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茶姑
來源: | 作者:向 永  時間: 2019-12-03
  “讓開讓開,茶姑來了!舅婆到了!”
  隨著聲起音落,人群立即閃出一條通道。
  頓時,李家人額頭上的汗少了;來探望的親戚朋友也跟著松了一口氣;年輕的接生婆趕緊閃退一邊……
  隨著嬰兒“哇”的一聲響亮啼哭,屋里所有人懸著的心都隨著李家人臉上綻開的笑容有了安放。于是,眾人長嘆一口氣:關(guān)鍵時刻還得靠舅婆啊!
  舅婆就是茶姑,是村里最早的接生婆,她剛從集上隨人趕回來,身上還冒著熱氣,急忙用備好的鹽水洗手,幾乎是闖進去的。她的到來,頓時才讓房間里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愛跟腳的小屁股被剛才屋內(nèi)的緊張氣氛搞得有些害怕,緊緊地攥住娘的衣襟不撒手,目不轉(zhuǎn)睛的眼神不放走任何一個細節(jié),驚恐的表情讓他感覺到這個地方并不怎么適合他,還未等他定下神來,床上的險情已經(jīng)被茶姑那雙靈巧的手給化解了,小屁股內(nèi)心的緊張也隨著屋內(nèi)緩和氣氛有所緩解,當他聞到堂屋里傳來的誘人的炒米香時,他小拳頭趕緊一松,迅速地離開了是非之地,跑到人堆里愛食去了,給娘的衣服邊上留下了團團麻花。
  婦女也趕緊趁機進屋打下手,幫人端水遞帕,早已擺脫閑人之嫌??此Φ貌灰鄻泛醯臍g快樣子,定與李家人是走得要好的親戚關(guān)系。
  這時候,一個手腕處留有牙印的男人滿頭大汗的從屋里鉆出來也在門口搞起了接待:
  “無事了!無事了!”
  “大人小孩平安,全是托了舅婆的福!”
  “多謝牽掛??!多謝牽掛!”
  男子一邊說一邊揉著自己的手腕,表情相當?shù)南矏?,根本看不出他剛才是掛了彩跑出來的?/div>
  ……
  滿月酒那天,數(shù)李家人高興,說的話比酒滿,“沒有舅婆哪來的李家?”“舅婆的恩情我們這一輩子都還不完的!”,屋里說話作數(shù)的家長也一再叮囑自己的家人要如何如何報恩之類的話語。茶姑聽后滿臉是笑,當場謙虛得把李家老小個個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茶姑姓蔣,丈夫姓向,村里年輕人多喊她們舅婆舅公,老年人懂禮數(shù),也隨著兒女這么稱呼。
  茶姑在寨子上算得上名人。接生、炒茶、點豆腐、做年粑樣樣理手,手藝也傳出了幾波人,由于徒弟眾多,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長官級待遇,進屋有人倒茶,吃飯有人遞筷,就連在大路上偶爾與熟人相遇了也是讓她先走。搞得她自己都有些不習(xí)慣了,但她也架不起眾人抬舉:這是你應(yīng)該得的,我們這樣子做也對得起您老人家平時的為人和精湛的手藝。
  從學(xué)徒到師傅,幾十年過去,茶姑帶出的徒兒徒孫已經(jīng)無數(shù),但關(guān)鍵時刻能撐下場的沒幾個,比如這次李家人找的徒弟,照理說她也跟隨茶姑接過數(shù)次生,技術(shù)算已成熟,由于臨床經(jīng)驗不足,遇事易緊張,這回差點掉了鏈子,幸好茶姑及時趕到,才沒有發(fā)生不測,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茶姑是農(nóng)村典型的全能手,手藝全面,無所不能,但農(nóng)村雜七雜八的事情繁多,就算她有三頭六臂忙的時候也不一定能應(yīng)付得過來,所以常常累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她早就有了培養(yǎng)各路接班人的念頭,交出自己的接力棒,但物色的人選始終不盡如意,不是接生怕血的,就是炒茶嫌累的,點豆腐做年粑不用動腦筋,帶出的徒弟海去了,幾乎遍及了村里的家家戶戶。剛學(xué)時,徒弟們動手時還有些畏手畏腳,豆腐漿里不是石膏放多了就是冷熱時機掌握不準,做出的年粑不是小得像饅頭就是大得如大餅,惹人捧腹幾次后如今都能獨當一面了。她認為學(xué)技術(shù)并不難,關(guān)鍵是要上心才行。
  對茶姑來說,最難教的是接生,對徒弟們來說,最難學(xué)的也是這個。人命關(guān)天,豈當兒戲,茶姑把這門手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還經(jīng)常告誡徒弟,接生好比劃船,順產(chǎn)時相當于在小河里劃,安全無險情;難產(chǎn)就似木船掉進大海,隨時都有翻船的可能。沒有芭蕉扇怎過火焰山?沒有真本事怎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怎能溫酒斬華雄?她書讀得少,但用歷史典故教訓(xùn)徒弟來頭頭是道,也沒有人出來反駁,因為師傅確實技術(shù)過硬,接生幾十年從沒鬧出過人命,這一點村里老少皆知,所以她最有發(fā)言權(quán)。
  這回李家孫子系臍帶纏脖,也算難產(chǎn)。據(jù)旁人回憶,直到茶姑當時把孩子倒提起來拍打了幾下屁股,嘴里嘔出來了東西,嬰兒的哭叫聲才把六神無主的徒弟汗水止住。這種考驗對徒弟們來說,膽大的一身汗,膽小的能嚇出尿來,所以,她的完美救場至少在教學(xué)上給徒弟上了完美的一課。
  一次,村里一愣頭青突然當眾問茶姑這些年接了多少生?還問多少男多少女?又有幾個胖子幾個瘦子,這一軍將得讓她哭笑不得。這明顯是一道無趣閑題,她嘿嘿一笑,正欲張嘴,旁邊洗菜的婦女聽不下去了,替她高聲作答:“多少人?回去問你爹問你娘,問她們記得不?附近的十里八村你也不去打聽打聽,哪個不是我們舅婆給她(他)剪的臍帶!”
  一句話把問話人逼進了墻角,羞紅著臉,嘴里只作了“喔喔”兩小細聲便恢溜溜地逃走了。洗菜婦女暗笑,小樣,亮你斷然不敢回去問父母,因為村里人都知道他父母也是茶姑接的生。
  茶姑在教徒弟接生的態(tài)度上是非常嚴肅認真的,也很負責。以后遇有順產(chǎn)的,她便多帶些學(xué)徒,臍帶留多長?孩子怎么取出?倒提起來怎么拍……,她邊講邊操作,仔細地去完成每一個動作。旁邊的新徒面面相覷,出了門才敢小聲議論:
  “這茶可不好喝??!”
  “這飯可不好吃??!”
