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窯溝是個窩在山里的小營子,一家家土平房像糞堆似的在山腳下擺著。過去,這里有一條小溝燒石灰,現(xiàn)在早就不燒了,滿營子連塊石灰渣子都找不到。張寶田家的村志上寫著,從一八四八年開始,十多年間,從山東趕著驢馭子和馬車來了張王李趙楊五個姓的人家,總共四十一個人,在一條大溝的五條小溝蓋房居住。到一九五0年,這個村的人到了三百一十二人,后來逐年減少,現(xiàn)在只剩下十一戶三十九人。
那些年,從山東過來逃荒的人很多,拖家?guī)Э?,一撥一撥的往這邊跑來。有的投親靠友找地方住下,沒有親友的自己找地方住下,東溝也有,西梁也有,一家家住得像羊拉屎似的零散。老張家先進了溝,接著是老王家,到老楊家來時相隔了十多年。老張家占了條流水溝,在水流子兩邊開了一片片的地,種著五谷雜糧,養(yǎng)著牛馬驢豬羊,成了這條溝的上等戶,讓后來的山東人都高看一眼。那年春天一個藍天白云的日子,從縣衙騎著馬來了幾個官差,到幾條溝轉(zhuǎn)了轉(zhuǎn),然后來到張姓人年長的張疙瘩家。為首的官差說,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這里得有個牽頭的,縣衙的官差來辦事也有個抓手,便封張疙瘩為這個營子的里正,經(jīng)管這個營子,每年給兩擔(dān)米官賞,往后縣衙有事都朝他說。張疙瘩在營子里有了官職,覺得很好,心想這是祖墳埋正了的結(jié)果,他這輩子冒了青煙,便讓兒子殺了只羊,留幾位官差喝了酒,吃了飯,把剩下的羊肉包好讓他們帶回去。打這往后,張疙瘩在這條溝便成了說一不二的人,逢年過節(jié)家里有了送禮的。直到老楊家開了石灰窯,窯主楊大腦袋強勢后,到縣衙鼓搗幾回,縣衙便把張疙瘩兒子的官職給擼了,讓楊大腦袋的兒子當(dāng)了管事兒的,往后這個營子便叫成了“石灰窯溝”。楊姓人直到一九四八年這個營子來了武工隊搞土改才敗勢,張姓開始由生產(chǎn)隊長干到村民組長,成為這個村的大戶。
聽張寶田的太爺說,楊姓人家從山東來時是三家十一口人,趕著三掛馬車,裝著箱子和柜。楊大腦袋抱著一條像狼的大狗,他三個兒子長的跟老虎似的,每人拎著一把大刀,一掛車上坐一個。這三掛馬車進了溝把張疙瘩嚇了一跳,心里嘀咕道:“操,這是胡子進山了咋的,又來了一撥人,往后說話做事可得小心些……”
楊大腦袋領(lǐng)著幾個兒子在幾條溝轉(zhuǎn)了轉(zhuǎn),最后選中離張疙瘩住的這條溝隔一道梁的小溝停了下來。他們一家在山東祖輩燒石灰,因出了案子跑到這里,選了一些地方都不中意,看這里有可燒石灰的石頭,而且石質(zhì)好,出灰多,便在這條溝蓋房住下,建窯燒灰,日子很快過了起來。后來,楊大腦袋的兒子當(dāng)了甲長,張姓、王姓、李姓、趙姓都高看楊姓一眼,見面露出低三下四的樣子。再后來,這幾個姓在石灰窯溝結(jié)了親,張家的姑娘嫁給了李家的兒子,趙家的兒子娶了王家的姑娘,等到張疙瘩和楊大腦袋都死了的時候,這五個姓多多少少都成了兒女親家,石灰窯溝的人也多了起來,每個溝岔兒都住著幾戶人家。當(dāng)上甲長的楊大富每年的官賞縣衙已給到三擔(dān)米,出溝進溝騎著棗紅馬,穿一身長袍馬袿,戴著瓜皮帽,馬背上搭著個錢搭子,見人便拿出有身份的樣子,認識不認識都點點頭;人們都認識他,見面也點點頭,轉(zhuǎn)身便在肚子里罵他:“裝犢子呀,你快死了吧,讓我爹也當(dāng)一把甲長,在石灰窯溝牛些日子!”
