供了十分豐厚的創(chuàng)作素材。我個人認為,這種豐厚是遠遠超過西方工業(yè)革命時期的社會生活的。因為我們的國家將從農業(yè)社會形態(tài)快速轉型為工業(yè)社會(后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高科技社會,一句話轉型為現代社會形態(tài)。這種歷史的急驟演變,是必然要產生傳之后世的大作品的。
  一個創(chuàng)作工程的整體收獲。中國作家協會推動的“重點作品扶持工程”,經過幾年的精心經營,不斷推出關注當下現實生活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已越來越顯示出它對作家的凝聚力和對社會的影響力。當然,這些成果的收獲,首先是作家們辛勤耕耘的收獲;但中國作家協會通過“重點作品扶持工程”這樣一種頗具創(chuàng)意的形式,給予廣泛的組織、協調、關注、評價、評獎,借以推波助瀾……應視為中國特色的文學形式與文學活動,也是十分必要和卓有成效的。今后,當以更大的力度推而廣之。(中國作家網 胡殷紅)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