  “這尊稱也不好得?。?rdquo;
  事后,大家七嘴八舌地分頭離開,在選徒的問題上又給茶姑潑了一盆涼水。
  
  茶姑渴招新徒的消息很快在鄉(xiāng)里傳開,前來打聽的人多,真正用心想學(xué)的人少,走一批又來一批,好不容易等到張家人又要添孫,茶姑帶著一幫興致很高的新徒早早候場,還未等“考試”真正開始,當幾名膽小的學(xué)徒看到床上的產(chǎn)婦大汗淋漓,躺在那里痛苦嚎叫,木床抓出了手指印,嘴里拳大的毛巾也咬得嘎嘎作響,活像一刑場。幾個膽小鬼的心理被眼前的震憾場面立即擊退,有嚇得不敢睜眼的,有幾個甚至嚇得媽呀一聲扔下手里的工具奪路而逃,眾人瞠目結(jié)舌,頓時有人額頭滲出了汗,茶姑也是頭一回碰到這情況,半響才從她嘴里冒出一句泄憤的話:背時砍腦殼的,個個狗肉上不得正席,這成何體統(tǒng)?我要是老了如何是好?下一代人怎么辦?當她看到人群里最前面的一個人鎮(zhèn)定如常,面不改色,頓時眼前一亮,似乎也看到了希望,四妹,你來!茶姑的兒媳就這樣臨場接棒,當上了接生婆,后經(jīng)數(shù)天的系統(tǒng)培訓(xùn)和專業(yè)指導(dǎo),如今已能挑下大梁了。
  數(shù)年過去,漸漸地,茶姑遠離了產(chǎn)房,又專注去做另一件事情了。
  其實,茶姑接觸茶葉行當時間久遠,她剛嫁到長坪時還尚未成年。來到界上后沒幾年便隨丈夫開荒造茶林,丈夫向大發(fā)當時是大隊書記,身材膀大腰圓,是干農(nóng)活的一把好手。那時候?qū)嵭泄し种拼箦侊?,在丈夫的帶領(lǐng)下,沒有機械開道,僅靠老百姓身上的汗水和手里磨出的血泡三四年功夫硬是在荒山拓建出了數(shù)千畝的茶場,當時幾乎成了鄉(xiāng)里的頭條新聞。其實,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女孩子過早出嫁是不足為奇的,幸虧她也不是什么大家閨秀,否則出生后也難逃裹小腳的厄運,這當然是后話。
  茶場建成的慶功當天,用老百姓自己的話說,磨溶的刀鋤堆積如山,流出的汗水都沁地三尺。當然,村民的付出沒有白費,也算盼來了曙光,幾年光景,綠油油的茶林鋪滿山崗,香噴噴的熟茶飄向四方。一到采茶旺季,人頭攢動,場面火熱,遠遠望去,白的藍的紅的粉的裝飾似各種鮮花撒滿山坡,讓人眼花繚亂,要想分辨出早上出門的采茶人還得從她清晨出門時的扮裝回憶,山上山下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
  木料區(qū)好壞,茶葉分檔次,清明茶檔次最高,愛得茶客們直流口水。這時候的茶葉也能賣上好價錢,在當?shù)貙偻?,采茶人也最多。為了養(yǎng)家糊口改善生活,茶姑剛開始便隨村里的前輩們學(xué)習(xí)了炒茶。當時的茶姑也是吃盡了苦頭,由于動作不熟練,手指不是被熱鍋燙傷就是揉茶的體力不支,再不就是把生茶葉炒糊了,賣不上好價錢。后經(jīng)她長年累月的摸索總結(jié),慢慢地在實踐中找到了竅門,由新手變成手,炒出的茶葉越來越香,來買她茶的人才變得越來越多。幾十年來,她憑著自己的過硬茶藝,先后留住了一波又一波油嘴的茶客:茶姑的手藝乖得狠喲!越喝越想喝;茶姑的茶葉口感真是一流喔,可當?shù)蒙瞎┢妨?hellip;…!
  不管外人如何夸她,她都一直遵循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炒出的茶葉要讓茶客們喝得舒心放心,只有茶客們滿意了她才得以安心,這是她堅持的一慣原則。清明茶再貴,她對自己的茶客也舍得,大方勁兒隨處可見,茶葉過秤時秤桿子不揚起來她不會收手,少收個十塊八塊也都在她的笑容里得到了化解。遇到不缺喝茶錢的老干部,雙方你推我攘,最終也是在雙方都滿意的情景下成交的。茶姑一直都有那么幾個固定的鐵桿茶客在支持和喜歡她,所以茶葉也一直不愁銷路。
  茶姑炒茶有四道工序:采摘,篩選,熱炒,備干。每道工序她都精益求精,不會半點馬虎。
  采茶時她選最嫩的兩三匹丫,老葉子水分少,泡不出茶味來,她寧可少些斤兩也不圖輕巧;之后她把采摘的茶葉倒進簸箕里,精挑細選后,把最好的嫩葉留下來,才著手準備下一道工序;第三關(guān)最考手藝。先用木柴把鐵鍋燒紅,再把選擇好的生茶葉倒進去,用筷子和手快速翻轉(zhuǎn),等葉子變熟,現(xiàn)出啪啪聲響,退火,揉茶,洗鍋,直到簸箕揉出了生茶水,又一次撒進鍋里,這樣翻來覆去的三把火后生茶既變熟茶,這也是最考手藝的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是備干。當用手背觸著鐵鍋不燙手了,才能把差不多快炒好的熟茶均勻的攤?cè)鲈诶锩妗R粌蓚€小時后,備干的茶葉色香俱全,黑里透著白,白里裹著黑,不用說這屬于上等茶葉。抓一小撮丟進嘴,用牙一嚼,喀喳喀喳直響,等茶葉嚼成了細末,味道也就出來了,再借著滲出的口水咽下喉,苦,香,甜,滿口清香,味如甘霖,爽口怡人,幾乎快要醉死鐵鍋面前的品茶人了。
  這里還有幾個重點環(huán)節(jié)要講:那就是翻炒的速度要快;每道茶的鐵鍋要涮洗干凈;揉出來的生茶水份要越多越好等等。這些都是茶姑自己在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
  茶姑通常把散落下來的碎茶留給家人和串門的親戚喝,村里愛喝茶的人幾乎都免費品嘗過她炒的茶葉。有懶人想喝免費茶的,便有事無事登門謝主,喝一口茶夸一句人,搞得茶姑有時都羞得都下不了臺面,再夸,準能喝上一壺能賣上價錢的上等茶了。
  
  茶姑炒茶十里飄香,也坐實了鄉(xiāng)村茶師的頭把交椅,配得眾人敬謂的師父尊稱。前來拜師學(xué)藝的姑娘后生里有小媳婦也有大學(xué)生,還有幾個上了年紀的大人也前來湊熱鬧,她們給出的解釋是,在鄉(xiāng)里生活了一輩子不會炒茶會讓人笑話,過來也跟茶姑見識見識。不管誰來,茶姑都一視同仁,用心指導(dǎo),但前提是自備生茶。真正輪到徒弟自己上手時,熱鍋里剛倒上生茶,麻煩和笑話也隨之而來,有的剛一伸手便被熱鍋燙得哎喲哎喲地把手趕緊縮了回來,皮厚的嚇得再也不敢伸手,皮嫩的不一會兒手指肚現(xiàn)出幾個亮晶晶的大水泡,一旁的茶姑看到既心痛又好笑,再看看對方的小臉蛋,細皮嫩肉的快要滲出水來,茶姑說出的話似可憐又像挖苦:“你們這些拿筆桿子的,說了不是干這塊的料兒,還不信?這回信了吧???”
  “哎,看來干哪行都不容易??!”被燙手指的人邊感嘆邊噗嗤噗嗤地往手指頭上吹冷氣。
  炒茶是門技術(shù)活,最關(guān)鍵的是火候掌控,熱不得冷不得,別看茶姑現(xiàn)在講起道理來頭頭是道,前頭說過,早年也和新和尚入廟一樣,常常讀反經(jīng)文念錯字,同樣遭過前輩的數(shù)落,好在她的悟性高,自己還刻苦,所以能錦上添花,如今的茶技早遠在師傅之上,她手上厚厚的肉繭子也是從鐵鍋師傅那里得來的。如果有前來學(xué)藝的姑娘愿望要是特別強烈,她先把自己的雙手往人家眼前一伸,嚇退了弱者也贏得了尊重,她從不誤人子弟,單從選徒的角度看她是對人負責任的。
  有一次茶姑正在給徒弟們授業(yè)解惑,其中剛過門的段家小媳婦盯在熱鍋里一團黑乎乎的東西滿臉驚訝,這莫是茶葉?它能泡出紅茶水?茶姑聽完一臉的不高興,要知道,她是最容不得有人詆毀她的茶技的,更容不得有人如此取笑自己的勞動成果,于是茶姑開始反譏:你是劉四妹認不得牛草喔!你是打鐵匠認不得生鐵喔?。▌⑺拿檬寝r(nóng)村人,祖祖輩輩務(wù)農(nóng),看見牛草說不認識,讓村里人笑話了半輩子),徒弟嚇得再也不敢作聲。茶姑心里仍不解氣,你莫是蜀犬吠日粵犬吠雪?再步步緊逼也無濟于事,再冷嘲熱諷也于事無補,她于是假裝退后一步,轉(zhuǎn)身笑臉相迎,繼續(xù)譏諷她說,你這纖纖玉指適合繡花,更適合點石成金,你看你看,你的雙手比林妹妹的手還細,比觀音菩薩的手指還長。由于小媳婦年少無知,也缺乏生活經(jīng)驗,不喝茶認不得茶葉也倒屬正常,讓人可笑的是,她聽完茶姑的話后竟認真的端詳起自己的手來,腦殼似乎真缺了根弦。直到身后傳來了不懷好意的笑聲后她才明白過來,于是馬上羞紅了臉,一路小碎步趕緊跑到人群最后面半天不敢露面。