在人們咒來咒去的時候,楊大富并沒有因大伙的咒罵而死去,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房子越蓋越多,牲口越養(yǎng)越多,人也胖了,石灰窯已開到五眼。每天從早到晚,他家住著的那條溝總有五股青煙慢悠悠向天上飄去,最后淡淡的和云彩合在一起,顯得石灰窯溝很靜,在這條溝放個屁那條溝都可能聽到。
在石灰窯溝,幾輩子人就這樣聞著干火燎的石灰味兒過著清淡的日子,很多人不到五十歲就得一種怪病走了,有人說是老楊家開石灰窯冒出的煙有毒,進肚子多了要損壽的。而老楊家的人壽命都很長,一來二去,人們也就不知道命長命短是咋回事兒了。當(dāng)楊家的石灰窯從五眼滅到一眼的時候,楊大富已活到了九十歲,還能叼著煙袋戴著眼鏡看《三國》,還能走東家串西家說三道四,講王五李六。當(dāng)張疙瘩那年在營子口栽下的柳樹長到快三摟粗的時候,這年冬天,冒著飄飄的大雪,一支武裝工作隊突然開進了石灰窯溝。
這年冬天冷得比較早,飄飄的大雪下了一場又一場,武工隊進入石灰窯溝時,地上的雪已沒了腳脖子。武工隊十個人,都帶著槍,隊長叫肖德生。這支隊伍進駐石灰窯溝后,直接來到張寶田家,讓張寶田的爹張歪脖把破舊的東廂房倒出來,十個人收拾收拾便住了進去。肖德生讓文書給了張歪脖十塊大洋,算是一段時間房子的租金。之后,自己買糧買柴做飯,第二天便開展工作。肖隊長對張歪脖講了武工隊到石灰窯溝來的目的,就是發(fā)動窮苦人起來和富人進行清算,動員進步青年參軍參戰(zhàn),打好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說別的張老歪一時也聽不懂,但聽到貧苦人可以和村里的富人進行清算,立刻來了精神。他說,石灰窯溝的富人是楊大富這一窩子人。楊家的老祖宗來時就橫,在山東老家不知犯了什么案子,一伙人帶著幾片大刀來的,沒把別人放在眼里。這里的地現(xiàn)在老楊家占的最多,后來開了幾輩子石灰窯,村里很多人祖祖輩輩都給他們扛過活。肖隊長把張老歪說的話記下了,告訴他,近幾天武工隊要到各家各戶了解情況,由于對這里不熟悉,讓張老歪當(dāng)向?qū)?,這樣可以節(jié)省不少時間。全國馬上要解放了,有武工隊撐腰不要有啥憂慮,共產(chǎn)黨打江山就是讓窮人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張老歪想了想,說:“行,這些沒良心的人早該收拾了!這樣吧,我們哥幾個都跟著你們干,都聽你的吩咐!”其實,武工隊在來這里之前已派人化裝進行了打探,這才確定把張老歪家作為工作的本營,只是張老歪不知道罷了。
在往后的一段日子,武工隊分成三個組,在張歪脖哥幾個的帶領(lǐng)下,很快把石灰窯溝挨家走了一遍,肖德生心里有了下一步工作的路數(shù)。緊接著,在一天上午,武工隊突然對楊大富家進行了搜查,收繳了三把大刀和兩桿洋炮,對楊大炮當(dāng)甲長的大兒子楊三槐進行扣押,關(guān)在張歪脖家一間倉房里。
就在這天夜里,一支地方武裝突然襲擊了石灰窯溝,就在武工隊和這伙人進行激烈的對射時,關(guān)在倉房里的楊三槐趁著沒人看管跳窗逃走,楊大富一家人在這伙地方武裝的幫助下帶著值錢的東西跑了,丟下一院子的房子和牲口,老遠就聽見這些牲口嚇人的叫聲。
第二天清早,肖德生正準(zhǔn)備召集人收拾局面時,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讓武工隊立即撤出,去執(zhí)行一個緊急任務(wù)。肖德生告訴張老歪,他們有任務(wù)趕往縣城,很快就會回來,讓他注意楊大富一家的動向,說完便帶領(lǐng)隊伍急忙走了。
