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寫作漸漸走向成熟的標志,就是寫作者日益意識到寫作視角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在謀篇布局的伊始,就進入到選擇材料和尋找切入角度的設計里,所以,下半年散文在構(gòu)思、結(jié)構(gòu)、材料的調(diào)集上,顯出了擺脫過于隨意性的寫作態(tài)勢,將散文寫作,納入到個體的嚴肅寫作區(qū)間內(nèi)。
一、精巧的構(gòu)思扭轉(zhuǎn)游記散文的慣性寫作。面對一個歷史人物的林林總總的事跡從何下筆?怎樣把人物分散的材料用一條精妙的線索貫穿起來?它考量的是散文作家寫作的自覺。老藤發(fā)表在《海燕》2017年7期的散文《一賢光耀三百秋》構(gòu)思嚴謹精巧,作者把一代名相李光地這位人品才學俱佳的大學士,納入一個喻體,把他比作一副彌足珍貴的傳世名畫。顯然,作者對中國山水畫的特點把握得很嫻熟,因此把繪畫的五種要素逐一對應李光地德行的幾個側(cè)面:畫中通篇底色——仁德,他對國家、朝廷、百姓的赤子之心可昭日月;畫中經(jīng)緯線——嚴德,表現(xiàn)在他對底線的持守。在懲治貪官上,決不手軟。在警戒后人上,顧惜名節(jié);畫中山巒云霓——勇德,這方面突出的是人物對歷史的獨特貢獻,力薦施瑯平定臺灣。身處反叛的敵陣,將破敵之策密報皇帝;畫中潺潺流水——智德,表現(xiàn)在文化學識對他德行猶如文脈般的支持,身居高位,卻著作等身,博學程度使康熙帝視為知己,這是中國從政的文人最理想的目標;畫中落款印章——信德,他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在人格上幾無瑕疵。這喻體實在是天賜靈感,它不僅從整體上輝映李光地一生,而且從局部精確描摹人物突出的品行特征;不僅從內(nèi)容上比喻貼合得當,在形式上,作畫的過程也妙喻了這部散文的整體架構(gòu)。作品主旨鮮明,形象貼切,把一場人生升華為審美創(chuàng)作,如何構(gòu)思,如何運筆、如何用色,頗費思量,顯示出作者對人生藝術互相印證的嚴肅態(tài)度以及大氣、磅礴的創(chuàng)作格局。作者把歷史人物李光地視為自己效仿的對象,立誓要為后代留下一幅金輝閃耀的傳世之作。
劉嘉陵的散文《世界一天天變小》不同于一般性游記散文之處,是它把寫作重心放在個人感受上,不拘在一地、一點、一面,作者的旅游感受在個人經(jīng)歷過的歷史和空間里穿行,并且以各個時期交通工具的變化為抓手,一會是1931年,一會是1967年,一會是1983年,一會是2016年——時間如此,空間也是如此——從長春到黑龍江,從國內(nèi)到國外,當作者在檀香山海邊游泳的時候,忽然意識到他離大歷史不遠,舉世聞名珍珠港離此只有十公里,這我得好好游一游,作者挑選最能惹動歷史悠遠情思的空間地點展開抒情的定位,葡萄牙羅卡角——號稱“歐洲的盡頭”,五個多世紀前,哥倫布、麥哲倫從此開辟北美新大陸航線;當年到長春求學,得坐七個小時的火車,如今乘動車只用了一個小時二十三分。運輸工具的發(fā)展,使作者在歷史和未來之間的遐想中久久注目。
二、往昔的記憶充滿或悲或喜的況味。劉嘉陵發(fā)表在《中國民航》2017年第二期的散文《少年花錢記》描述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個少年在買筆記本還是買冰棍之間的掙扎。作者描寫這種掙扎的過程特別有趣,少年心里想,花一毛錢買一只高級冰棍,還剩下九毛錢,九毛錢還可以買一本不錯的筆記本。但是肚子嘗到了甜頭,并不想罷手,于是少年又花了一毛錢,買了一只新冰棍,兜里剩下了八毛錢,八毛錢的筆記本也帶硬皮兒,只不過尺寸小點,但并不影響畫畫和寫文章。就這樣,身體的需要不斷造少年的反,他操起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頂尖級冰棍,這個志在高遠的好少年到了書店門口,整整吃掉十支奶油冰棍,直到把一塊錢全部花完。作者這時把筆墨蕩了開去,適時插進一個聯(lián)想式的歷史典故:魏晉某名士,忽一夜心血來潮思念起友人,夜乘小船而去,天亮方到友人家門外,卻折身回返。