  后來,茶姑斷定這家媳婦可能在家沒干過農(nóng)活,屬于大小姐級別,細打聽,果真如此。姑娘娘家住在城邊上,靠河,家有漁船,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到了婚嫁年齡,只認準老公小段長得乖,便決心下嫁到了長坪界兒界兒上來。這姻緣不白結(jié),由于家里在水路上出行方便,后來村里與外界聯(lián)系,也全依托了她家的關(guān)系。
  采茶的季節(jié)一般從三月春一直可以忙到十月秋,除去雨天,都是茶農(nóng)高興的日子,年輕手腳快的在斤兩上占上風,茶姑以質(zhì)取勝,從不擔心自己的收入。她曉得,除去生活費用,省下來的錢家里還有其他許多要緊的事情等著她去完成。
  這段時間里,茶客們常常能喝到自己喜歡的新茶,出了門檻嗓門子都要比平時高些,人人手握一茶杯,走到哪唱到那。有會過日子的,杯里先裝半杯水,喝完了笑嬉嬉地在一家商店門口停下腳步,聲稱要節(jié)約碳火錢,熟人趕忙上來熱情添水,最后也開心的笑道:“要得要得,這點開水我屋還是供得起的。”
  茶姑的茶藝過硬,白話也扯得好,賣茶的談笑間隙,她還在鄉(xiāng)里湊合成了兩對年輕鴛鴦,聽說日子過得幸福著哩!兩口子平時膩得勝似新婚燕爾,有了小孩還當眾手拉著手,直到旁邊有人“哎……哎……”地故意咳出兩響怪聲來她們才不情愿的把手收回來。茶姑看見或聽到了,高興得笑露著幾顆白牙,還沒等手捂上來,眼睛早已迷成一條縫,搞得旁人最后也沒有分清到底她們誰更幸福,都各自沉寂在歡笑的漩渦里不能自拔。
  
  真正讓茶姑聞名遠近的事情既不是她接多少生也不是賣了多少茶,用好事者的話說,接生技術(shù)再高也比不過醫(yī)院,茶炒得再香也到不了北京。那是什么事情能讓她影響如此深遠?答卷是她自己交出來的。
  那段時期,縣里要求鄉(xiāng)干部駐村蹲點,實行五同,這一同不要緊,還差點鬧出了人命。一天,蹲點干部到茶場視察工作,由于他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不足,走在前面既不知道用木棍探路也不知道抬腿跺腳恐嚇來自草叢里的威協(xié),走著走著,突然覺得腳上一陣劇疼,還沒等自己明白過來,陪同的村干部便看見前方的蒿草叢在左右搖晃且沙沙作響,知道他可能被蛇咬了,也不知道誰說了句好像看見了菱形花紋和翹鼻子,感覺是五步蛇,同行的村干部聽后個個嚇得面如土色,干部本人頓時也汗珠上額,不停地用衣襟擦拭,坐在地上一動不敢動。大家都知道五步蛇的毒性,據(jù)說被它咬傷,人畜五步之內(nèi)就會中毒倒下,村里人說起它幾乎人人生畏。面對這一突發(fā)情況,眾人都不知所措,倒是附近的茶姑聞訊趕來顯得沉著冷靜,她仔細觀察完干部的傷口,看見傷口處滲著幾滴黃血水,便知道大事不好,幾分鐘后,眼看干部的小腿開淤血腫脹,蛇毒開始發(fā)作了,她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時間不等人,茶姑二話沒說,一邊安排人趕緊找村里的赤腳,自己隨手從篾框里抓了一把生茶放進嘴里咀嚼,等她嘴里嚼出了茶汁便立即俯下身去對著干部的傷口狠狠地吸了幾口,直到嘴里吐出大口大口的血沫才松了一口氣,并連續(xù)這樣的幾次反復(fù),干部的疼痛才有所減緩,腫脹也基本得到了控制。當她把最后一滿口粘糊糊的茶葉敷在干部的傷口上時,自己已經(jīng)是累得滿頭大汗,等坐下來定神后,她才急忙跑到不遠處的水田里去漱口,感覺嘴里的茶末已基本漱清,隨后長出一口氣,緊繃的神經(jīng)才有所放松。她的這一近似瘋狂的舉動讓所有人都看傻了,等眾人把干部抬到一陰涼外歇氣時,大家才開口說話。派出的人風馳電掣的趕到村里時,幸虧赤腳正在為附近的蛇傷者備最后一幅藥,來得正是時候。最后大家都說,正是茶姑的這一冒險舉動,為村里的赤腳醫(yī)生贏得了趕路和治療的時間。
  后經(jīng)數(shù)日的治療,最后干部的腫脹見小,疼痛消失,他竟奇跡般地站了起來,所有人都把功勞歸于茶姑,她反倒不這么認為,覺得還是汪赤腳的幾副草藥扎實起了作用。
  康復(fù)的干部當然記得茶姑和汪赤腳的救命之恩,便有意無意的上家里與他們拉家常攀親戚,盡管茶姑的丈夫已去世多年,在干部的關(guān)照下,從此與汪赤腳一起開始享受干部級的待遇,開會坐前排,吃飯坐上座,要不是她執(zhí)意不去,學(xué)校大禮堂的報告會估計也不下百場。干部和村委會再三商量要樹典型一事也被茶姑婉言謝絕,她的理由很充分,采茶、砍柴、扯豬草、割牛草才是她的主業(yè),其他的事情她認為搞不來的。就算她再不怎么配合,慢慢地她英勇救人的事跡還是在村里鄉(xiāng)里開始發(fā)酵。在集上買東西時會有人給她打折,鎮(zhèn)上吃面條時也有人給她免費,學(xué)校、廣播站也開始宣傳她的故事,還有想登門拜訪的記者,最終還是被她一一地擋在了門外。她仍舊過著買東西付錢吃東西要結(jié)帳的正常生活,又讓大家對她刮目相看,也讓干部的某些想法泡了湯。有人事后提醒干部,你多喝些茶姑的茶葉不也算是間接“報恩”了?這一招果真驗靈,撿到的茶客她沒有理由拒絕。從此,茶姑便多了一個終生不棄的老客戶,光買她茶還不行,有時候干部倒貼一頓好飯菜才讓他更加高興地支付茶錢??臻e時間,干部還會高興地在街上幫著茶姑進行宣傳,全說的是自己的心里話,茶葉不僅能清熱解毒喲,關(guān)鍵時刻還可以救命哩!
  蹲點干部名叫張鐘山,茶姑的名字是他最先喊出來的。她們因蛇結(jié)緣,后成了忘年之交。后來茶姑又專門用粗茶葉給干部做了一對防潮的枕頭讓他覺得更加的溫暖。他因她重獲新生,她因他更添名氣,從此茶姑開始墻頭吹喇叭——名聲在外了。
  
  慢慢地,張鐘山開始喜歡上了這個寨子,確切地說,他是先喜歡上寨子里的人才喜歡上這個偏僻寂寞的村莊的。在他的眼里,村里人勤勞樸實,單純善良,做人行事不參假,身邊的例子舉不勝舉抓把撒把的,根本用不著他到腦海里去深撈,這又讓他想起了不久前發(fā)生的一件小事:
  大概是昨晚的狂風刮得太勁了,怕是明天會有暴雨。夜里,村里頭雞飛狗跳,張鐘山躺在床上還在考慮明天如何去李老三屋做計劃生育的思想工作,他幾近徹夜未眠,一大早提棍出門,風還是刮得依然起勁。他第一站就是要去超生游擊隊李老三父母屋先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的兒子盡快回家接收處理,由于是老油條,今天應(yīng)該是干部第五次登門了,這家超生問題一直困繞著他和村里的干部們,也影響著村里的各項評先創(chuàng)優(yōu)資格。他剛帶上門,突聞前方幾聲狗叫,尋聲望去,遠遠的看見茶姑在逆風里東倒西歪的艱難前行,接著吠狗又是一陣狂叫,還差點把過路的茶姑嚇得撞了石墻,她正要教訓(xùn)狗,罵聲還未脫口,突然看見從狗主人屋里滾不來一團東西,細一瞧,原來是雨天用的蓑衣斗篷,正借風急馳地向她滾來,看那翻滾的勢頭,惹不及時抓住,定會飄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說得遲那時快,正當落物快要從她面前經(jīng)過時,她幾乎沒作絲毫的猶豫就猛地撲了上去,并緊緊地把落物抓在手里。起身時,由于落物背風,要不是下頭屋里筑的籬笆墻阻擋,她還差點連人帶物一起被帶了個跟頭。干部看得有些眼花也有些頭暈,昨天上頭屋里的主人和茶姑二媳婦不是因為孩子的事情還紅了臉吵了架么?他還清楚的聽到上頭屋里的惡媳婦還咒了幾句無辜的茶姑,罵茶姑媳婦缺少家教,都是慣出來的云云。要不是干部及時出來左右逢源,兩方還差點兒因此動了手。只見茶姑一手護墻一手拿物,吃力的向上屋街檐挪動,黃狗見是熟人,也老實的退到一邊搖著尾巴在原地迎合。還沒等干部伸手,茶姑已經(jīng)不聲不響地把蓑衣斗篷掛在了上頭屋外頭的柱子上了,下了街檐還回頭緊看幾眼,生怕落物沒有掛牢會再次吹落。因為風勁,茶姑根本沒有注意到不遠處還有另一雙溫暖炙熱的眼神在默默地注視著她。當干部看見茶姑瘦弱的身軀逐漸地消失在呼嘯的烈風里時,身后的那個駐立半天的癡影好像已經(jīng)淚流滿面了。