武工隊走后的當(dāng)天過晌,楊大富一家人馬拖拖回來了。經(jīng)過這一折騰,楊大富回來的當(dāng)天便一口氣沒上來死了。楊三槐派人把周圍十里八村有錢的人家都捎了口信兒,對石灰窯溝挨家挨戶打過招呼。當(dāng)傳信人來到張歪脖家時,見大門關(guān)著,院里很靜,一家人不見了影子,趕緊回去告訴了楊三槐。楊三槐看著眼前父親的棺材,惡狠狠地罵道:“這家人把老爺子氣死跑了?該死的兔子跑不出蘿卜鍋,等把老爺子的事辦完,看我怎么收拾這一家子,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停尸七天后,楊三槐招集幾百人吹吹打打把楊大富入了土。過晌送過盤纏后,他立刻換了一張嘴臉,帶領(lǐng)幾個家族兄弟拎著鎬把,像一群狼來到張歪脖家,踹開大門和房門,從里到外一頓猛砸,張歪脖家很快成了一堆破爛。完后,楊三槐站在院子里大聲喊道:“告訴你們石灰窯溝的人,石灰窯溝是我們老楊家的天下,誰敢和我們過不去,張歪脖家就是下場!”喊完領(lǐng)人甩手走了。
張歪脖一家一直沒有回來,誰也不知道躲到了哪里,滿院子的破爛被大雪捂了一冬,里面連個腳印都沒有。人們背地說:“只要老楊家在石灰窯溝說了算,張歪脖是不敢再露面了。”
過年后,等出了正月,一天清早,太陽還在東山后貓著的時候,肖德生帶著武工隊在張歪脖的引領(lǐng)下回到石灰窯溝,直接到來楊三槐家,把他從被窩里拎出來,光腚綁在門口的大楊樹上。接著,把這一家老少連哭帶叫都趕進院外的兩間倉房里關(guān)起來。肖德生向前來看熱鬧的村民宣布,楊家大院為石灰窯溝農(nóng)會辦公的地方,任命張歪脖為石灰窯溝農(nóng)會主席,今后這里他說了算。
接著,張歪脖在石灰窯溝找了十幾個膽子大的張姓爺兒們,每人拿著一把大刀、洋炮或鎬把成立了民兵排,讓老光棍張二虎當(dāng)排長。張二虎當(dāng)上民兵排長后,搖頭晃腦帶著人押著凍得半死的楊三槐,敲鑼打鼓在溝里溝外轉(zhuǎn)了一圈兒后,拉到溝口老柳樹下,一腳把他踹趴在地上。張二虎舉起鎬把,惡狠狠地罵道:“楊三槐,你他娘的都娶兩個老婆了,我張二虎連一個都沒有,我不打死你都對不起老天爺!”隨著話音鎬把落了下來,把楊三槐的腦袋砸得細碎,然后一腳把他踢進溝去,身子很快被滑下去的雪埋住。
往后,石灰窯溝又成了張姓的天下。老楊家的人除了楊三槐遠房妹子楊桂芝被張二虎強娶為老婆留在石灰窯溝,別人都在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期間下了關(guān)東,再也沒有人回來。這年冬天,外面冷得出門能凍掉下巴,懶人張二虎家的水缸沒水了,他躺在被窩里不出來,老婆楊桂芝急著做飯,只好自己出去挑水。在往上搖轆轆時,腳下一滑掉進井里淹死了,此后石灰窯溝就沒有了楊姓,只有張王李趙,而姓張的人多,從生產(chǎn)隊長到會計、保管、民兵排長,都是老張家的人。在這些年里,石灰窯溝的日子很不好過,年年都有人拖家?guī)Э谕庾撸吡说娜硕紱]有回來。石灰窯溝窮了,在溝外的人眼里是窮掉底兒的地方,再也沒有人理會,就連大隊干部幾年也來不了一回。這里雖然離縣府并不太遠,卻像是被人忘掉了。最讓人心冷的是,石灰窯溝的男人都娶不上媳婦了,就是傻女人也不愿意嫁到這里,也沒有哪個姑娘愿意留在這條溝。于是,石灰窯溝的青年人不管是丫頭還是小子都一個個離開了這里,到外面尋找自己的日子去了,留下來的人歲數(shù)越來越大,等到二0一0年張寶田當(dāng)村民組長時,營子里歲數(shù)最小的二牛他媽都超過了五十。
近一段日子,張寶田總感覺自己比以前老得快了,眼皮老是發(fā)干,身子骨也皺,像沒上油的車軸。他時常到營子頭那棵三摟粗的老柳樹下轉(zhuǎn)轉(zhuǎn),數(shù)一數(shù)樹上有多少根干巴枝子,有幾個樹洞。在夏天,他站在樹下看著幾條長蟲在穿堂的樹洞里出來進去親熱,心里暖乎乎的感到一陣陣好受。他時常去想父親張歪脖做的那些事情,想石灰窯溝從農(nóng)會主席到生產(chǎn)隊長,再到村民組長所過的日子,去想從這條溝走出去沒有回來的人,也想自己哪天一口氣上不來死去埋在哪里最好。想來想去,他越想越覺得自己想這些很沒勁,不如放個屁有味兒,可是他管不住自己,又不能不去想這些亂事兒。在石灰窯溝屁股大的地方,除了這些他也想不起別的,腦袋里翻來復(fù)去老是這些亂麻秧子事兒。老楊家的人都走光了,到外面干啥的都有,他聽說有一個人考上了大學(xué),畢業(yè)后留在北京,一步步當(dāng)?shù)搅烁笔〖壐刹?。這幾年縣里去人聯(lián)系,姓楊的人很給面子。幫助縣里和鎮(zhèn)里辦了不少大事。想到這些,張寶田腦袋里晴亮了一些,哼哼著鬼調(diào)兒到二牛他媽家院外轉(zhuǎn)悠一會兒,到園子里拔了幾棵蔥回家做飯去了。