人問何故?名士答: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他?他說,一九六幾年的這位少年也是這樣,到了目的地卻興盡而返。作品的詼諧來自細節(jié)本身的詼諧,而作者能透過小事窺見歷史中的詼諧,顯出作者對特定歷史情境的透徹把握。李皓發(fā)表在《文學港》2017年6期的一組散文《少年行》善于準確打撈印象深刻的記憶片斷,將舊日時光熟悉地復制在讀者面前。首先,作者具有精確的還原能力,能把記憶中這些尋常的典型事物和場景還原成審美的對象。無論是削鉛筆,還是安煙囪,無論是復讀考中專,寫家書,都能歷歷如昨般地將歷史的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第二,作者具有清晰靈動的表達,他能將當時的歷史場景的肌理和細節(jié)絲絲縷縷雕刻而出,讓人清晰可見,而且筆觸輕盈,脫離寫實的局限,把該關注的重點輕盈地發(fā)大,把無關緊要的過程輕松省略,使記憶中的虛與實自然交替,渾然天成一般;第三,作品講求詩意的提煉與升華。作者將“由楷而行而草,恰如由鉛筆而鋼筆而毛筆,”將習字和使用書寫工具的過程,比喻成人生的磨練。李銘發(fā)表在《遼寧日報》的散文《讀有緣書》回憶在人生艱難的日子,從廢品收購站淘書的故事。當作者第一次看到堆積如山的書刊報紙時,被眼前壯觀的場景震住,他心中頓時像高爾基形容的那樣仿佛饑餓的人撲向面包撲向這些書刊。如果不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不會有如此真切的感受。雖然作者對這種環(huán)境下堅持讀書寫作的敘述,只是簡練地寥寥地描述幾筆,但由于字里行間刻錄著作者深切觸動的情感,因此具有打動人心的獨特魅力。
三、人生的頓悟和迷茫警示著失喪的靈魂。孟小迷的散文《與自己和解》是一篇頓悟之作,它對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啟示。以前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肩負大任,非我莫屬,像蘇東坡那樣是一個有著鴻鵠之志的大咖,直到有一天在爬山的途中頓醒。這篇小品文的中心事例,圍繞蘇東坡爬山經(jīng)歷展開。當蘇東坡爬到半山腰的時候,他望見峰頂?shù)囊蛔酵?,感到體力不支,是爬上去,還是放棄?他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內(nèi)心斗爭,最后忽然醒悟:爬上去又能怎樣?好像一條掛鉤上的魚,他終于學會了放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放棄登頂?shù)娘L光,人獲得的是自我解脫。作者認識到,人的所有煩惱,都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帶來的,“別人升職了,我沒升,我生氣;別人孩子出息了,我家孩子沒有,我痛苦;別人家有八套房子,我還棲息在陋室,我憤怒。結(jié)果,我們的一生都在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我們被鎖在他人的目牢中不得解脫。”放下登頂?shù)奶K東坡實現(xiàn)了與自己的和解,我們也是一樣,把自己的價值寄托在別人的承認之上,被別人的閑言碎語左右,實在辜負了蒼天賜予我們的百八十年的生命。本文雖然只有千八百字,但主旨明確,文字清麗,干凈利落。女真的系列散文《我們的表情》通過對人類表情的拆分,表達了作者對人性真實表達的無奈、掙扎和渴望。從對嬰兒和戀人表情的欣賞,到自我發(fā)怒的表情被孩子真實地捕捉到,作者反省現(xiàn)代人用各種面具掩飾下的心里的剛硬,我們的表情在面具、臉譜、電子表情包下面,越來越符號化,越來越遠離真實,對此,作者格外懷念梵高的自畫像,他雖然很丑,但表達出真實的力度。人們對真實表情的捕捉,只有在丘吉爾的雪茄被大膽的攝影師突然搶下時刻才能顯露嗎?
本季度散文不足之處,有的作品過于粗放,缺乏雕琢;有的作品格調(diào)不高,結(jié)構(gòu)散亂;有的作品公共話語多,語言缺乏原創(chuàng)性。