  當看到今天的如此情景,又讓干部憶起了剛來時的蹲點現(xiàn)狀。他除與幾個村干部有些面熟外,那也是僅限于在鄉(xiāng)政府會場上發(fā)資料時的點頭之交,與其他村民更不熟絡(luò),好像和茶姑比其他人還熟悉些,因為他經(jīng)??匆姴韫迷卩l(xiāng)政府門口與老干部之間有些往來。盡管與大家有些陌生,但村里人對他都笑臉相迎,特別是茶姑還主動給他送來了茶葉,并叮囑他每天都喝村里的紅茶,這樣可以降溫消暑。溫馨的提示也讓這個年青的后生在村委會上首次發(fā)言時少了幾分膽怯,陌生見面時的尷尬就這樣輕巧的被村里人給化解了。
  剛開始,村民都以為干部蹲點不過是來走過場觀花燈,坐不了幾天就會和以前蹲點的人一樣借口跑路,跑到他那幾十公里遠的辦公室里去喝茶看報,去他那溫馨的家里享受生活,何必在這偏遠的秧田里包谷地里遭罪受,都用以前的眼光在看待眼前這個年青人。所以每次干部進屋時都是濃茶熱菜待遇,完全把他當客待。好幾次,干部本人也都是晴天最后一個起床,雨天就他一人起床,總與村民不合拍,掌握不了勞動規(guī)律,最主要的是沒有人把他當真正的勞力用,所以下地干活時也不叫他。干部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個場合,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慢慢地摸清了勞動規(guī)律,知道了傍晚看彩霞,夜里聽風聲。在農(nóng)村,這是可以預(yù)知第二天是早起還是今夜可以晚睡的天氣信號。他掌握了這些基本常識,便隨時可以跟得上勞動隊伍了,也表現(xiàn)得相當?shù)姆e極,秧栽不好他擔苗,谷打不好他背運,哪家忙不過來他就去那家?guī)兔?,吃完飯還主動補交伙食費,這一點讓村民最不適應(yīng),時間一長,也都習(xí)慣成自然,村民見怪不怪了,沒有人覺得他這樣做有什么不好。
  話說自從那次蛇傷治愈后,他才把心真正地沉寂下來,也努力在平日里尋找與村民更近的生活方式,進了屋再也不會因為用碗喝茶還是用瓢喝而猶豫不絕,吃飯時再也不會因為筷長筷短而舉棋不定。他還學(xué)會了村民一起喝隔夜茶,把溜進嘴的茶葉也統(tǒng)統(tǒng)的吃掉。白天,鄰里講白話時他聽弦外之音;晚上,村民們鬧家常時他心里有數(shù),特別是他干完活后,夜里還得借著油燈伏案密密麻麻記著東西,有好幾次村干部起來解手都隔窗窺見他一直忙到雞打鳴了才站起身來伸腰打哈欠,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努力,也甚為感動。再遇到,送來的茶水化解了他的困意,遞出的香煙讓他煥起了精神。日子一久,他便與村民打成一片,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誰家有困難他都會主動伸出緩手,墊出的工資早已入不敷出,他認為不吃虧,走到哪家有剩飯吃剩飯,沒有剩飯就吃炒米,村民看似沒有了以前的熱情,其實這才是他工作到位的真正表現(xiàn)。
  干部街上熟人較多,也經(jīng)常幫助村民聯(lián)系賣米賣茶的事宜,不管事大事小他都樂于相助,就連給母牛配種這種在農(nóng)村婦女眼里看似下流的事情他都要參與其中。別看他年紀輕,做起事來不含糊,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家長理短,他都能給不識字的農(nóng)民講出愛聽的道理來,這次蹲點收獲頗豐,真正做到了上頭讓領(lǐng)導(dǎo)滿意,下面讓村民們服氣。
  最近又傳出他蹲點日期到了要回單位,村民們?nèi)巳讼鄳伲加行┥岵坏盟x開,都用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招待他。誰家捉了田里魚會第一個想到他,誰在山上燒了野蜂子也第一個找他一起來打平伙。特別是茶姑也把他慣出了“毛病”,他現(xiàn)在有了喝濃茶的習(xí)慣,有人說睡覺前喝茶影響睡眠質(zhì)量,他反其道而行之,不管多晚上床,都要先喝一口濃茶他才睡得踏實。特別是他每次從家里返回村里時,床頭上存放的衣服都被茶姑洗得干干凈凈疊得整整齊齊,就連前天剛掉落下來的一個紐扣也被茶姑復(fù)歸原位,心細得讓干部心存感動,回家了一段時間里反倒覺得有些不習(xí)慣了。
  蹲點期間,村里還有一件樸實的事情也讓他難忘。一次外地人進村收木耳,生意人都想圖個物美價廉,但對山貨野貨有些分辨不清,進了村又怕挨宰,便在價格上欲與村民討價還價,肉眼都分不清的家貨山貨,在樸實的長坪人面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光明磊落得很。他們本可以以次充好,多賣個好價錢,但山里人做事坦蕩,立場堅定,不想多掙一分不義之財,賣了木耳還貼出一餐酒肉飯。以后生意人再來收貨,便在價錢上主動讓利三分,這倒讓干部的印象非常深刻。
  不多久,五同結(jié)束,干部所撰寫的《關(guān)于增收長坪村茶葉收入的幾點建議》也擺到了鄉(xiāng)領(lǐng)導(dǎo)面前。后來,記不清三臺揉茶機是哪天進的村子,反正當天大隊書記家是燃放了鞭炮的。
  茶姑不隨大流,仍堅持手工作業(yè),用她自己的話來講,習(xí)慣了,不好改正,她的茶客不減反增,反倒讓村民們對她都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讓干部記住的事情何止這些,離開風景如畫的長坪不久張鐘山便碰到了一件非常倒霉的事兒。這一次,他對長坪人的感情又加深了。
  一天,下方村人到鄉(xiāng)政府上訪,大概是因為秧田灌水的事與上方村人鬧不和,十幾個人怒氣沖沖地闖進大院,早已把門衛(wèi)吼的起碼在氣勢上占了絕對的上風,出來接待的工作人員怎么勸也勸不住,來人非要和書記鄉(xiāng)長當面說清楚情況。帶頭的那個人大概是認識鄉(xiāng)領(lǐng)導(dǎo),來一個往回擋一個,就連副鄉(xiāng)長出來他也是惡語打發(fā),弄得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為了不把事情鬧大,工作人員一邊好言相勸一邊主動聯(lián)系書記鄉(xiāng)長,也可能是今天的預(yù)兆有些不妙,他們一個到縣城開會,一個好像在陪上級領(lǐng)導(dǎo)檢查學(xué)校的什么安全工作,因為不滿意這樣的答復(fù),來人說話的語氣變得更惡,嚇得前來辦事的群眾都閃躲到了一邊。還沒等他們見到想見的領(lǐng)導(dǎo)說上話,上方村的人馬也急速趕到,氣勢上也不輸下方村人,并理直氣壯的當眾數(shù)羅下方村人如何如何的不守信用,明明講好一三五灌水,有人非要趁天黑提前盜閘,理由是天干路遠水有損耗,在上方村人看來他們的這些理由十分荒唐,甚至是臭屁歪理,無稽之談。用他們的話說,哪有天干不缺水的?你們要是有本事就去和天王老子要啊!我們上方村300多口人不該也不欠你們下方村人的,語氣相當?shù)膹娪?。面對上方人的當面斥責,下方人也不服輸,認為自己講的就是有道理。最后,雙方各持一理,怒目橫眉,隨時作好了動手的準備。不知道是哪方人在這個敏感的節(jié)骨眼上用人品問題刺激了一下對方,一言不合,幾十人竟在鄉(xiāng)政府院里動起手來,還沒等警察趕到,上前勸架的張鐘山便被亂拳打倒在地,鼻子嘴巴都出了血。暈沉沉的倒地時還有看見前面的人影晃動,怎么突然感覺嘴巴里呼呼進涼風,像嚼了茶姑的茶葉像喝了井里的涼水,滿口清涼,風進風出的沒了把持,潤完舌尖潤舌根,他用舌頭輕輕一舔,先是感覺到了咸,再往前一伸,舌頭竟吐出嘴外,血淋淋的嚇傻眾人。原來剛才的幾記重拳不僅僅是打在他的鼻子和臉上,還讓他搭上了兩顆門牙。他頓時怒火中燒,正要爬起來找人算帳,卻猛一抬頭竟然暈厥過去不省人事。