二牛因說不上媳婦到南方打工去了,過年也不回來,只給他媽郵點錢。這女人愛打扮自己,拿著兒子郵來的錢到集市去買最便宜的衣服,只要花兒花就行。她穿上紅紅綠綠的花衣服,便到外面和東家西家扯閑話,就是隔著墻頭也能說上半天。吃過晚飯,石灰窯溝到了最熱鬧的時候,張寶田把錄音機拎出來擺在大門口,大聲放著秧歌曲,全石灰窯溝的人都能聽到。接著,人們一個一個從家里走出來,在張寶田家院外的小場子使勁兒扭起來。隨著秧歌曲調(diào),各家的人都出來了,除了老頭就是老太太,二牛他媽是最年輕的,也穿得最鮮,扭得最歡,把兩塊肥腚甩來甩去,讓跟在后面的張寶田看著非常好受。張寶田的孩子都不在跟前,光桿一人,二牛他媽也是光桿一人,張寶田總想和這女人整點事兒,看到她的影子心里就著火,燒得五臟六腑都疼。一天,他趁眼前沒人,在經(jīng)過這女人身邊時趕緊摸了一把屁股,二牛他媽像蝎子扎腚似的大叫一聲,嚇得張寶田魂兒都丟了,罵了句:“叫你媽個漢子,下輩子也不碰你這個鬼了!”趕緊跑回家去。
秧歌曲子在石灰窯溝賣力地響著,天上的星星也在靜心聽著,場子上的人從越扭越多到越扭越少,最后扭到只剩下張寶田一個人時,這才關(guān)掉錄音機,抬頭數(shù)了一會兒天上的星兒星,拎起錄音機關(guān)上大門回家睡覺去了。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地過著,石灰窯溝的日子除了雞飛狗叫很平靜。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前天,溝里老張家一百零一歲的老太太睡覺睡死了,咽氣時沒有一點動靜。就在老太太燒完“五七”后的第二天,溝外老李家的二姑娘妞子到城里一家飯店打工去了。妞子的奶奶氣得在炕上踮著屁股罵:“啥打工呀,就是搞對象去了!這孩子不學(xué)好,隨她的桿兒媽,不是好人養(yǎng)的,好人不能養(yǎng)這樣的孩子!”妞子的奶奶罵完,眼里掉下一把淚來,接著就哭個沒完沒了,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最后一口氣沒上來也走了。等妞子的奶奶燒過“百日”后,張寶田算了算,現(xiàn)在石灰窯溝能喘氣兒的只有三十六個人了。
過了些日子,吃過早飯,張寶田來到院門口,揉了揉有些發(fā)干的眼睛,望著通往溝外的那條土道,想著兒子一遍遍給他打來的電話,覺得心里堵的很難受。他想到城里的兒子家去,住著有暖氣有自來水的樓房享受幾天,可是又舍不得石灰窯溝。他走了,吃過晚飯這幫老頭老太太扭秧歌時誰來放錄音機呢……打鼓也行,讓三胖子打,他左胳膊斷過,使不上勁,也打不好,一錘重一錘輕的,打不好鼓也扭不好……再說了,溝里沒有會吹喇叭的,這秧歌怎么扭……他想著自己走后村里人晚飯后沒法扭秧歌的樣子,想著后院二牛他媽扭秧歌甩起來的肥腚,心里七上八下的,耳邊好像又想起兒子打來的電話聲。
這天早上,張寶田吃過飯來到營子口的老柳樹下,抬著臉又數(shù)起了干樹杈子。這時,太陽從東山頂使勁爬上來了,像一塊抹了油的大餅,在村里的雞鳴狗叫聲中慢慢地往頭上挪動,晃得張寶田眼前一片耀眼的光。他轉(zhuǎn)過身去,看見像是誰家的一頭散驢從營子里出來了,抬起左手搭眼罩兒一看,暗自笑了:哪是什么驢呀,二牛他媽穿著一身花衣裳正扭著肥腚往這邊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