  等他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經(jīng)醫(yī)生鑒定屬于經(jīng)微腦震蕩,加上胳膊腿上的一些輕傷,醫(yī)囑他需要住院休養(yǎng)數(shù)日。聽說帶頭滋事的那幾個人已經(jīng)被警方控制,等待調(diào)查組的最后結(jié)論再作處理。親戚朋友紛紛前來探望他無精打采,鄉(xiāng)領(lǐng)導(dǎo)來醫(yī)院慰問他也高興不起來,就連妻子每天過來陪護他還是言語不多總生悶氣,接連幾天常常對天嘆息,我遇的是什么事兒呢!難道自己長得就這么欠打樣?長得就那么倒霉樣?拉個架還挨了頓冤枉拳,他越想越想不通,郁悶得像霜打的茄子,說話沒底氣,吃飯沒味口,脫胎換骨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張鐘山被打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長坪,所有人都為他打報不平。有捎來安慰話的,有送來土雞蛋的,最貼心的還是茶姑的到來讓他似乎重見天日,整個人立即有了精氣神兒,他不僅吃到了新鮮的生花生和剛出鍋的新炒米,還喝上了熱氣騰騰的豆腐腦。端著滿是缺口的大花碗,他感動得有些語無倫次,邊吃東西邊往地下甩鼻涕。當看到茶姑用“為人民服務(wù)”舊瓷缸給他沖茶時,他再也沒有抑制住激動的情緒突然失聲落淚,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模糊了眼簾,雖然褪了色的茶缸外面那幾個大紅字快要看不清了卻仍然刻在他的腦海里,他知道當時在長坪蹲點時,這個的茶缸可沒少端,對它有一種特別的情懷。等到護士換來了開水,凝固的氣氛才有所緩解,茶姑緊張掰指頭的手也才放下來,當她把背簍的其他東西又一樣一樣的取出來時,干部的眼神變得更加的模糊。長坪的山啊青如碧壯如父,長坪的水啊澈如淚潔如汁,長坪的人啦直如柱熱如火……直到鄰床病友突然一個響亮的噴嚏才把他從回憶中拉回來。面前的茶姑瘦弱如柴,滿頭銀發(fā),干部觸景生情,思緒又一次的突然進行了飄移,直到茶姑掏出手帕,一層一層的打開,最后將一張皺巴巴的十塊錢放在他的手里時,并聽到了像媽媽一樣的叮囑:“孩子,這是我賣的一斤茶葉錢,莫嫌少,你在這里好好養(yǎng)?。∵^幾天我會再來……”還沒等茶姑把話說完,干部頓時嚎啕大哭,傷心得像失娘的孩子,他緊緊地抱著茶姑不松手,一口一個舅婆,也把在場的醫(yī)生護士也感動得直抹眼淚甚至泣不成聲。最后還是他那兩顆掉落的大門牙救了場,深邃的像火車洞,茶姑看見后咯咯地笑了起來。與前幾天的狀態(tài)不同,等干部送走了茶姑自己竟坐在床頭上高興得哼起歌來:
  “媽媽呀媽啊媽,親愛的媽啊媽,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養(yǎng)大……”
  聲音越唱越低沉,越唱越像沒了力氣,干部的淚水再一次的決堤,歌聲里也現(xiàn)了哭腔。他的歌聲雖小,卻已傳遍院落,飄向了遠方……
  
  茶姑似乎也聽到了干部的歌聲,讓她很不情愿地回憶起了當年的艱苦歲月。
  茶姑的父母是長官人,靠賣魚為生,除了繳扣的苛捐雜稅,還有些余頭,日子過得總體上還算安逸。她上頭有兩個哥哥,遇軍閥混亂,都戰(zhàn)死疆場,家里連他們的尸骨都沒能收回來,當時只收到兩本紅色的軍人證書和不多的撫恤金。因此,家人都恨透了戰(zhàn)亂。茶姑父親頭腦聰明,雖沒有跨過學(xué)門,但打得一手好算盤,鄰居的好多經(jīng)濟帳都是她父親幫忙算的。因常年賣魚茶姑的父親練就了一手絕活,多大的魚在他手里一過,準能給你估出差不多的斤兩來,誤差很小,人送外號“蔣一手”。也有買魚人不信邪的,非要測試他的水平,還當場叫板要與他一比高下,樣子裝得很謙虛,“老哥,就我手里這條魚,你讓我二兩,我輸付魚錢,你輸魚歸我,如何?”
  看熟人過來買魚,天也快要落黑,想到早上出門曬的煙葉子還沒收回來,蔣父便一口答應(yīng)下來:“要得!”
  結(jié)果茶姑他爹以一兩險勝??吹絼偛抛约汗莱龅慕飪梢呀咏鼌?shù),挑戰(zhàn)者還有些不服輸,認為對方這次靠的是運氣,于是心里更添了底氣,“哥,你再讓我三兩,如何?”
  見主人有些猶豫,他變得更加地放肆,于是大膽一步上前,指著手里的燒酒壺嘿嘿一笑:“哥哥,這回添它如何?”
  看到主人沒有了動靜,他主動把手伸進盆子里,并捉了一條大家伙,主人倒是沒了興趣,故意回過頭去和熟悉的路人借火點煙,完全沒把他的挑釁當回事兒似的。
  看到手里的大魚在掙扎,挑戰(zhàn)者有些急切,似乎也變得更加的自信,語氣更加的大膽:“老哥,贏了我拿走這條魚,輸了盆里的魚我全包,再加我屋梁上的一捆上等草煙,如何?”
  這是一步險棋,但誘惑力極大,主人也想早點回家,他在心里默默地估算著當天的成本,感覺已基本收回,再賣都是賺的,又看見對手拿的酒和想到他家的草煙,茶姑爹于是心一橫,來了句丑話:“男子漢大丈夫,大不了人死卵朝天,賭就賭。”
  于是他將稱桿子一摔,兩個人同時叫來了三個熟悉證人。
  隨著兩人額頭上的汗珠子增多,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等到證人最后大聲的讀出了標準的斤兩,隨著一人大笑一人長嘆,今天碼頭上的兄弟倆人輸贏也算有了結(jié)果。
  臨走時茶姑爹還把魚幫鬧場人裝進了的袋子,手一背,吹著口哨回了家。
  “今天回來這么早?”
  “嗯。”
  “魚賣完了?”
  “嗯。”
  “賺多少?”
  “你猜!”
  “是不是有人包場?還是向二妹屋辦竹米酒包去了?”
  “還有誰,還不是張二佬那條哈卵!”
  “你們打賭了?”
  “嗯。”
  “他輸了?”
  “嗯。”
  “今天你早點做飯,再切坨精肉,我晚上好下酒,吃完了還要去張二佬屋取草煙,呵呵呵。”
  “今天天氣好,河里洗個澡,碰到張二佬,晚上有酒搞……”賣魚人自己填詞作曲,邊唱邊到屋場平去收他的草煙去了。
  長官寨上人好賭好喝早已成風氣,要不是近年來南京政府抓得緊,大煙一樣有人敢碰,像今天這樣的賭局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碼頭上幾乎天天發(fā)生。只是由于近年來兒子死得突然,茶姑爹心有傷感,才有些日子沒有了這樣賭博的雅興了,要不是張二佬給他這次機會,這種壓制的日子不知還要等多久呢!
  晚上,他扎扎實實地喝了三杯白酒。
  再說張二佬背一袋子河魚回家,媳婦以為是鐵二隊人炸魚丈夫碰到了好運氣,結(jié)果一問,差點沒把給她氣炸了,反應(yīng)過來后立即把丈夫罵了個狗血噴頭,“你昨天不是才賭輸么?”
  “今天怎么又沒長記性!”
  “你吃了這些魚好進墳?zāi)箚幔?rdquo;
  “你是不是想把我氣死?。?rdquo;
  “……”
  再惡毒的話她也飚出了口,最后實在罵不動了,一屁股坐在門檻上直喘粗氣。過了好一會兒,丈夫見她似乎消了點兒氣,輕輕的回她一句:“你那么愛吃魚,這回不每天都有魚吃了嘛!”
  剛熄火的火藥筒又被他一句話點燃,她罵得比剛才更兇了,實在累了又跑到丈夫身后狠狠地在他背上雷了幾拳。
  蔣父喝完酒故意借口還酒壺從張二佬屋底過路聽得真切,聞到了十足火藥味,于是趕緊跑上屋里解釋:“弟妹你看這樣好不好,今天他非和我打賭,結(jié)果……你看這樣好不好,魚我拿回去,錢我退回來,你不要罵他了,難聽死了。”
  “這……這……肯定不行,我愿賭服輸。上回猜后村媒婆的年齡你不也輸我一次么!賭博這玩意兒,全憑運氣,明天我沒準還能贏……贏……”他話沒說完,先低頭偷偷的瞟了媳婦一眼,還沒等他眼珠子定位,一道寒光把他逼了回來。他渾身一哆嗦,趕緊自找臺階下,“最近手……手氣比較痞,過……過些天我再找你趕本去。”
  接下來,張二佬如何挨罵也要把今天的場子撐下來,他平時的威風豈能如此掃地,于是又偷偷向媳婦使了一個眼色,口氣馬上變得強硬起來,“哥哥,今天的事情我說了算,婆娘她婦女人家懂得什么?!”
  說完這句話,他粗大的脖子還差點兒扭斷,眼珠子也快飛了出去。
  “哥哥,你想多了,剛才我是罵他背魚時也不墊件爛衣服,腥味重,害我洗。我全家人都愛吃魚,我正要喊他去你屋買呢!”他媳婦在熟人面前也算是給足丈夫面子。
  看到兩口子的雙簧戲演得不錯,茶姑爹故意盯著樓上的草煙說:“這煙我不要了,你留到好待客。”說完話馬上就要閃人。
  張二佬馬上反應(yīng)過來,趕緊取一捆遞過來,“你不來我也會給你主動送過去的,正好取回酒壺。”
  這情形茶姑爹說什么也沒有伸手,兩人客氣的離屋老遠了,看送煙人確實是主動熱情的,他才笑呵呵的滿載而歸。
  茶姑娘也織得一手好布,家里用賣魚賺的錢又買了一臺織布機,并專門為她請來師傅學(xué)習(xí)半年。成效還是有的,女人的肚蔸,孩子的馬甲,土家男人的特制坎肩,還有一些當?shù)氐奶厣^飾,老人家一年到頭忙都忙不過來。日子剛有好轉(zhuǎn),可惜茶姑娘沒有享福的命,一年后,染上結(jié)核病竟突然離世,撇下了丈夫和茶姑。
  望著家里空蕩蕩的織布機,茶姑憑著給娘打下手的印象,通過自己的摸索,三個月不到竟能織出花布來。村里人講她悟性比她娘強,編的圖案也鮮艷,線口壓得也結(jié)實,村里村外年年都有拿著光洋前來定貨的人,生意好得不得了。
  茶姑嫁給丈夫的第二年,相依為命的父親也撒手人寰。從此,長坪便成了她唯一可以長久落腳生根的地方了。有時候吃不飽飯她就用野果就水充饑,用丈夫從田里頭撿來的螺螄捉來的泥鰍和土里頭挖來的菓根補充營養(yǎng)。反正那時候一年到頭大人和孩子都沒有吃飽的時候,她還要拉大帶小,一家人能活過命來在當時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解放初期,土匪橫行,湘西更是有名的匪窩。茶姑思想進步,積極宣傳共產(chǎn)黨政策,還因此差點丟了小命。一次,她正隨鄉(xiāng)里積極分子發(fā)傳單貼標語,迎面撞見一伙被解放軍打敗逃竄的散匪,看到她們一伙人在貼“反黨”標語,匪首惱羞成怒,準備立即蹦了她們。面對上膛的火槍,茶姑早有準備,趕緊急中生智裝殘疾,一口一個長官叫得親熱,還從口袋里掏出幾枚光洋作打發(fā),她和丈夫才沒有被當作人質(zhì)拋尸野外?,F(xiàn)在給孫子們講起這些事情來她都有些后怕。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歲月,聽說茶姑和古丈土匪頭子張平還碰過面和他的壓寨夫人楊炳蓮也講過話,是不是真的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反正在共產(chǎn)黨繳匪的艱難日子里,茶姑因為積極表現(xiàn)是受過獎立過功的。
  再危險的事茶姑也經(jīng)歷了,再苦難的環(huán)境她也生存過,在那個不死都要掉層皮的苦難歲月,她不僅能存活下來,而且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和質(zhì)量,讓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機智、勇敢和聰慧。鄉(xiāng)里開表彰大會那天,她和丈夫向大發(fā)同時戴上了大紅花上臺。
  這一年,正是茶姑二兒子向俊友三歲那年。
  
  茶姑命運多舛,與丈夫育有兩兒一女,小棉襖出生不久便夭折,兩個兒子也和她們一樣受過苦挨過餓。數(shù)年后,老二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縣郵政局正式上班;老大繼承父業(yè),在土里頭繼續(xù)刨食生活。孩子的童年正值國家饑荒,全民前胸貼后背,但茶姑給兒子立有規(guī)矩,先不論學(xué)習(xí)好壞,家教里的第一條便是遵紀守法,誠實做人。
  俗話說,饑不擇食。一次,孩子因吃不飽飯偷了生產(chǎn)隊的鴨蛋,在當時屬于較嚴重的政治問題。調(diào)查時,小伙伴們說她的兒子偷了兩枚,大兒子卻堅持說只拿一枚,還沒等丈夫動手,茶姑先讓兩個兒子在堂屋里跪了一下午,要兄弟倆在祖宗面前認錯道歉。那時候老大上小學(xué),已基本懂事,認了錯結(jié)果還是挨了母親的家伙;老二屬同伙,年紀雖小,但也同樣接受了罰跪的懲罰。后來,茶姑兩口子還主動要求會計扣除了兩人相應(yīng)的工分后心里才算落個踏實,有社員認為她們這么做有點小題大做,畢竟是孩子年少無知,何必連累大人,茶姑覺悟高,認為子不教父母過,村干部家屬不帶好頭何以服眾?由于措施得力,放鴨子社員的警惕性也明顯提高,管帳目的會計責任心也明顯增強,村里小偷小摸和侵占公家便宜的事情明顯減少。如果說這里面有茶姑的一份小功勞外,主要還是得益于全體社員能夠識大體顧大局的政治素養(yǎng)。在當時全民講政治的年代,思想進步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茶姑與丈夫拉扯著一大一小艱難度日,總算盼到兒子娶了媳婦添了孫,本應(yīng)可以享受清福,她卻與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也面臨著理不清場讓人頭痛的復(fù)雜的婆媳關(guān)系。
  首先給她出難題的是兩兒媳鬧不合,最后鬧分家,家本來繩床瓦灶,這一來,讓倆老人為了難。俗話說兒大不由娘,倆兒子還都是氣管炎,茶姑不想讓外人看到家人的笑話,只怪罪自己沒有給兒子造好福,便同意了老大老二分家的事情。因老二有工作,倆老人便與他一起生活。雖在同一屋檐下,但茶姑卻堅持自己生灶開火,隨后又搬到了老二家的一間偏房開始生活。
  分家的時候兩屋的孫兒孫女都已曉事,有著雙方母親的身后“管教”。前幾年,兩邊的兄妹之間相識卻不能往來。當時茶姑老倆口在屋里也是大眼瞪小眼,生活過得平乏而無味,一想到孫子孫女的現(xiàn)狀便心里添堵。她只能白天上山采茶,晚上幫丈夫替人編草鞋,賣了錢,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伙食。老大屋里生有三個兒子,條件自然艱苦些;老二屋里一兒一女,家有工資保障,日子過得相對寬裕。有時候,老二回來時還經(jīng)常在生活上接濟她們,平時,倆老人過的日子基本不愁吃穿,考慮到老大家的現(xiàn)狀,她倒是把心思往那邊投入得要多了好些。
  分家后,老二的新屋在村東頭,哥哥舊屋在村西頭,東邊有自己的公婆暗示和熱情,西頭的孫子們便經(jīng)常往東邊跑,孩子們的想法很單一,跑過來無非就是想蹭一頓飽飯。孫子多了鬧熱,就算鍋里剩不下了多余的飯菜,茶姑依然喜笑顏開。日子一久,倒是當時在世的老伴先有了意見。有時候她從集里買了好菜,還沒等到孫子們放學(xué),茶姑會給他們把菜預(yù)留出來,鍋鏟子稍微深了點,老伴開始嚷嚷:“夠了夠了,我還沒動筷呢!”
  每當這時,夫妻間必有一場爭吵:“你要死喔,幾十歲老人還和三歲小孩爭食,說出去丑不?”
  “我……我……”
  “我……我你個腦殼,不夠吃是不是,我這份也給你,當你的飽食鬼去。”
  老倆口雖然常拌嘴,但孫兒孫女一到,茶姑便笑瞇著眼,剛才不開心的事情早已放置在一邊,這時候她看也不看身邊和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伴,忙問孩子家里的其他具體事情了。
  這大概是茶姑使用的高招,在她的周旋下,孫兒孫女們開始先說話,沒幾年,兩家人的恩怨化解,該叫伯父伯母的都會主動靠前,叔叔嬸嬸也叫得親熱。雖然兩家沒有往一起湊合,但已合好如初,這對茶姑來說是最好的心靈雞湯,全家數(shù)她高興。從以前的橫眉冷對到現(xiàn)在的主動靠前,每到逢年過節(jié)時兩家人還會相互幫助,送對方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西家給熟人捎口信要打醬油,東家知曉后馬上提前送到;東家剛念叨完要買的調(diào)料,西家也會傾其所有。要知道在農(nóng)村,紅過臉吵過嘴的倆媳婦能夠摒棄前嫌開口說話已是破天荒的事情了,村里村外都沒有先例。這一次,最有功勞的當數(shù)茶姑了。
  為了孩子們過得幸福,茶姑幾乎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老大家負擔重,加上本人結(jié)扎,身體十分虛弱,下不得體力活。因為生活壓力大,老大的生活態(tài)度也變得消極,經(jīng)常嗜酒如命,把生活重擔全壓在媳婦一人身上。由于沒有其他的經(jīng)濟來源,倆口子經(jīng)常因為孩子的學(xué)費吵架,雖然媳婦是村里的接生婆,在當時都是義務(wù)免費服務(wù),一年到頭,除了鄉(xiāng)政府發(fā)的紅紙獎狀外,便沒有了其他的收入??蜌獾娜思視蛠睃c花生炒米,遇到困難的家庭興許還得給自己家里帶來負擔。從孫子上小學(xué)起,茶姑基本負擔起了孩子們的所有零用錢。
  茶姑總開導(dǎo)兒媳困難是暫時的,等你們的兒子長大了生活就會好轉(zhuǎn)。面對家庭的窘境,兒媳當然對婆婆的教導(dǎo)不易消化,茶姑只有來辛苦自己去換取老大家的一時和平,她說的暖心話也讓大媳婦很是感動:“誰讓我生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呢,你也跟著受苦了!”。婆婆的軟話也讓兒媳在生活中少了更多的報怨。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老大家的幾個孩子學(xué)習(xí)刻苦,渴求上進,且和自己的父輩祖輩一樣忠厚老實,深得班主任和領(lǐng)導(dǎo)的喜歡。值得慶幸的是,三孫子還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了軍校,成為當時村里乃至鄉(xiāng)里的一條爆炸性新聞。
  別看茶姑借強幫弱,其實心細得很,她擔心自己這么做會讓外人說閑話,老二媳婦聽了也會有意見,便時不時地幫助這邊的孫女。孫女患有小兒先天性近視,去了多家醫(yī)院也沒起什么效果,茶姑聽中醫(yī)說某草藥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為了能得到它,她幾乎跑遍了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也求助了鄉(xiāng)里鄉(xiāng)外所有的知名中醫(yī),雖然結(jié)果不盡人意,但也令二媳婦甚為感動。倆口子都是吃過墨水的人,知道這是母親用的一片苦心,繼而在生活中更加地關(guān)心她來??墒呛镁安婚L,在茶姑丈夫去世后第三年,二兒子也因公身亡,這兩起意外事件像是從她身上割下了兩坨肉,差點要了她的老命。家里沒有了支柱,生活也沒了保障,好在政府的特別關(guān)照,另給茶姑補貼一小筆生活費,才讓她余生有了依靠和希望,茶姑沒有停下來,依舊在茶場里忙碌著,用自己的勞動應(yīng)付著鎮(zhèn)上一大幫粘人的茶客。
  茶姑的存款在手里還沒捂熱和,另一件急事?lián)涿娑鴣怼H龑O子當兵前在城里一所中學(xué)讀書,高二那年學(xué)校里突然暴發(fā)傷寒,他不慎感染,那時候沒錢醫(yī)治,任憑村里赤腳左一副藥右一副藥也不見效果,最后名醫(yī)怕砸了自己的牌子,只好無奈的搖頭認輸。危急時刻,茶姑拿出自己的養(yǎng)老錢,幾乎從鬼門關(guān)撿回了孫子的一條性命。
  等孫兒從軍校畢業(yè)后,一直惦記著當年阿婆的幫困之情和救命之恩,并把自己前半年的工資都寄給了自己的娘和阿婆,也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孝心。后來,還時常給茶姑郵寄生活費,讓茶姑的晚年生活也算感到了溫暖。其實,茶姑根本沒花孫子寄來的錢,而是偷偷地給存了起來。多年后,家里人才發(fā)現(xiàn),茶姑在其中只得到了寄托,掛念和溫暖,她覺得有人惦記便是件很幸福的事情,這就是茶姑的晚年,說起來有些凄涼和無助,卻真實的反映著中國老人的一個現(xiàn)狀。
  
  數(shù)年后,聽說當年的蹲點干部張忠山在鄉(xiāng)里當了領(lǐng)導(dǎo),這對長坪人來說是件好事情,畢竟還有那么多年的情感在。那時候茶姑的身體還算硬朗,每周還能供上鄉(xiāng)里茶客的需求,后來茶姑的身子骨慢慢的老了,手腳也變得僵硬,直到某一天她徹底地離開了茶場拋棄了所有的茶客,才突然讓茶客們覺得他們的生活中好像少了些什么,有的人甚至覺得身上像長了痱子生了虱子,渾身不自在,因為他們心里清楚,這一天遲早會來的,沒想到突然來了又讓他們覺得很不舒服。這一年,茶姑九十歲。
  喝了老人家?guī)资甑牟?,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不掛牽她身體的。有一次張鄉(xiāng)長去臨村考察,還專門繞道去了趟長坪。走在荊棘的茶路上,他一直皺眉,陪同的村干部看出了端倪,趕緊上前解釋,這條路以前是茶姑修的,如今人來得少了成了毛路,領(lǐng)導(dǎo)聽完眉頭皺得更緊;下坡時腳一打滑,還差點坐倒在地,村主任忙上前檢討,這里的基石也是當年舅婆墊的,如今成了牛路,實在……實在是不應(yīng)該,聲音雖小,但讓領(lǐng)導(dǎo)的臉色變得更加的難看。
  鄉(xiāng)長一路上陰沉著臉,沒說一句話,誰也猜不出他的心思,也沒人上前敢去打擾,擔心挨了批評自己難堪。
  回來時,鄉(xiāng)長徑直走向茶姑屋的方向,當看到老人家正在街檐喂雞,行動比前幾年慢了許多,他摸著老人家的手半天說不出話,直到茶姑伸手抹去他臉上的眼淚時,他才開口問寒問暖,用手摸摸茶姑的褲腿,站起身來又去看看身后碗柜里的剩菜,覺得茶姑的日子依然過得相當?shù)暮啒恪5群韧瓴韫门莸淖詈笠豢诓钑r,天色已晚,臨別時鄉(xiāng)長從口袋里拿出一疊錢塞進茶姑的手里,握著那雙曾經(jīng)熟悉的干癟枯手說:“舅婆,這是我上次欠您老人家的茶葉錢,今天補上,莫賺少。”沒等茶姑反應(yīng)過來,干部頭一回,眼淚汪汪的奪路而逃,溫馨的場面無不令人動容。
  張鐘山走之后,后來還專門機緣巧合的為長坪村的事情破過一次例說了一次話。這事兒,大家在心里都記得清楚。
  一次破例是交公糧。每個村寨哪天交付公糧其實鄉(xiāng)里都有規(guī)定日期,長坪人交公糧不跑單,家家戶戶一商量,挑了個空閑時間便統(tǒng)一過來。這天不僅恰好逾期三天,還碰上了大禮拜。糧站找不到正式工作人員,門衛(wèi)也患了難,他進屋在墻紙上盯了半天才沉著臉走出來,很不耐煩的問了句,
  “今天禮拜幾?”
  “禮拜幾?”
  “么子意思?”眾人又面面相覷,額上的汗珠子又冒出一層。
  “我們農(nóng)村人出行,只曉得晴天看日頭陰天看花開,不看掛歷也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難為你了!”最前頭那個老實巴交的人先作答。
  “今天是星期六!”同行的年青人用脖子上擦汗的毛巾在自己的手腕上抹了好幾下,大概是看清楚了時間才小聲地對著前頭人說。
  “知道今天幾號么?”
  “十……十……五號!”
  “你們村哪天交公糧不記得?”
  “……?”
  “誰讓你們今天來的?”
  “……”
  問話人氣勢洶洶,背糧食的人個個啞口無言,剛才還站在前排的那個老巴實也亂了陣腳,不自主的倒退幾步。先前看手表的那年青后生也嚇得趕緊鉆向最后一排,豆大的汗珠在水泥板上灑下了一長串水印子。
  一群人正左右為難,突然有人騎自行車闖進了大門,未待他們看清來人,面前訓(xùn)話的門衛(wèi)趕緊三步并兩步地跑上去迎接,并一口一個鄉(xiāng)長長鄉(xiāng)長短的叫得親熱。交糧人既驚又喜,還未等他們先開口,來人一個緊急剎車,嘎的一聲穩(wěn)穩(wěn)地停在他們面前。
  “你們這是……?”
  “鄉(xiāng)長,他們是來交公糧的。個個心里沒數(shù),還趕個禮拜天,日期還逾了三……三……”
  “陳伯伯是你們!”
  “張叔,小段,向哥……”見鄉(xiāng)長能喊出每個人的名字,把門衛(wèi)嚇得連最后一個想說的字也沒有說出來。
  “老劉,他們都是我親戚,你快去碼頭上截王站長,他要出門。”鄉(xiāng)長對門衛(wèi)說。
  聽鄉(xiāng)長說去碼頭截人還來得及,門衛(wèi)趕緊自找臺階下,連手里的茶杯都沒來得及放進室里便箭一樣的射了出去。
  “陳伯伯快把運子放下來,大老遠過來,累壞了吧,快上樓歇一歇!”
  看到鄉(xiāng)長就是當年的蹲點小張,而且面熟,如今當了領(lǐng)導(dǎo)還對他們這么熱情,沒有一點官架子,他們中有的人竟感動得流出了眼淚。有的人張開的嘴巴上下合了好幾下,也不知道這個時候是喊鄉(xiāng)長還是鐘山還是其他較為熟悉的小張來,在上樓的過程中再次糾結(jié)了好幾次就沒有一個人喊出口來。
  昔日的熟人當了領(lǐng)導(dǎo),到底怎么相認,他買不買帳?就算本人再熱情好客,也讓忐忑上樓的客人說話變得更加的結(jié)巴起來,
  “鄉(xiāng)……鄉(xiāng)長,我們是把谷子曬干來的。”
  “來,請喝茶!”
  “鄉(xiāng)……鄉(xiāng)長,我們的谷子用風車吹過的。”
  “來,喝茶!”
  “鄉(xiāng)……鄉(xiāng)長,今天我們沒……沒算好日……日子。”
  “好,好,今天,不談工作,能碰到你們算我福氣,長坪人待我如親人,對我當年的工作生活幫助很大,這不剛上任一年嘛,我還想抽空去你們那走一趟呢,今天中午我請客!”
  “這那能行呢?”
  “為什么不行?”
  “你……你那么忙!”
  “再忙也要吃飯?。?rdquo;
  “那也要不得。”
  “我到你屋吃過飯沒?我到舅婆屋也就是你婆家里喝過茶沒?我到你屋吃過花生沒?……”,這些年過去,他仍如數(shù)家珍,把對手逼得無路可逃。面前的領(lǐng)導(dǎo)不像領(lǐng)導(dǎo),帳記得比會計還細。眾人實在無法推辭,交了公糧后還蹭得一餐飯。臨別時,鄉(xiāng)長還專門自掏腰包派人在市場買了幾斤肉一些菜捎給了茶姑,讓大家都佩服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另一次說話是承包渡船。聽說獅子巖碼頭要擺渡,有船的人都想?yún)⑴c競爭,事情鬧到鄉(xiāng)政府,最后是張鐘山拍的板。理由很簡單,服務(wù)民眾,應(yīng)該找熱心之人,長坪人待人真誠,有他們?nèi)嗽谖曳判摹_@一次,鄉(xiāng)長押對了,擺渡的船大老汪常兵不僅態(tài)度好,船上還放有茶姑的茶葉,更添了長坪人的熱情。
  
  茶姑一生行善,處處為人著想,也是鄉(xiāng)里有名的壽星,九十歲高齡還無病無痛,提得起水煮得好飯,大家都說,這是天佑,能活一百歲。由于不習(xí)慣城里生活,也不愿和城里的孫子相聚,始終在農(nóng)村照顧她貪酒的兒子。
  也就是這年冬天,她也經(jīng)受了一次生離死別的生死考驗。一次趕集途中,她乘坐的慢慢游翻了車,連人帶車摔出幾十米遠,要不是一塊大石攔住,還差點掉進了酉水河。正當大家擔心茶姑的安危時,她竟意外地從車里爬了起來,身子骨還能站立。畢竟年歲已高,她是第一批住院的人。
  肇事司機是本鄉(xiāng)人,當時也摔得頭破血流,摔傷的一行人剛住三天院后他便因醫(yī)院催交醫(yī)療費而跑人,病人正當左右為難,茶姑卻開始勸親人莫找司機了,說他也造孽,要是有本事也不至于開這種三輪車討吃。她對自己看得也開,說活一天等于賺一天,沒有必要為難司機小羅。在家人的堅持下,她自費住了半個多月院,胸腔的積液剛有所好轉(zhuǎn),為了不給孫兒們增加負擔,她執(zhí)意出了院。
  休養(yǎng)期間,村里人來了,鄉(xiāng)里人也來了,特別是鄉(xiāng)長張鐘山不僅前期到醫(yī)院探望,到了家里還叮囑人員要求派出所一定要把司機找回來有個交待,回去后還隔三差五的打來慰問打話,跟關(guān)心自己的娘一樣。
  不知道是好心有好報還是茶姑本人身子骨過硬,茶姑在家修養(yǎng)半年竟奇跡般地康復(fù)了,自己還能到后門園圃摘菜,還能夠喂雞喂狗,生活基本恢復(fù)了正常。部隊的孫兒前期因為執(zhí)行任務(wù)沒有到場,聽說后來趕到時,茶姑當時正在菜地扯草,一聽到孫兒的名字,她幾乎是一躍而起,縱身跳下半米高的土坎,身體比年輕人還輕盈。
  送走完孫兒,她生活如常。車禍事發(fā)的三年后,茶姑再一次遇災(zāi),這也成了她老人家生命里的最后一次絕別。
  夏季,南方雨水成災(zāi),農(nóng)村的房屋雖然不靠溪河,但長時間的雨水浸泡把茶姑的土房子地基泡軟。在一個風暴雷雨天,一根梁柱落下來,不偏不正正好砸在茶姑的頭上。農(nóng)村俗話,梁柱子塌落,兆頭不好。一年后,本來晴朗朗的天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茶姑就這樣安然的仙逝了,隨后又是一個驚天炸雷,村口的千年古樹突然掉下一截桶大的粗枝。大家都認為這是老天為茶姑砍下來的遮陽傘,愿她一路平平安安,生前太陽曬得多,到了天堂后專門為她留有一處蔭。再后來,大家開始眾說紛紜,慢慢地把茶姑的去世和村里的斷枝連在一起,最后還演變成了村里的傳說。
  五天后,靈柩上山。當天,天哭了,地濕了,棺材后面密密麻麻跟一群人,除了自己兒孫,張鄉(xiāng)長親自在前面開路,還有外村趕來的熟人,老人孩子婦女哭聲一片,在村里應(yīng)該算得上最為隆重的葬禮了。
  茶姑安息了,這一年她九十五歲。
  
十一
  多年后,張鐘山也閑來無事,他經(jīng)常背著燕尾手,右小指勾著一個空茶杯,一蕩一蕩地在公路邊上踱步??瓷裆?,時而駐立,時而遠眺,像是在等一個人,感覺無望了便長長地一聲嘆,要是舅婆活著那該有多好??!
  懷念她的何止干部一個人,還有大樓里,商店里,過渡人以及她有意無意幫到過的無名路人。
  后來有人總結(jié),茶姑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是快樂的一生。她廣行布施,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值得大家尊重。村里為懷念她老人家,還專門在茶場的入口處修了一座廟,取名——茶姑廟。聽說是當時張鄉(xiāng)長給取的廟名,字也是他親自提的。
  如今,每逢采茶季節(jié),長坪茶姑的廟前滿是鮮花。不管生死,好像有茶姑在,茶場從來沒有寂寞過。
  
 

上一篇:碧海紅灘不染塵

下一篇:硬實人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